摘要:乡镇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乡镇干部从工作中感到幸福,将工作当成是追求幸福的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干部的工作信心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工作幸福视阈出发,对乡镇干部激励机制存在的待遇与劳动不匹配、物质和精神未统一等问题展开分析,并且从改进物质激励机制、丰富精神激励机制和优化机制运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升乡镇干部的幸福感,激励基层工作者坚守岗位,提升工作成效。
关键词:工作幸福视阈;乡镇干部;激励机制
乡镇干部作为直接接触基层群众的群体,肩负着艰巨的工作任务,只有始终抱有积极心态和奋斗精神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奋斗幸福观,强调幸福主体并非是部分人的幸福,而是全体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幸福当成是根本目标,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使乡镇干部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才能乐观面对事业上的挑战,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工作者,带领人民谋求幸福。但就目前来看,乡镇干部幸福感不足,从工作幸福视阈提出激励机制优化措施,使干部领悟幸福的真谛,能激发干部为实现人民幸福贡献更多力量。
一、工作幸福的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将现实世界当成出发点考察人的幸福问题,指出人只有自由、自觉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才能通往幸福,因此幸福不仅仅为感官上的快乐或纯粹的心灵满足,而是人因不满足生存状态而持续创造和劳动的过程。工作幸福同样建立在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下,因为劳动是人们获得幸福的唯一来源,一切的幸福生活都需要辛勤劳动实现,将工作视作自由的追求和自觉的劳动,才能从内心感受到工作的愉悦,继而将幸福当成是价值取向积极开展工作实践,达到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个人的幸福离不开社会,需建立在社会进步基础上,所以社会成员需通过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促进人类幸福水平提升。[1]将现实世界中的人当成基础,强调人通过自主工作不断改造自身,取得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劳动创造改变现存环境,才能满足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要,最终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幸福。
二、工作幸福视阈下分析乡镇干部激励机制问题
(一)待遇和劳动不匹配,削弱干部自觉性
从工作幸福视阈角度来看,个人只有自觉开展劳动实践,并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满足才能感到幸福。但就目前来看,由于乡镇干部制定的薪酬、福利等激励机制与岗位劳动付出不匹配,导致干部缺乏劳动自觉性,容易产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想法。乡镇政府作为基层行政部门,日常工作繁忙,干部需参与到扶贫走访、招商引资等各种工作中,与市直各单位对接,迎接上级单位各种检查和提报各种问题等,承受了较大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但许多乡镇干部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低于上级公务员,且同级别干部待遇大致相同,未体现绩效差异,造成薪酬等激励机制难以起到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单纯按照职级、工资标准等提供待遇,忽视干部岗位工作量和取得的成绩,造成劳动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关联弱化,继而导致干部无法从中体会幸福感。[2]
(二)物质和精神未统一,难以产生成长感
虽然部分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乡镇干部福利待遇稍好,但在干部激励上却偏重于物质激励,未能从精神层面上给予干部足够激励。对部分乡镇干部来讲,常常面临 “一个岗位干到头”的局面,即便在工作中付出较多劳动,获得的晋升空间也十分有限,导致干部难以产生心理满足感和工作成就感。受干部选拔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县级以下乡镇政府由于级别低,可分配的领导职位有限,而乡镇干部数量较多,乡镇干部职务通常只包含正科和副科两个级别,在副科中排名靠前才有可能晋升正科。乡镇干部晋升渠道主要包含换届选举、上级提拔,都存在论资排辈的情况,容易打击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在漫长晋升周期中,许多干部直至退休也仅停留在科级。久而久之,干部因精神上难以得到满足而收获不到幸福感。
(三)社会层面关怀缺失,降低职业荣誉感
