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生金
摘 要: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坚持以问题引领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最终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问题;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而利用数学问题就是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探究、发展学生素养的重要方法.在数学课堂上,如何灵活运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学生个性,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低效的或者无效的,这样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优化和调整.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思维,将问题导学落实到数学课堂的各个角落.一方面引发学生思考和尝试,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有利于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本文以“圆的标准方程”为例,先分析“问题”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再论述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的具体策略,旨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1 “问题”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高中生对于数学教师存在过度的依赖,只要是教师讲解的内容都不会进行质疑,教师不讲的内容也不会进行主动的复习,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断层.如今,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透过数学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数学教师还可以将解题方法和学习理念等融入到问题中,营造一个轻松、高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带着疑问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2 推动课程改革深入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弊端,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课本上,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其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并且會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所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会在课堂上创设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此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充足的数学食粮.学生结合问题学习数学知识,既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又能加强对知识的了解,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格局,实现数学教学改革.
1.3 增强师生互动效果
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有些数学教师仍然把控整节课堂,对学生发号施令,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使得数学课堂枯燥又乏味,师生缺乏沟通和互动.然而,当数学教师将数学问题融入到课前、课中和课后时,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力和想象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固化的思维模式在逐渐消退, 与教师的互动效果也越来越好.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通过人工智能来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实现深度学习,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2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的具体策略
2.1 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没有疑问的教学,在学生的内心里就不会留下深刻的痕迹.在数学教学上,教师应巧妙运用问题,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课堂上,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向教师提问,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教师还要一视同仁,对于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都要给予鼓励,使他们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在广阔的平台上得到锻炼,在数学学习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例如,讲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师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他们结合教材内容找到论证“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应用相关知识,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在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表示点和直线,最终推导出直线的方程,还给出了直线与方程的简易思维导图(如下图).
然后教师顺势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圆呢?由此引出课题,使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确定一个圆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回答需要圆心和半径.教师追问:在平面直接坐标系上,圆心坐标化相对容易,但是半径坐标化怎么实现呢?经过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很快就知道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最后教师给出圆与方程的简易思维导图(如下图).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也会出现一些疑问,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提问和质疑的时间,这样才能够确保消除全部疑难问题,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精髓.这时有的学生提问:通过圆心和半径能够确定圆的标准方程,那么反过来,当知道圆的标准方程时,能否确定圆心和半径呢?有的学生提问:求圆的标准方程还有哪些方法呢?还有的学生提问:如何利用方程判断点在圆内和圆外的情况呢?教师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问,使数学课堂变成知识传递和交互的场所,师生之间充满了默契,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畏惧,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而且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和整理,找到存在的共性问题,将其作为课堂讲解的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未知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 借助人工智能,让学生乐问
以前,教师设计的问题都是从教材中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对于学生的启发效果并不好,使数学课堂变得枯燥,学生不愿意配合数学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数学教师能够认识到数学问题的重要性,逐步转变固有的教学思维,引入人工智能等新型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将繁琐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打开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一些立体性和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改变了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认识,使他们乐于参与互动、乐于进行提问,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
微课的应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有效解决了数学重难点,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魅力.比如讲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要想让学生重视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学会合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微课视频,从多个层面去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兴趣,深化数形结合思想.圆是最简单的曲线之一,是学习三大圆锥曲线的基础,为曲线和方程的理论教学作好准备.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数学知识,一方面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在动手和动脑中获得成长的动力.运用问题链,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从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到应用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借助人工智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多元题库,当大屏幕上的教学系统抽取到学生时,会自动为学生匹配相应难度的数学问题,这样就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使探究气氛达到高潮.另外,虚拟技术的运用也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新鲜血液,让学习数学如同做游戏一样有趣.学生在自己的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从形的角度入手,绘制圆心、半径等,出现疑问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提出,实现一对一的辅导,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当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还可以完成电子白板中的“能力训练”模块,从不同的题型中训练逻辑思维,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趋向于理智.
2.3 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会问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提问时机,在学生感到疑惑处、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处、在考试易考点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扩展问题范围,让学生能够适应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同时,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陷阱”,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每次都能提问到点子上,从而寻找到合理的突破口,强化自信心和自尊心.
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师灵活选择,因材施教,使学生形成闭环的思维系统,运用数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学生必须要有收集问题的思维,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会有很多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去挖掘,建立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其次学生要有筛选问题的思维,当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时,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准确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知识迁移.最后学生还要有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亲身实践去寻找灵感,更加专注于解题,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圆的标准方程”时,数学教师精心制作了本节课的框架图,要求学生按照框架图去填充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问题,恰好成为师生交流的抓手,使学生有机会去提问.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绘制出个性化的框架图,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对于优质的框架图,教师要给予表扬,同时将其上传到校园网中,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发挥先进带后进的作用.问题意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逐步完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的精神.有的学生向教师提问:将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会是什么形式?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其他学生的操作,从而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2.4 拓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善问
获取数学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提问和质疑,激发創新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讲究循循善诱,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不设置固定的答案,让学生在探究中自悟.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形”与“数”的转换,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态.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发现在高考数学试卷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圆的题目,但是并没有直接给出圆的信息,而是将其隐藏在生产、生活的案例中,需要经过分析和转换才能够进一步的解题.数学教师为学生带来生活中关于圆的实际问题,创设良好的实践情境,注重启发与探究双管齐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如一个可以双向行驶的隧道,它的截面是半圆形,隧道的半径是4米,假设一辆货车驶入隧道,货车宽3米,高2.7米,问这个货车能通过隧道吗?当学生刚拿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有些棘手,但是只要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解这个题的时候,学生不仅要具备圆的知识,还要知道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是不能跨越中心线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圆的对称性来创建直角坐标系,学生很快就能够求出半圆的标准方程,最终得到货车的高度,要高于隧道的高度,所以货车不能够通过隧道.此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那么将这个货车的高度降到多少时才能够通过隧道呢?这个提问是非常有价值的,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因为它将圆的标准方程与最值问题进行了结合,顺利将数学课堂推向了高潮.“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数学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发挥集体的优势,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更透彻,激发学生思维潜能.
3 结 语
总之,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其求知欲望,促进其能力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初衷,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坚定教学理念,设计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的数学思维真正活跃起来,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造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释疑、解疑,发展创新能力,实现以学定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莲灵.高中数学“问题导学”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解答[J].中学课程辅导,2019(17):25 26.
[2] 吴莉莉.将问题作为驱动高中数学探究的助力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1):41 43.
[3] 展江平.浅谈问题探索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4(1):32 33.
[4] 盛茜.问题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范式研究——以“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8):11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