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思考、优化运算、规范表达

2023-11-01 10:18:06伏建彬
数学之友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三角形规范思维

伏建彬

摘 要: 通过一堂解三角形的讲评课,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从思维定势、运算粗心、表达不规范三个方面暴露学生的错误,再共同分析,既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防微杜渐,让学生减少失误,规范表达,提高了数学问题解决水平.

关键词: 三角形;思维;规范

三角解答题是高考数学试题中的一种基本题型,难度中等,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得到满分,然而每年总有一些学生因为思维定势、运算粗心、表达不规范导致失分或者直接做不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一道高考试题的讲评课,从灵活思考、优化运算、规范表达三个方面让学生通过对比优化解题技能.

1  教学实录

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b2=ac,点D在边AC上,BD sin ∠ABC=a sin  C.

(1) 证明: BD=b.

(2) 若 AD=2DC,求 cos ∠ABC.

(提前出示问题,课前批阅,第二天课上探究)

师:第一问的难度不大,相信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多种解法,谁先来展示一下?

生1:在△ABC中,因为BD sin ∠ABC=a sin  C,由正弦定理  b  sin ∠ABC = c  sin  C ,得BD·b=ac.又b2=ac,所以BD·b=b2,故BD=b.

师:嗯,不错,该同学是运用正弦定理统一到边的,能够展示必要的解题过程,书写表达也比较规范,这一问可以得满分.在批阅中发现部分同学没有写正弦定理或公式,有的同学没有将条件“BD sin ∠ABC=a sin  C”写上去,还有的同学将∠ABC写成了∠B(适当投影展示,隐藏学生姓名),大家来评判一下,如果你是阅卷老师,要不要扣分?

生众:各抒己见,多数说不能得满分,要扣分,有的说不应该扣分,条件很明显.

师:以上的写法都是不合适的,解答题的回答就像写一篇说明文,要前后通顺,合理连贯,使读者能够一气呵成的看懂,而不是再带着疑问去查字典来进行分析、解读,站在阅卷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杜绝以上情况,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生2:在△ABC中,因为b2=ac,由正弦定理  b  sin ∠ABC = c  sin  C ,得b sin ∠ABC=a sin  C.

又BD sin ∠ABC=a sin  C,故b sin ∠ABC=BD sin ∠ABC,故BD=b.

师:好,该同学是通过正弦定理去边留角,思路清晰,表达规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3:由 BD· sin ∠ABC=a sin  C,得 BD  sin  C = a  sin ∠ABC ,

在△DBC中,由正弦定理  BD  sin  C = a  sin ∠BDC ,

得  sin ∠ABC= sin ∠BDC,所以∠ABC与∠BDC相等或互补.

①  若∠ABC=∠BDC,又∠C=∠C,故△ABC与△BDC相似,

得  BD c = a b ,所以BD·b=ac,

又b2=ac,所以BD=b.

② 若 ∠ABC与∠BDC互补,即∠ABC=∠BDA.又∠A=∠A,故△ABC与△ABD相似,以下同①.

师:该同学也是去边留角,不过他的立足点是△DBC,通过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到∠ABC与∠BDC相等或互补,再分别讨论,运算量稍微大一些.还是那句话:思维量增加,运算量就减少.这一问的易错点有如下四个,请大家引以为戒:1. 不抄写条件,不写正弦定理或公式;2. 正弦定理使用不恰当,如将方程一侧 sin  C直接变为c,另一侧不变化;3. 公式变形太复杂,步骤混乱,用时过多;4. 不少学生用分析法,格式不对,例如让证明 BD=b,有的同学先“假设BD=b”,则承认命题成立了,那就不需要证明了,其实这种假设只能用于反证法.再来看第二问,哪个同学先来回答?

生4:在△ADB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ADB= BD2+AD2-AB2 2BD·AD =  13 9 b2-c2  4 3 b2 ,

在△CDB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BDC= BD2+CD2-BC2 2BD·CD =  10 9 b2-a2  2 3 b2 ,

又因为 ∠ADB+∠BDC= π ,所以 cos ∠ADB=- cos ∠BDC,

即   13 9 b2-c2  4 3 b2 =-  10 9 b2-a2  2 3 b2 ,即 11 3 b2=2a2+c2,又b2=ac,所以6a2-11ac+3c2=0,

即 (2a-3c)(3a-c)=0,解得a= 3 2 c或a= 1 3 c,

當 a= 3 2 c时,c=  6  3 b,a=  6  2 b, cos ∠ABC= a2+c2-b2 2ac = 7 12 ;

当 a= 1 3 c时,c= 3 b,a=  3  3 b, cos ∠ABC= a2+c2-b2 2ac = 7 6 >1,舍去;故 cos ∠ABC= 7 12 .

师:非常好,两个三角形的六条边都是已知的,∠ADB与∠BDC互补,很容易想到利用两个余弦定理得到a,b,c的关系,再结合 b2=ac,轻松得解,该同学思路清晰,运算准确,表达规范,可以作为解题模板.再补充一句,本题两问互不影响,各自得分,第一问中由主干条件得出的结论可用,也就是说在第一问没有附加条件情况下,万一不会做也可以用其结论来做第二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生5:我是在△ABC和△ADB 中两次使用余弦定理来表示 cos  A,得到 6a2-11ac+3c2=0,結合b2=ac得解.

生6:也可以在△ABC和△BDC 中两次使用余弦定理来表示 cos  C,再结合 b2=ac得解.

