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婧媛
近年来,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顺应教育趋势发展,力图以学生为主体,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目前的教学中仍存在着学生“伪主体”现象,制约着外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高职外语教师应通过“课堂革命”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促进课堂的主体还原,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体地位,恢复思考、探索、互动、交流的外语课堂的生态本色,从而打造生动、鲜活的外语课堂,切实提升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引言
近年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全国高职院校中被广泛推行,各个院校力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打破传统沉闷的教学模式,打造创新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堂。外语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本身的语言课程属性,要求学生和教师需保持较强的互动性,以及学生自身要有较高的学习参与度,即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然而,纵观目前的外语课堂,尤其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外语课堂,存在着学生“伪主体”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外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违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初衷。
2 “是什么”——外语课堂“伪主体”现象的表现
什么是“伪主体”现象呢?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以学生为主体”理解为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只注重追求活动的形式、数量和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导致课堂教学呈现“虚假的积极,无效的主动”,看似热闹的课堂,实际做了不少表面功夫。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不少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任务的进行也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学生缺乏主动的参与和独立的思考,便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难以形成创新、合作的精神风貌。甚至也有不少学生因缺乏学习热情、厌烦课堂互动而消极对待各种学习活动,也就是“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学生更加难以在大学阶段收获知识与成长。
外语课堂中的“伪主体”现象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一般来说,教师会设置线上线下各种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识记单词、学习语法、了解外国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然而,事与愿违,现实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活动,都存在“主体缺席”的“伪积极”现象。
高职外语课堂常借助职教云、优慕课等平台,进行线上的师生互动,互动方式有随堂测试、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留言板、抢答、随机提问等等。在上述互动方式中,教师的预先设计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自觉参与更是必不可少。为鼓励学生参与,教师通常采用平时成绩加分的方式给予奖励,长此以往,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不给分就不参与”的消极声音,即便是在参与的学生中,参与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例如有的学生在做线上翻译练习时,直接用手机app翻译后复制粘贴答案,完全没有经历独立思考和知识整合的过程。上述这种为获得参与加分或只为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的“伪积极”现象,大大降低了师生线上课堂互动的有效率。
线下教学活动中的“伪主体”现象也不容乐观。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是由教师设计的,教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依赖自己的预设,忽略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以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两大事实。例如在某个语法、单词的应用规则、使用场景上,学生存在不同答案时,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或节省时间,往往直接纠正错误答案,判定正确答案,这样做便是破坏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剥夺了学生自由表达和讨论的权利,不利于形成思辨的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
3 “为什么”——外语课堂“伪主体”现象的原因
针对外语课堂“伪主体”现象形成的原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
3.1 外语课程的学科特点
外语课程在注重技能提升的高职教育中,具有明显的文科属性,理论性、文字性的知识占比高,实操性的活动少,亟待设计与开发。近年来,除公共外语这类通识课以外,高职院校的纯外语教学课程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外语”的课程,这对外语课程的教学设计、组织形式、考核评价等产生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性传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与当今的教育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外语课程内容无法与时俱进,无法与职业、岗位等紧密贴合,是造成外语课堂“伪主体”现象产生的一大原因。
3.2 高职学生的基本学情
高职学生在入学前的中学时期大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整体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小语种零基础的人更是居多。这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外语课堂的教学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中阶段和高职阶段学习内容的不衔接;二是职业外语包含大量的专业词汇、岗位术语,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反复记忆和练习应用。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逐渐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另外,高职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學习、团队协作的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学习的成就感和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认可,在课堂互动中缺乏对自己主体地位的认知,参与过程中也容易显得比较被动。
3.3 教学活动的设计
课堂的组织不是教学环节的堆砌,而是一个需要整体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如果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存在问题,也会导致课堂“伪主体”现象产生,教学活动设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课堂活动的重点应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具有导向作用,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关键。只有从学习目标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才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清晰的重难点的参考。从外语教学的学习目标来看,不少教师的教案设计上还存在着大量诸如“使学生了解……”“使学生熟悉……”等表达,此类言语显然模糊了目标主体,因其主语是教师,而非学生。而“学生能够了解……”“学生能够熟悉……”这样的表达,虽将学生作为了学习主体,但“了解”和“熟悉”的界限无疑是过于笼统的,学生难以明确怎样才算了解和熟悉,也就难以把握学习的方向和深度。
第二,课堂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多元化。高效的课堂是紧扣学习目标,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必须以有效的课堂活动和合理的教学过程为依托。因此,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做了什么,是否进行了独立思考发展了思维能力,是否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或动手实践能力,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从师生有效互动的角度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假如课堂活动的设计缺乏难度梯度、任务层次与形式多元化,就只能以一小部分学生为参与主体,而不少学生会被排除在课堂互动之外。所谓师生互动、交流是双向的,当教师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可以适当地引导、调控,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走出迷茫和误区,而不能因为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担心场面失控,就用讲授替代互动。因此,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精心创设课堂活动,才能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和探索问题的热情。课堂活动要避免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要采用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形式,减少学生的倦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而不是学习的旁观者。
