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法语言对比在法译汉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01 04:51麻思雨
知识文库 2023年20期
关键词:法语汉语语言

麻思雨

语言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外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语言对比分析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语感缺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汉语和法语皆是由优秀民族创造出的文化产物,沉淀着不同的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故而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在进行汉法语言翻译教学时,针对性地进行汉法语言对比分析显得重要且必要,这有助于学生从深层次理解两种语言的区别与联系,有效提高其翻译能力,同时对提升我国语言教学的水平也大有裨益。基于此,本文从汉法语言对比分析的角度研究总结出了其对于汉译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现存课堂实践问题提出相关应用策略。

1 引言

法语和汉语作为两种重要的语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

就法语而言,其应用范围仅次于英语,是世界第二大广泛应用的语言,被誉为“最浪漫的语言”;而汉语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在中国这一世界四大古国之一的土地上不断发展完善,蕴藏着无穷古老的智慧结晶。有人说汉字如画,字在画里,画在字里;法语如歌,法国文化的浪漫情怀皆萦绕在法语中,留恋于法语和汉语之间,无疑是一种视觉上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而在目前我国的法译汉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受汉语母语的干扰,对于法语的语言结构体系以及文化了解还不甚透彻,给翻译带来较大的障碍。

从研究目的上看,汉法语言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种语言之间差异及其原因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促进两种语言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近年来,汉法语言对比研究已经成为文学翻译和教学中的热点课题,引起了大量学者和译者的关注。从研究内容来看,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对汉法语言结构差异的比较分析;对汉法文化差异的探讨;以及汉法语言结构对比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中法之间的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之下,深入洞悉了解汉法两种语言的区别,有助于开展后续翻译工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其国际视野与竞争力;从宏观角度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语言教学的总体水平,还有利于为我国发展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人才支持。

2 汉法语言对比概述

语言对比分析是指将一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特征的语言成分进行比较。它是运用系统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两种以上不同语言之间在语法结构、词汇搭配、语态及语调等方面进行的对比研究。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好提高学生翻译的正确性与质量。从研究对象上看,汉法语言对比分析是语言学与翻译学两门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成果。汉语和法语为不同民族所创造,是世界上使用人数多、使用范围广、影响大的两大语言体系,两者差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语音系统方面,法语与汉语有所不同。两者的音节区别较大,其中法语共有16个元音、17个辅音符以及3个半元音,且元音无长短、单复分别;而汉语元音韵母的构成则是单韵母10个、复韵母13个以及鼻韵母15个,辅音有22个。此外中文的声调系统中存在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而法语中没有明确的声调数量,但其具有重音、弱化、声调变化以及连读等特点。

在语义表达方面,两者的差别在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单音节语言,以方块字为特色的汉字是表意性质的,一个字往往表示着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又代表一个语素;而法语作为印欧语系的重要代表,以精准为特性,使用的是一种由字母组成的抽象表音文字系统,属于双音节语言、复方言(即一个词只能表达一种意义)。

在文字词汇方面,汉语的发展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起源于图画,由横、竖、撇、点、捺五种笔画组成,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六书说”中最早提出了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六种造字方法;而法语的文字符号则是由26个字母,以及5种重音符号组成,这种拼音文字是一种抽象形式的,在文字上难以看出其和实际事物的关联性,是无理性的。

在其他语言习惯上,汉语习惯用实词法,而法语习惯用虚词法;汉语不使用不定代词;汉语常用语序是“主谓式”和“动宾式”结构,法国语用原则是“主谓一致”和“被动语态”。

3 汉法语言对比分析对教学的意义

汉法语言对比分析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使学生认识到翻译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克服传统翻译教学中重译轻教、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语言技能训练、重翻译技巧训练轻思想方法教育等倾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觀念,减少母语负迁移和文化差异对翻译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3.1 提升汉译法的课堂教学效果