师:以上两位同学的思路都很好,都是利用余弦定理得到一个等式,再结合 b2=ac,得到三边关系,再用某一边来表示另外两个边,得解,这是一般的解决方法,称为通法.平时大家解题要注意总结提升理论水平,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生7:因为 AD=2DC,所以BD = 1 3 BA + 2 3 BC ,所以|BD |2=  1 3 BA + 2 3 BC  2=

1 3 BA + 2 3 BC  2,

即 b2= 1 9 c2+ 4 9 a2+ 4 9 ac cos ∠ABC,所以 cos ∠ABC= - 4 9 a2- 1 9 c2+b2  4 9 ac = -4a2-c2+9ac 4ac ,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及 b2=ac,得 cos ∠ABC= a2+c2-b2 2ac = a2+c2-ac 2ac ,

所以  -4a2-c2+9ac 4ac = a2+c2-ac 2ac ,即6a2-11ac+3c2=0,得a= 3 2 c或a= 1 3 c,

当 a= 3 2 c时, cos ∠ABC= a2+c2-ac 2ac = 7 12 ;

当 a= 1 3 c时, cos ∠ABC= a2+c2-ac 2ac = 7 6 >1,舍去,故 cos ∠ABC= 7 12 .

师:嗯,利用向量来处理也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正是利用向量来证明的余弦定理,该同学对向量把握的较为熟练,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由 BD· sin ∠ABC=a sin  C,得 BD  sin  C = a  sin ∠ABC ,

在△DBC中,由正弦定理  BD  sin  C = a  sin ∠BDC ,

得  sin ∠ABC= sin ∠BDC,得∠ABC与∠BDC相等或互补.

① 若 ∠ABC=∠BDC,又∠C=∠C,故△ABC与△BDC相似,

得  BC AC = CD CB ,即 a b =  1 3 b a ,故b2=3a2.

又b2=ac所以c=3a, cos ∠ABC= a2+c2-ac 2ac = 7 6 >1,舍去;

② 若∠ABC与∠BDC互补,即∠ABC=∠BDA.又∠A=∠A,故△ABC与△ABD相似,得 BD BC = AC AD ,即 b a = b  2 3 b .又b2=ac,所以 a= 3 2 c, cos ∠ABC= a2+c2-ac 2ac = 7 12 .

师:该同学利用正弦定理得到∠ABC与∠BDC相等或互补后,利用三角形相似来得到三条边的关系,简便又易懂,也是非常好的,其实也可以用余弦定理把这两个角的余弦表示出来,进而得到三条边的关系,这种方法也是容易想到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9:设 CD=m,得AD=2m,BD=3m,∠ADB=θ, 在△ADB中,c2=4m2+9m2-2·2m·3m cos  θ,

在△CDB中, a2=9m2+m2-2·3m·m cos  ( π -θ),得到c2+2a2=33m2,由b=3m,结合b2=ac,得c2+2a2= 11 3 ac,得a= 3 2 c或a= 1 3 c,同样舍去一种情况,得到 cos ∠ABC= 7 12 .

师:好,这一问涉及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要注意以下易错点:

(1) 部分学生选择角B,用两角和的余弦建立等量关系,由于计算量较大无法确立a,c关系.

(2) 不会齐次式 11b2=6a2+3c2的因式分解,导致不能得满分.

师:希望大家要有目标意识以及“迂回”解决问题的意识,对复杂问题,要从另外的角度使用条件,同时要加强计算能力的提升,如齐次式的因式分解,养成独立计算的良好习惯,下面请大家再来练习一道高考题:在△ABC中,已知 AB ·AC =3BA ·BC . (1) 求证:  tan  B=3 tan  A;

(2) 若  cos  C=  5  5 ,求A的值.

2  教后反思

高考中的三角解答题大都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中的边、角的性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等知识点,还可能会涉及到平面向量的知识.要想得满分,要灵活思考、优化运算和规范表达,这三者缺一不可.

2.1 灵活思考

很多学生在拿到试题后,没有仔细审题就做,思路单一,一条胡同走到底,钻牛角尖,导致考试失利.比如在上面练习题的第一问中,学生都能利用数量积、正弦定理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得出证明,第二问却难住了很多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平时习惯了遇切化弦而导致思维定势,又没有注意第一问的指路作用导致思维受阻,直接影响后面的答题进度.其实出题者意图是由  cos  C=  5  5 求出 tan  C,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得到 tan   (A+B),从而根据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和(1)的结论即可求得A=  π  4 .

这就要求学生在分秒必争的高考中,绝不要一条胡同走到底,要大胆发散思维,敢于换角度思考问题.再看一题:“在边长为5、7、8的三角形中,求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多数学生拿到题后,求最大角与最小角的余弦、正弦,由于结果非特殊值而导致运算繁杂,也有一些学生换一个角度,通过求中间角的余弦值得到中间角为60度,从而轻松得解为120度.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多角度考虑问题找到最佳路径至关重要.笔者在每次考试前都会送给他们迎战考试的三大法宝:① 默读三遍题目;② 善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③ 多角度考虑问题.即在拿到试题后首先要浏览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要善于数形结合、多角度、灵活解题,如果一种方法受阻了,换一个角度也许会柳暗花明.

2.2 优化运算

数学离不开运算,三角题也不例外,但不是硬算蛮干,而是需要细心、耐心和智慧.不少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浮躁,进而看错、抄错、算错,导致丢分.其实运算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同学,在养成平时独立解题的习惯后,才有可能养成优化运算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三角形规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