乡镇干部作为公职人员,通过工作创造劳动成果的过程中,不仅是为自身幸福,更是为了人民幸福,因此需要感受到尊重,才能肯定自身价值和工作意义,确保更加积极地保障群众权利。但在网络时代,一部分媒体为获取流量和关注,在发生社会公共事件时,带着偏见看待公职人员,给出负面评价。群众在不了解乡镇干部付出的辛苦时,简单认为干部 “薪酬高”“工作轻松”,却忽视了干部现实处境和巨大压力。基层干部不分日夜辛勤工作和值班,却仍被群众误解,并因为個别干部不当行为对整个群体进行 “口诛笔伐”,造成许多干部感到灰心丧气。长期缺乏社会支持,导致乡镇干部陷入到 “高期望、低认同”的环境氛围中,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造成干部无法在工作中将个体幸福和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乡镇干部激励机制优化对策
(一)改进物质激励机制,增强劳动获得感
要使干部自觉投入到工作中,应确保干部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幸福。结合这一目标,需要改进乡镇干部物质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薪酬制度体系,适当提高干部待遇,确保干部收入与付出相匹配,从而增强干部劳动获得感。从乡镇干部基本收入组成来看,主要包含工资和津贴补贴,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合理设定工资标准,确认工资收入和地区物价水平相符,确保干部薪酬待遇合理。[3]在此基础上,应建立差异化薪酬制度体系,将干部劳动付出和收入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出现 “干多干少一个样”等情况。根据部门、级别和岗位等差异,实现绩效奖金合理调配,确保更加辛苦的岗位可以收获更多奖励。对相同岗位人员,应结合乡镇情况加强工作考察,从 “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实施考核,细化指标和实施量化考核,在保证考核过程公开的基础上,通过精准考核保证结果公正公平。根据考核结果,将干部绩效工资划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可以根据工作实绩发放绩效奖金。通过推行差异化薪酬,能够帮助干部牢固树立 “多劳多得”思想,充分激发干部创业热情。
作为基层第一线,乡镇干部工作相对辛苦,为使干部在主观上产生工作幸福感,应适当提高干部的各种福利待遇。如在津贴补助方面,应考虑偏远地区环境艰苦,适当增加交通补贴、住勤补贴等,降低干部生活负担的同时,使干部在面对较大工作压力时可以维持心理平衡,充分发挥福利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在地方政策制定上,应适当向偏远乡镇倾斜,增加偏远地区干部补贴力度,减小城中镇等经济发展良好地区补贴力度。此外,在医疗保险、公积金缴纳等方面,应参照省市部门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福利待遇,并为干部提供每年体检、工会活动、节日慰问品发放等福利待遇,使干部在乡镇工作中产生优越感,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而为保证各种福利待遇能够顺利落地,应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政策实施出现走形式、不落地等情况。为此,需要定期对乡镇工资福利进行审计,督促乡镇部门合法合规为干部发放工资和福利,同时,加强督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 “高薪养闲”等现象。
(二)丰富精神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创造力
为激励乡镇干部,应当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激励和奖励。通过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表彰乡镇干部的优秀表现和突出贡献,激励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和积极。同时,一味看重物质激励,容易导致乡镇干部将个人物质追求置于人民幸福之上。建立丰富精神激励机制,与物质激励相辅相成,在为乡镇干部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引导干部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感受到劳动的幸福,可以为干部提供更多工作动力。为此,应健全乡镇干部晋升机制,通过政治锦标赛模式选拔人才,提升干部晋升透明度,吸引广大干部参与事业竞争,在工作上主动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针对有突出贡献的干部,可以适当加分,推动干部队伍革命化、专业化,建立务实勤勉、敢于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实干为导向建立选人用人机制,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应给予缩短晋升年限、放宽年龄限制等激励,对表现不佳的干部则给予降职、调岗等处罚,通过正、负激励鼓舞努力工作的乡镇干部,增强干部责任感和紧迫感。此外,应适当拓宽乡镇干部职务和职级晋升渠道,利用好领导和非领导职务职级并行政策提高乡镇干部晋升比例,如增加二级调研员职级数,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广阔的晋升空间。在职务晋升方面,应增加乡镇党委推荐力度,减少 “空降”到乡镇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数量,有效激发年轻干部工作热情。