第三,课堂互动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学生参与了课堂互动,教师要给予相应的评价,以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反馈或激励。目前,线下教学的评价方式还比较局限,仍以评分方式为主,这与课堂活动的设计密不可分;线上平台虽已存在若干评价功能,但教师的参与度和学生的观看度普遍较低,即“重发布不重评价”“重提交不重反馈”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在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活动的同时,也应思考相应的评价方式,如何通过有效、新颖的评价方式,让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场,而不是浅薄的表演的舞台。
4 “怎么办”——外语课堂“伪主体”现象的对策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文章指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掀起“课堂革命”。在“课堂革命”背景下,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以此激发课堂活力,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据此,我们可以以外语课堂的“课堂革命”为实施路径,探索如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打造创新有趣的外语课堂,并在能力培养中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活动的主体。
“课堂革命”并非是一次课堂内的微调,而是一个细节化、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工程,因此,各专业可以组建教学团队来共同参与,建设的内容也应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4.1 前期备课阶段的建设
(1)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课件资源的优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常课件的开头都要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尽量采用可视化、可计量的表达,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能默写出本课出现的10个单词,并能应用单词进行造句,正确率应达到90%以上”。像这样,给学生提供一个十分明确的努力方向。在课件的正文内容上,由于目前不少教师的外语教学课件依然是以文字性叙述为主,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简化不必要的文字性堆砌,代之以可视化强的图表分析和语音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理清知識脉络,梳理出语法的接续规则、应用场景,以及相似语法间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2)革新教学资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做好课程革命,就要不断更新知识的载体——教学资源。当前,课程思政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践行的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可以组建外语时政教学材料资源库,为外语教学提供更多新鲜案例,丰富外语教学的层次,使外语教学过程更加立体。教学团队成员通过教学研讨、资料收集与整理,筛选出一批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有利于课堂思政的双语时政新闻、社会话题文章,组建“外语时政教学材料资源库”,并实现线上的资源共享。因时而新,因势而新,随时保持更新、补充,为课堂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此外,当今时代是短视频的时代,学生普遍喜欢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和创新有趣的呈现形式,因此冗长的、复杂的传统教学资源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创新。外语的教学改革可以借助短视频的录制与呈现,实现知识的有效化分解和趣味性提升,减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畏难情绪,降低学生对复杂语法学习的难度。
4.2 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建设
(1)组织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的线上互动活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现今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但线上的互动活动只有与线下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才能形成1+1>2的效果,而不是只停留在增加了一个课堂教学环节上,即只有表面的“热闹”。例如,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这样的互动活动,话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主题可以是引人深思的,也可以是诙谐有趣的。活动设计既要能够吸引学生用外语表达的欲望,也要考虑它的难易度以及与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否适配,如果说学生在回答时能用到的本课学习的词汇、语法很少,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外语去表达,那这个活动就没有做到和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也容易导致学生敷衍了事,教师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果反馈。
(2)施行灵动的外语情景教学任务
情景教学任务一般源于教材,外语教材的选用,最好能有效保证内容的连贯性,教材提供的各种情景对话主题,也要具有实操性。在“课堂革命”的过程中,外语情景任务的动态化实施必不可少,例如,把知识点的应用从课文理解延伸到讲台上,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会话模拟编写和实际的对话表演,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组织不同难度的影视片段配音活动,分组进行单词接龙的pk,以各种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将知识点“用起来”,从而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4.3 课后教学成果反馈阶段的建设
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成果反馈活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的考核评价,一般是“平时成绩+期末考核”,而平时成绩的组成,并非只局限于传统的作业形式、测试形式。例如,针对已有外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可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小型翻译比赛,让学生用外语来说一说、写一写中国的良风美俗、锦绣河山等等,变“写作业”为“出作品”,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多钻研、多揣摩,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提升自己,并对他们的作品采取激励手段,如评奖评优、给予平时成绩的加分等,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努力上进的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如果使用线上教学平台,教师课堂要设计多样的评价语系,以及活用评星、评分、评优秀作业、点赞等平台功能。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委婉地表达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对于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都是十分必要的。
5 结语
通过“课堂革命”改革研究与实践,促进课堂的主体还原,只有恢复思考、探索、互动、交流的外语课堂的生态本色,才能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善课堂“伪主体”现象,说到底就是用各种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进一步融合,通过情景任务的动态实施和语法知识的情景可视化整合,以及采用丰富多彩的、切实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来减少学生对传统外语课堂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词汇、语法的归类和梳理等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留学、职场等场景下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升级、改革,增强外语课程的时代性和价值引领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提升其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等,帮助学生在收获专业外语知识之余,关注社会热点,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冲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