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2023-11-01 06:32向忠秋
知识文库 2023年19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笔者

向忠秋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深入学习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丰富个人的知识量,拔高个人的素养。其实,仔细探究这两门学科,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门学科具备较为紧密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也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明晰一些历史知识。基于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度,笔者深入探讨了将这两门学科紧密融合的可行性,积极做好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 学科融合内涵

所谓学科融合,顾名思义主要指的是两门学科之间的融合。以笔者而言,任何学科之间都有一定的紧密度,教育工作者可以挖掘出这种紧密度,将其作为融合的关键点,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对策,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学科融合并不是同时教授这两门学科,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好两门学科之间的调查,通过链接相同教学内容、密切相同教学目标的方式,将学科之间进行有效融合,并在教学中展现出来。这样,学科融合才名副其实,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学科融合,更好地获取知识,实现更好的发展。

2 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可行性探讨

要想确保学科之间的融合有效果,并基于学科融合,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就有必要在具体落实教学策略之前,对学科之间融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接下来,笔者将谈一谈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可行性。

2.1 情感教育目标相似

初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内容领域十分宽泛,包含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是非判断、价值判断等等,这些情感教育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很多内容都是指向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所涉及的情感教育目标也包含着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之间的情感教育目标比较一致,二者可融合性教学的可能性较大。

2.2 学科内容联系緊密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涉及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历史进程,包含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等。在这些历史内容中,涉及诸多具备可读性的历史事件,也包含着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客观性、辩证性思考。以笔者而言,通过观察这些历史事件,了解他们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一些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内容,推动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并建立起良好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涉及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以笔者而言,这些内容可以与历史知识进行紧密连接。比如,借助道德的学习,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历史知识,帮助他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法律和国情方面的知识,与历史知识的紧密程度不言而喻,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中外历史中的法律发展史了解法律知识,也可以通过明晰新中国的建立过程,更为深刻地了解到我国的国情。总之,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之间具备的联系性不容忽视,教师需要充分关注。

3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价值与意义的探讨

如今,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教学有了更为深刻和正确的认识。当下的教学,不再仅仅把教授学生知识作为单一的教学目的,而是会不断扩充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的素养培育。在这种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教师在落实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时,可以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较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以此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接下来,笔者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

3.1 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以笔者而言,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毕竟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所需具备的最为根本的东西,唯有具备美好的品德,人们所学到的知识才可以用到有用的地方。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需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特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在各学科核心素养中,包含着诸多培养学生美好思想及观念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这部分内容,实施相关教学对策,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3.2 有利于学生实现综合性的发展

如今,学生的学习需求更为丰富多样了,很多学生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有了综合素养发展的学习诉求。核心素养便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基本学习需求而出现的。在各学科中,都包含着属于本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是一些比较抽象化的知识,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对学生来说,在接收教学时,除了接收基础的课本知识的教育,还接收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教育,有利于帮助自己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从而实现素养的有效发展。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社会能力

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中,从而方便自己的生活,拔高自身应对社会的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需要充分地关注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聚焦基本社会能力的培育这一教学目的,积极展开相关教学。核心素养便是一种社会能力,从各学科知识中所抽象出来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在社会中所遇到的诸多事情。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能力。

4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的,将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巧妙融合,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是当下教师所需认真思考的课题。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相关策略进行认真探讨。

4.1 研究校本课程,做好教学内容规划

要想确保学科融合更为顺利,学生能够在学科融合的指导下,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就有必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规划。因此,教师需要深度研究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积极设计校本课程,确保自身的教学能够根据规划更好地落实,确保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设计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笔者会深度研究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这两门学科,挖掘其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深度把握这些内容的紧密联系度。为了确保两门学科能够进行深度的融合,笔者会对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并将密切度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当然,除此之外,笔者也会深度研究这种密切度相关的内容可培养学生的基本核心素养,并基于这一基本素养,做好内容衔接,展开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如,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历史课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内容联系密切。针对这一密切联系性,笔者便会将其放在一起,作为同一阶段的课程,展开对学生的教学。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做好核心素养的规划,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历史解释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边讲解知识边深化认识的方式,有效普及知识,针对性培养基本素养。以笔者而言,学生会在这种结合性内容的指导下,获取诸多丰富的知识,逐渐地发展自身这两方面的基础素养。

总之,教学内容的规划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校本课程进行认真的研究,并通过深度研究不断深化对两门学科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课程设计,确保自身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真实发展诉求,让教学实现最终目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2 深度融合课堂,做好学科内容链接

教师要想让所教的这两门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就有必要做好学科内容的链接,将这两门学科的课程进行紧密联系。当然,如何有效落实这一紧密联系,是当下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课题。以笔者而言,教师需要对这两门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并根据所教学的基本内容反馈,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以确保学科内容链接更为紧密,学生可以在这种紧密连接的引导下,更好地获取知识,实现更好的发展。

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虽然密切度相关,笔者也可以将二者内容放在一起展开对学生的教育。但是,如何做好内容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认可自己所接受的知识,在观念上对学科之间的转化不以为意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科之间的内容链接,笔者会将密切相关的两单元的内容再进行细致的划分,紧密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和道德与法治知识会放在一起,学生会充分地关注到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当然,在教学时,为了确保内容衔接得更为顺利,笔者会将信息技术应用起来,先借助视频播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一些历史知识点,推动他们在历史故事的讲述下产生知识学习的兴趣,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后,笔者便会详细地讲解历史知识点,顺势引入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让他们借助历史事件更好地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知识的认同感。这样的内容衔接可以做到知识点之间的有效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相关知识,拔高个人的学习效果。

