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王丽华 段修军
黄炎培倡导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劳工神圣”“做学合一”的办学理念,对当前高职农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有着重要启示作用。文中结合面向高职农业院校教师的黄炎培职教思想问卷调查,对黄炎培职教思想在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践行情况进行了探讨。本研究为深入推进黄炎培职教思想与高职农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提供意见和建议。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职业教育发展奠基者,他认为职业教育是个人谋事、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劳动教育是将知识与技能、动手与动脑完美结合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前人的知识经验与现实社会的有机融合。1913年,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注意之商榷》一文中,黄炎培首次提出将“文字的教育”渐改为“实物的教育”,并提倡通过劳动的形式体现出教育的价值与作用。随后1914年在《实用主义小学教育法》中,他又提出劳动技能的教授、训练离不开职业道德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并且职业教育训练的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敬业乐群”。随着2010年5月5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我国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教师扎根企业一线,在夯实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因此,黄炎培倡导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劳工神圣”“做学合一”的办学理念,对当前高职农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1 高职农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社会化、科学化”。黄炎培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其职业教育理论认为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之需要,谋取的是个人之生存与发展、国家之进步与强盛,故需注重实践和社会服务,重在研究整个社会体系而非细枝末节。同时,强调职业教育的基本规范是“敬业乐群”,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训练,这也是黄炎培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教师需端正教育目的,做到教书育人;改善教学态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为此,职业教育之教师,应有才、有德、有术、有爱。在此基础上,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核心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目的是:(1)谋个性之发展;(2)为个人谋生之准备;(3)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4)为国家及世界增加生产力之准备。此外,黄炎培职业教育提出应准确定位、大力改革、特色发展,对学校在以后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办学层次以及服务面向等做出战略选择和科学设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教育是影响国家未来的战略性事业,高等教育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更是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国家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而教育大计,以师为本。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能够有效推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在完成教师工作过程中的内在要求和内在规范,例如职业信念、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等。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史,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是大多数人心中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偏见仍存在,如“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不是好学生”“高职院校不是正规学校”“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找不到正经工作”“高职农业院校学生只会扫猪粪的”等,这些理念导致高职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工作时得不到公平待遇,作为高职农业院校教师,要具备坚定的职业信念,对学生进行正确职业引导,帮助学生求学成才及就业,培养学生职业自信,不断纠正和摆脱社会上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错误认知。
高职农业院校教师的工作涵盖实践、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实践”相关内容是高职农业院校教师有别于其他高等教育教师的一个主要因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工作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和业务管理工作。这就要求高职农业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目前,制约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能很好地与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相对接。部分高职农业院校教师仍然传习着老一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和岗位技术要求脱节,不能很好地体现“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因此,高职农业院校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技能培训,积极参与行业相关企业或生产一线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并将其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去,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员。
2 当前高职农业院校教师对黄炎培思想的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伴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需求等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办学质量、办学规模和综合影响力迅速提升。但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需求的双元驱动,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职业院校进行了力度空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职业素养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普遍认为,当代职业院校教师在他们职业活动中扮演了多个角色:有理论知识的传授角色,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角色,信仰理念的咨询角色,技术技能的师徒角色和应用研究的探索角色。他们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角色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探索教师群体的职业素养提升的基本路径。有研究者研究认为,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改进教师考核制度、做好激励与保障措施等可以有效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经费支持、产教融合、产学研协作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此外,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及多元化保障体系等相关领域研究也较为丰富。进入现代社會,研究者倾向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加强关键教学能力培养,注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明确教师的激励方向,探索综合职业素质绩效考核以及学校依托院校特色办学理念,强化教师队伍科学管理等。校企合作是一种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运行模式,但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建设,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设计了面向高职农业院校教师的黄炎培职教思想践行情况问卷调查,以期为深入推进炎培职教思想与高职农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提供意见和建议。本问卷调查覆盖了全国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华北、华东以及华中各个地区,共涉及10所高职农业院校,包括: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本次调查具有较好的空间覆盖性和代表性(国家双高院校4所,国家示范院校2所,省级示范院校2所,其他类型的职业院校2所),可以反映教师群体中较为前沿的代表性思想。该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以问卷星作为调查平台,在调查持续的三个月时间内,总共收集到468份有效样本。
