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秋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种友好的接触、表达和欣赏的方式。通过将美术教学与数字化故事叙述相结合,进行多面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美术教学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此研究同时提出了基于需求的故事化叙述制作的迭代方法,用新的创作方式对传统的艺术进行传承与发扬。
数字化故事叙述(Digital Storytelling)是一种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学习方式,由加州旧金山湾区艺术家达纳·温斯格·阿奇利与乔·兰伯特发起,使用多媒体软件技术将人们的故事转化成可以与最终用户交互的数字产品。新颖的叙述故事和独特的交互体验让这个新生事物很快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新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下,人们接触数字化产物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多,而这种形式本身也融入了更多的元素,比如声音、视觉、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并被应用到了更广阔的空间,比如教育领域。
1 研究背景
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获取正变得唾手可得,很多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互联网上可以轻松获取,这对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形成了推动之势,差异化的抑或是融合的教育理念势在必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的推动下,中小学课程本身以及教材理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课程的功能从原来的知识传递的方式,开始向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标转变,这就对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且课程在设置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地区的差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并发扬本地优势。对于课程的内容来看,需要摒除难、繁、偏、旧的知识体系,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培养形成自主钻研、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此之外,改革还提倡建立能够让学生更多体验与参与的课程体系,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团队协作中提高沟通能力。
美术课程作为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桥头堡,在新教改的浪潮下,也给广大的艺术教育者、美术老师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未来的美育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引导并传递团队协作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团队中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美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呈现出强大的爆发力,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亮点。如何在新的状态下发展美术教育的视觉素养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下教育从业者应思考的问题。教育教学如何面对和适应“互联网+”时代,急需一套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作为指引。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法可以满足新教改以学生为主的要求,激发学生对于新领域的探索。学生可以通过故事叙事来生动表达价值观,也可以通过它来吸引学生参与并完成故事的制作,让其体验到团队协作的优势与重要性。另外数字绘本,包括AR和VR等设备,也提供了交互性和数字媒体的体验,从而跳出了繁难的传统教育藩篱,为美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2 研究现状
2.1 数字化故事叙述概念
故事叙述(Storytelling),顾名思义就是将故事讲述出来。而这里把故事表达出来的过程是需要有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还有丰富的表达能力的。如果能够加入交互的功能,让听众沉浸在其中,获得听众的参与和反馈,那么对于故事的吸引力将是质的提升。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中也会让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再加上多媒体的辅助,例如声音、动画、图片等,这就形成了数字化的故事叙述。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指在数字化的技术环境中,利用多媒体这一框架创造的所有故事行为。从出现了多媒体平台后,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放到网络上,这让人们摆脱了只有作家才可以创作故事的刻板印象。也让人们看到,在数字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创造者编故事。
2.2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共性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化可以描述为通过数字媒体来讲述故事的任务。一般来讲,它的最终为融入了视频、音乐、照片、图画、录音等媒介的短暂叙述形式。然而,有丰富数字制作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在多数,对于数字产品的创作、编辑和分享并没有很多的经验。与此同时,现有的教学方法、叙述方法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与推广,导致演示者在教育活动中并没有太多的经验。
2.3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特征
了解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特征将会让研究更好地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目前对于数字化故事叙述已有较为成熟的研究,其主要有以下特征:
(1)灵活性。数字化故事叙述不同于传统故事的被动性、确定性的展开方式,它是一种新的故事展开方式,可以利用数字媒体的特征——媒体的灵活性,非线性地展开故事。通过给予读者一定的选择权利,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扮演各种角色,或者是介入到故事之中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故事的走向,从而创造性地探索故事,比如对于相声这门讲故事的艺术的理论化实践。
(2)普适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很轻松地通过数字媒体向全世界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作品。这种作者与读者之间没有严格界限的数字故事情节特点,使儿童自主、自发地参与活动成为可能。
(3)互动性。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交互方法是以学习者的故事生成和共享为焦點,与教师的故事传达为焦点的叙事性方法形成了对比。在数字化故事叙述中,读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内容进行点击操作,引导读者积极参与、合作和互动。读者可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通过互动操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互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艺术的魅力。
(4)多感官性。数字化故事叙述常常会使用到文字、图像、音乐、声音、录像、动画等多种多媒体表现形式,可以让读者的眼、耳、口、鼻、身、意全面触发,极大地改变读者的体验方式与学习深度,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讲。福瑞德博格与罗伯特在深入研究认知疗法对于孩子的作用时提到,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种能够开发孩子敏感度并定位他们思维缺陷的方法,再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疗愈。