总之,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确保融合式教学落实得更为顺利,就有必要熟悉所融合的两门课程,明晰它们的特征,并将两门学科做好有效的内容衔接。通过这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好的学科内容,教师的课程教学也会因此展开得更为顺利。

4.3 丰富学习方式,拔高学生学习效果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式学习方式,学生需要接收到教师的科学指引,并在这种指引下被动式接受知识。以笔者而言,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被动式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不佳。在这种背景下,初中教师就有必要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合作式等诸多方式的学习,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更好的发展。

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素养、写作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便会积极引入合作式的知识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为了确保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更为紧密,笔者会深刻分析所教班级上的每名学生的性格特征,并会根据他们的基本特征,将他们做好小组的划分。这样,学生便会在笔者的指导下,被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笔者会向学生展示出历史知识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式的知识自学。与传统的知识学习方式不同,借助小组合作式的知识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自己所未想到的方面,并积极落实该方面,确保自己的学习能够更为顺利有效。当然,在学生进行合作式的知识学习时,笔者还会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协作,确保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确保每名学生都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外,为了拔高学生的协作效果,笔者也会积极加入到每个小组中,在小组中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以笔者而言,这样的科学协作方式,可以助力学生更好地了解到知识点,使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拔高自身的知识学习效果。再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根据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提前设计问题,推动他们在问题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的研究与探讨。这种教学方式则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需要其积极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并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在学生做好知识的探究后,笔者便会让他们将所探究的知识展现出来。根据学生的知识探究结果,做好对他们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全面加深知识认识,全面深度掌握知识。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助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实施融合式教学时,就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他们采用丰富多样的、新兴的学习方式展开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知识学习,不断拔高个人的学习水平,让自身的能力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

4.4 强调活动开展,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来说,氛围的营造比较重要,良好的氛围可以推动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展开知识的学习。在打造校本课程,并将校本课程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度思考氛围营造的具体方式。以笔者而言,积极开展活动,可以营造出生动的学习氛围。毕竟活动的开展是实践性的知识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被动式的知識学习实践,拔高个人的知识学习效果,实现学习水平的有效发展与提升。

在研发校本课程时,笔者将“我们共同的世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这两节知识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决定向学生同时讲述这部分知识。为了推动学生的知识学习积极性,助力他们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展开知识的学习,笔者便引入了诸多有趣的活动。如,开展资料搜集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搜集当下世界人们生活的现状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生活的现状。学生需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采用互联网搜索、书籍观看等诸多方式搜集这些资料。在搜集完这些资料后,笔者便会让学生将这些资料进行一定的对比,推动他们展开对比式的思考,探讨世界和平的意义,谈一谈自己的感悟。与单纯地展开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习不同,这种知识学习方式新颖且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当然,在进行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好地了解到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更好地明晰和平的意义,更好地珍惜当下的生活。如,开展演讲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习的这部分知识,设计演讲稿,上台进行演讲,通过自己对所学习的与世界大战历史知识的了解及认识,谈一谈世界和平的意义,说一说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笔者也会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采用评分排名以及给奖品的方式,激发他们参与这种演讲活动的激情,推动他们积极复习所学习的知识,自主写演讲稿,主动上台演讲。当然,针对学生所演讲的内容,笔者也会展开评价,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错误的历史知识,修正学生错误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不断深化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以笔者而言,这种演讲比赛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所学的知识,积极表达自己的感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不断优化自身的素养,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总之,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学习积极性更高,确保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需要充分地关注学习氛围的营造。开展活动则是一种有效的、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方式。因此,教师有必要多多开展活动,通过诸多活动形式,全面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4.5 注重总结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评价是知识教学中较为基础的也是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能够推动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时,需要注重评价环节,不断优化评价的形式。以笔者而言,通过这种不断优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确保教师更好地了解到自己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具体落实情况,并可以根据这种基本落实情况,展开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让自身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因此获得更好的发展。

如,对学生来说,自己所接收到的教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实施的教学方式要更符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喜好。因此,教师有必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评价,并根据这些评价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时,为了确保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融合开展得更为顺利,笔者便会充分地关注学生的评价。为此,每周都会开展师生交流,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引导学生谈一谈一周内的知识学习感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明晰他们对所接收的一周内的教学方式的评价。根据这些评价,笔者会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让自身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确保下周的教学效果能够更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如,笔者也会关注学生对自身的知识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并会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内容进行合理的指导。以笔者而言,这种自我评价的方式,能够确保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明晰自身可能存在的素养发展方面的缺陷。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笔者会展开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接收这种指导的引导下,不断补充自己所未能全面深入了解并掌握的知识点,不断优化学习方式,确保自身的知识学习效果更佳。此外,笔者也会强调生生之间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到同学在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的优点,不断地学习其优点,纠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地重视评价环节,强调总结式的评价,多多关注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并根据这些评价,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让教学更满足学生的真实发展诉求,确保教学效果更佳。

综上,学科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通过这种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难上加难。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就有必要对所融合的两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明晰两门学科之间的核心素养培养目的联系度、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度,并基于学生的基本个性特征,做好教学策略的设计。本文以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为例,指向核心素养,深入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诸多可行性,并通过做好教学内容规划、深度融合课堂、丰富学习方式、强调活动开展和注重总结评价这五个方面,对学科内容之间的融合方式进行了深度探讨。希望以上具体教学内容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借鉴和思考,助力教师的教学更为顺利。

本文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课题编号: 2021/P/095。

(作者單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笔者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