考虑到乡镇干部需承担烦琐、重复的工作,容易导致干部在精神上产生倦怠感,应做到合理分工,避免给部分干部带来过多压力。综合考量干部特长、年龄、专业等因素分配岗位,建立上、下级双向沟通机制,确保上级领导能够合理分配工作,充分发掘干部潜能,最大限度提高乡镇部门工作效率,进而为人民提供满意的服务。考虑到干部成长需求,也应当健全干部交流轮岗机制,为干部提供更多轮岗交流机会,使干部保持工作新鲜感的同时,重新激发工作动力。为确保各级政府保持有序活力,同时有效增强基层干部职业获得感,可以在市直部门、乡镇政府之间轮岗,给予乡镇干部和市直干部定期交流机会,学习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拓展内部人际关系和干部眼界的同时,为干部提供更大的发展天地。在尝试不同工作后,根据轮岗表现为能干事的乡镇干部提供择岗的机会,使干部从事擅长工作,能够使干部在工作中获得精神享受,体悟劳动创造幸福的过程。面向年轻乡镇干部,提供更多培养和选拔机会,如增加上级单位报考职位、为优秀干部开通 “机关直通车”等,使乡镇干部感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也能起到激发干部工作动力的作用,使干部获得强烈职业
荣誉感。[5]
(三)优化机制运行环境,提升工作幸福感
乡镇干部作为基层干部,与群众关系密切,能否获得群众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干部工作幸福感。因此,在干部激励机制建立上,应优化机制运行环境,确保社会群众能够合理认知乡镇干部群体,肯定干部劳动付出和努力,不会出现 “领导福利好”等带有主观倾向的负面评论,而是认识到干部享受待遇与自身创造劳动价值相符,值得民众尊重。结合这一目标,应肃清舆论生态环境,使新闻媒体深入一线,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体会干部承受的压力,做到正确定位和广泛宣传,避免群众在看到 “基层公务员待遇低”等新闻时产生不理解、质疑等态度。在媒体的正确引导下,公众理性看待乡镇干部工作处境,承认基层干部的辛劳和付出,在发现干部工作存在问题时选择积极沟通和反馈,才能实现个体幸福和人民幸福相统一,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为确保乡镇干部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在工作中感到幸福和荣誉,政府在加强干部行为监管的同时,也应当通过各种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宣传,讲解优秀乡镇干部的感人事迹,拉近干部与群众距离的同时,使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使公众形成尊重公职人员的心理倾向。在此基础上,面对乡镇干部工作中不完善的部分,社会大众才能给予合理宽容的社会支持,而并非是对干部行为进行严格审视和放大观察,避免公众高期望和低支持产生强烈对比,造成乡镇干部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在公众学会尊重乡镇干部工作成果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客观条件建立合理的期望,理解干部工作性质,在行动上给予更多配合,为干部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相对和谐、宽松的氛围中,乡镇干部能够获得较强的工作自信心和职业使命感,维持身心健康发展,坚定为群众提供高效率、高质量服务的思想信念,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人民谋求更多福祉,带领群众一同追求幸福。
四、结束语
优化乡镇干部的激励机制,提高他們的工作幸福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工作幸福视阈下分析乡镇干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待遇和劳动不匹配等情况,容易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而未能注重精神激励,将导致干部缺少成长空间,过分看重物质追求,并因社会负面评价丧失职业荣誉感,难以实现个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相统一。通过制定薪酬机制等适当提升干部待遇,并从晋升、培训等角度建立有效精神激励机制,能够使干部获得物质和精神层面满足,从而在工作中获取个人幸福。在此基础上优化干部所处社会环境,增强干部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使干部为谋求人民幸福而努力,最终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凯丽,李国波.激励视角下的乡镇公务员薪酬机制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4):14-17.
[2] 葛蕾蕾,陈昱睿.使命效价对基层公务员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情绪衰竭的中介作用及公共服务动机的调节作用[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11(03):41-51.
[3] 陈建新.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芝瑞镇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1):29-30.
[4] 程进凯,董笑含,毕鹏程.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对职业幸福感的差异增益效应研究[J].领导科学,2021(14):63-66.
[5] 罗洋,唐辉,许可,等.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心理资本对其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 37(01):66-70.
作者简介: 刘颖,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社会学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