从课堂实践意义上看,汉法语言对比分析有助于克服传统翻译教学中重译轻教或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其应用价值的弊端。语言和文字是不能分割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语言。一种语言必须有语法结构,否则,即使是同一种语言中的词和句子也很难表达出来。汉语与法语中都有大量词形相似而意义不同的词,如“我”和“你”,“我爱你”与“我不爱你”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这样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说明中国宪法上要求人人平等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所谓的“白板说”,即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相比之下,法语中此类表达方式更为普遍且使用得更为广泛。法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常以这两种语言互相来表达各种感情、表达各种信息或者传达各种信息。

在进行法语向中文转化的过程中,科学透彻的汉法语言对比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快领会法语原文的背景与语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汉语和法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对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语文化背景,减少母语负迁移和文化差异对翻译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原文的深意和语言风格,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3.2 增强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汉法语言对比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翻译中的技巧和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在法译汉的实践过程中要想地道地将法语转化为汉语表达,需要学生对这两种语言都有足够的积累与掌握,并要储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此时汉法语言的对比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翻译专业术语、同义词转化等方面,汉法语言对比可以助力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异与联系,从而正确高效地完成翻译。

总之,通过提高对汉法语言对比的重视并加强在法译汉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横向比对理解两种语言不同的结构特点与文化习惯,让学生对于法语有更加立体的理解,在学习使用语言工具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体会其语言产生的文化土壤,“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同时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深远意义,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核。

3.3 锻炼提高学生的翻译思维

通过系统地引入汉法语言对比的教学模块,横向观察比对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句式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更能领悟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那么在之后的翻译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能更好地处理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并在汉译法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文化迁移与文意转换,减少母语负迁移和文化差异对翻译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不但精准传达文本的语义内涵,更能保留再现其独特的文化色彩,这样训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把握每篇文章的具体翻译要领,更重要的是在进行翻译过程中引导其对比汉法语言并纵深了解两种语言的根本差异以及逻辑,有助于学生从根源处掌握翻译规律,培养正确的翻译意识,切实提高其相关素养以及意识。

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在对比汉语和法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差异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翻译中的难点和技巧,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和方法,从这一角度看,科学的汉法语言对比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3.4 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对于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文化及文化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活动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培养翻译人才的过程也是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古语“文以载道”说的就是语言文字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法语中流动着法国人民的集体智慧与法国土地中的古老文明,通过汉法语言对比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中法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神似之处,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尊重和理解他人文化的意识,这有助于提高其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4 汉法语言对比在法译汉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实际的法汉语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目前阶段都有相应的问题与不足,在汉法语言对比的环节还亟待进一步加强。如学生对法语声调系统的掌握不足;学生转化能力有待提升;教师的相关意识还比较缺位;学校的课程安排设置还不甚合理,在语言课程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填鸭式”教学;偏重于理论传授忽视实践锻炼等,这些现存问题都可能会影响翻译质量,降低学生学习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把汉法语言对比分析应用于教学实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探索途径。有鉴于此,我们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在法译汉教学中应用汉法语言对比的策略。

4.1 培养教师相关意识与专业技能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应用很多,但在进行调研时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在此方面存在不足:(1)教师在汉法差异解释环节工作不足,其忽略了汉语和法语语言之间的差异,没有充分解释和讲解,使学生对法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不够深入;(2)教师在汉法差异对照方面存在疏漏。在教学中教师极有可能忽略汉语和法语在表达方式以及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异,没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以致学生在后续的翻译时出现错误;(3)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过程有所疏忽。目前多数教师还在过度地关注结果,从而忽略了过程,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使学生在翻译时形成固定的错误模式;(4)教师较少注重语言对比这方面,只是把语言对比仅仅当成一种练习或者说一种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

对于课堂教学应该讲究目的性和针对性这一点,大家已形成了广泛共识。故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强化汉法语言对比意识。比如在教授法语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问学生有没有利用其他语言来学过法语、法语和汉语有没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比如在教授汉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汉语的感受和想法,再让他们说出法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等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语,为其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再配上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此外,因为人都有自己熟悉、擅长的部分或者说是领域或事物而喜欢使用一种语言,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种语言对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但是仅仅局限于“知道”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把两者进行有机融合。