2.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
本次参与调查的教师中,21~30岁的占22.65%,
31~40岁的占39.32%,41~50岁的占25.43%,51~60岁的占12.61%,年龄呈正态分布。对参与调查的教师所讲授的课程所属学科按大类进行统计,58.12%为农科,占大多数,其次为工科、商科和医科,分别占5.31%、4.91%和4.7%。本调查问卷虽面向的是高职农业院校教师,但除了农业相关专业之外,其他专业也有涉及,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专业覆盖性。其中教龄5年以下的为28.4%,6~9年的为24.79%,10~19年的为27.65%,20年以上的为19.23%;博士研究生占7.26%,硕士研究生占63.89%,本科占25.43%,本科以下为3.42%。以上基本数据表明,本研究中参与调查的教师具有较好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2.2 黄炎培执教思想践行情况
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最基本条件,而教师职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黄炎培先生关于职业教育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学做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教育原则的论述,对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职业院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养调查,排名前4的分别是职业道德(84.19%)、专业素质(81.2%)、思想道德素质(76.07%)和政治素养(72.22%),详情如图1所示。
针对基本教学能力,调查认为应该具备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投入、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效的学习引导技巧、教学准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管理教学环境以及信息技术使用技能。针对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效措施,教师普遍认为需要请知名专家来校报告、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教学观摩、自修、阅读以及技能比武。进一步分析教师良好职业素养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图2),调查认为除了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还需具备通识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除此之外,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学讨论知识和课程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策略知识、人际知识和自我知识)也应有所涉及。
图2 体现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问卷统计(多选)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培养卓越工匠的内生动力和内部育人机制;企业是学校的合作对象、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从产教融合(宏观)、校企合作(中观)、工学结合与知行合一(微观)三个层面,逐步形成校企合作机制。99.36%的绝大多数教师赞同专任教师需要每周抽出时间进行专业学习或技能提升,但在每年深入企业实践的合计时长上有较大分歧:43.09%的教师认为需要30天的企业实践时间,还有部分教师认为需要15天(27.56%)或60天(21.58%)的企业实践时间,少部分教师支持超过120天的企業实践时间。结合问卷调查中的教师职称和每年企业实践时间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论是初级、中级、副高还是正高职称教师,认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每年深入企业实践的合计时长至少为30天比较合理。
职业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应该具备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以“双师型”教师为本位,紧密联合企业,对接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标准,实现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以促进高职农业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工作岗位,实现毕业即就业,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素养之一。对职业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问卷结果纷争较大,有教师认为需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85.9%),也有教师认为需要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投入(82.48%),还有教师认为有效的学习引导技巧、教学准备和管理教学环境等等也很重要。
3 总结
1913年,黄炎培在借鉴美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随后不断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逐渐丰富和完善了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在对民国系列职业教育鉴析、地方(江苏、河南、安徽、云南等地)的职业教育实践调查和问题剖析,发现职业教育对“能”的重视不够,存在偏重“知”,且服务社会的大国民职业教育理念缺失,在教师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问题,为此黄炎培职业教育提出“选择职业师资要理论和实践并重”“更加注重社会活动能力(包括学力、德行、经验等)”,也提出职业教师应有大职业教育思想,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职业教育体系。
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和提升现有模式的调研,分析各自的成功经验,探索实践“校企校联动、教学工结合”的农业类职教师资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新模式,对农业类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水平的提高提出对应的措施和策略,有效引导职教教师培训工作,解决高素质教师增量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农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重要环节。黄炎培思想对当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有着重要启示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黄炎培职教思想在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的践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后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同等重要;另外,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教育,实现工学一体,职业院校教师深刻赞同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能更好地将课堂讲授知识与企业生产一线相结合。本研究为深入推进黄炎培职教思想与高职农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重点课题“黄炎培职业教育教师观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S2022Zd44,主持人:段修军);教育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教职成函2019[14]号,20111004001)。
*通信作者:段修军
(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