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在此缓解切实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在研究方面狠下功夫。从研究方法上看,汉法语言对比分析主要是对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而不是纵向比较分析;汉法语言对比分析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对比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这也告诉我们理论推断和经验总结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教师可以着重关注文献调查法,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为如下几步:第一,搜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第二,对资料进行搜集和分类整理;第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最后,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有效掌握文献的研究方法并广博系统地梳理已有研究对未来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2 完善课程設置的科学规划

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复杂工程,期间需要考量到课程自身特性、学生发展规律以及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这其中需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同时更需要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充满了科学性,其关乎学生以及整个学校教育生态的发展,因此要谨慎科学地进行充分考量。

翻译是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这对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相关的语言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故而在完善学校语言课程设置科学体系方面,要着重注意法语课程的设置,在现有课程基础上适度增加翻译的教学课时,将教育资源适度向法语翻译工作进行倾斜,以此来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

此外,每一种语言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文化的缩影,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知识网络,所以在汉译法翻译课程中,首先,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除了常规的句法结构、语义理解、差异分析、理论说明等等,还要注重文化背景的阐释说明;其次,在教学资源的选取方面,教师还是要更加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这些文学作品往往经过了时间的淘洗,更加经典,富有代表性,而且题材也相对丰富,语言生动丰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丰富法语文学作品片段的选取,从而更加高效地锻炼学生的审美力与鉴赏力,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亦可很好陶冶其情操;进一步,教师亦不可忽视汉法语言对比阅读的重要性,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将汉语言习惯“移植”到法语的文学作品中去,将汉语的语法模式套用到法语翻译中,从而使作品翻译显得生硬。所以要有意识地在平时的学习中为学生们广泛提供汉法语言双语阅读素材,在大量的对比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感;最后,翻译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多种场景的对比应用,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如依据课程内容导向以实务应用为目标进行安排,开展模拟面试活动、邀请国外友人进行交流访谈、请专业的译者与学者开展讲座等等,让学生在多元的实践场景中切实积累知识经验。

4.3 多元化探索教学方式

目前在我国法译汉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相对单一的,多为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讲授,学生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积极性不高,主体性也未能得到充分尊重与有效发挥。在此局面下,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主体空间,在基于学生法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上丰富教学形式,从多维度对汉法语言进行对比教学,多措并举促进学生翻译能力提升。

如教师可以将课程任务分为多个模块,将直接的课堂练习、课下的小组合作、课上的组间交流以及不定期的课堂小测相结合。此般设计课堂任务的意义在于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以及团队协作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思维,而教师的主要功能则是前期遴选文章,在同学们自主探索思考的过程中适时给予翻译操作技巧上的启发,以及在小组交流讨论时及时指正与肯定,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也可为学生提供自己的经验方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对比中掌握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并分析其得失,在交流看法意见过程中师生兩方皆能得以进步。

4.4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互联网已深刻改变了教育的发展模式,在汉译法课程中教师要科学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在学习传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文章的时代性,适当地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类型的题材,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对法语有更全面的把握。

除了在教学资源选取方面,在教学形式上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价值,实现优势互补。如可以搭配云端课堂、雨课堂等平台同步线下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发布的课堂任务与计划及时进行预习、复习以及线上交流讨论,营造构建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与此同时,教师亦可从汉法语言差异对比的视角出发选取相关的视频与相关讲座,让语言学习突破空间场域。

5 结语

汉语到法语,是从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的转化,过程中需要学生从对文字的形象认识跨越到抽象认识。翻译作为大学生翻译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技能,有极强的应用性,这对于学生如何将语言知识转化到实践运用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本文重视到了汉法语言对比在学生翻译学习中的重要性,将其重要性总结为了提升汉译法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语言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翻译思维、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几个方面。有效的双语对比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解法语的语法结构、社会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从而提高翻译水平。

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在文化日益走向全球化的语境下,翻译不仅仅需要一种技巧策略,更需要科学的文化策略,作为文化的浓缩和凝结的语言,应当被放到更广阔的对比中去考量。在未来我国的语言教学中要更加重视语言对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好优化我国语言教学工作的生态,为我国跨文化人才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法语汉语语言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