(5)共同体性(Community-Building)。数字化故事叙述依托数字媒体为平台,会向人们开放共享,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与交流。让人们记住生活的内容,并与拥有相同想法的人连接,所以说可以让具有相同目的的人之间形成共同体。
2.4 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数字化故事叙述通过以上讨论的特征给当代教育提供了足够多的切入点和价值,而其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展了当代美术教育的表现方式。数字化故事叙述从现有美术教育中作为表现工具的毛笔、纸张、颜料中解脱出来,把各种软、硬件等新的数字媒体作为表现媒介,扩展了美术教育中的表现领域。数字化故事叙述突破了传统中以视觉为中心的美术表现体系,采用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数字媒体的特征,使感官表现技术也成为一种教学方式的可能。
(2)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数字化故事叙述不同于以往教师为主导的老师主动讲授和学生被动接收的形式,学生在故事阅读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可以自行决定故事走向、阅读顺序等,甚至可以进行创作和分享。
(3)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新性与兴趣。学生们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进行富有创意和实验性的表达。在现有的颜料、画笔等表现工具的美术课上,如果出现失误或出现新的想法,就要重新绘画,因此学生可能会出现失败恐惧,从而不敢轻易去尝试。但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容错率很高,只需使用返回按钮或取消按钮就可以修改,因此学生们会大胆地尝试新的表达方式,自由地运用想象和象征表现进行创意性的表达。另外,使用数字故事可以让学生以视觉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故事,这就有效避免了低龄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问题。
(4)提高学习者学习记忆的持久性。人类对于信息的处理很大程度上依赖视觉信息。这就意味着需要处理多种形态视觉信息的数字故事要比以语言为中心的口述故事更能够帮助人们去记忆和理解。根据实验,一般的记忆携带量如果通过看展示等方法,并运用数字故事进行学习就能记住50%;学生实际完成作业,如用数字故事制作作品就能记住90%。
(5)提高学习者的互动和表达。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这个方面的经验,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当科学兴起之后,人类进入的理性社会,叙事就被排除在精英的文化之外了。而在后现代思潮出现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理性社会进行解构,然后重构。这一过程在美学教育上要求情境再认,了解角色、场景与行为,这一切就是故事叙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美术教育可以积极改变现有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表现和欣赏领域,数字媒体的即时性和复制性能够主动接受并表现出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提供重新制作作品的机会。
3 数字化故事叙述实践研究——小学美术教育中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应用
2021年,惠州市大亚湾区第六小学六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尝试了运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课程主题是《画出特色来——龙门农民画》。其中前期关于惠州本土艺术龙门农民画的学术研究,既有龙门县本土整理的一手资料,也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其中,《龙门农民画简史》于2016年出版,这是第一本由官方推出的对龙门农民画发展历史、艺术特色及其流派的系統研究;而龙门农民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运用中,也有余巧元发表的论文《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记龙城第二小学龙门农民画工作坊建设》,文中记载了农民画工作坊的建设案例及龙门农民画的小学教材编撰,这对于龙门农民画的发展和传承有着很大的意义。除了由龙门县本地机构产出的研究以外,也有华南理工大学的硕士生朱寒溪的研究——《龙门农民画的艺术解析》,该文不仅系统地研究了龙门农民画的发展历史和时代背景,而且通过田野考察和美学探索,取得了更大的学术进展。
在教学方式上与现代的数字化媒体相结合,以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数字化故事运用教学的核心分为“参与故事”和“创作作品”两个阶段。在参与故事阶段,以一种游戏的方式,通过点击、滑动等交互手势来选择性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在最终以游戏通关的形式获得满足感。在创作作品阶段,利用数字故事程序通过绘画创作以及元素碎片的拼贴最终形成自己的农民画作品。在作品生成后可以与同学、老师分享基于各种意见反馈修改后的作品。在本研究中,学生对自己运用数字媒介创作的过程感到新奇和有趣,积极参与教学,运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使对龙门农民画的了解、欣赏及创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3.1 数字故事叙述实施的方式方法
数字化叙述的实施是一个包含了众多利益相关者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了解受众、教育工作者、软硬件工具提供者,还有以上提及的教育主管部门的多种多样的要求,而这大大增加了付诸实践的难度。有哪些具体要求?需要展示哪些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如何对现有的数字化故事内容进行更新,提高质量?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推动思维的转变。本文以需求为导向,提出了基于需求的数字化故事叙述实践,包含如下5个步骤(如图1):
步骤一:收集、定义需求
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获取定义需求以及管理需求的本地库。这将有助于制作新媒体材料的创作者们了解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要说明,为了要解释,还是为了提出疑问。这样做可以在对比步骤五中得到反馈,从而了解设计活动是不是满足了各方的需求。
步骤二:获取资源,设计故事架构
在确认了需求后,整理需要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用于下一个阶段的设计活动。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的不同来制作需要的内容,比如访谈、音乐等等。完成资源的收集后,需要设计故事的架构。
步骤三:选择制作工具以及制作方法
这步带来的挑战可能会大于其他步骤,因为需要对制作数字化媒体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本身对于这些工具有过使用的经历,就会对最后的产品有一定程度的质量保证。
步骤四:制作数字化叙事
在需求定义完成、制作工具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本步骤的过程相对容易也比较直白。无论是Word文档、MP3音频文件还是PNG图片,按要求完成融合与制作即可。
步骤五:演示、评估、迭代
完成制作的数字化媒体可以作为课堂应用交付给授课老师,也可以开设专门的研讨会,在会议上对成品进行演示、评估和迭代。而分析的基准即步骤一中提到的需求,最后将与需求相关的内容通过图1中所展示的闭环需求进行更新,然后进行再次的迭代,直到满足所有需求。这样的系统工程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适用。
3.2 数字故事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数字化故事叙事这样的方法强调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加上互动的技术最终形成自己的美学价值认定。国内的学者对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结构主义教学论”重新解构,并认为他的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1)相比较传统教学,数字媒介的运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课程中以了解龙门农民画的题材为主题,学生操作上除点击以外,还有翻页、输入文字、擦除屏幕、滑动屏幕、游戏拼贴等,玩法非常丰富。学生因此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将原本被动地接受故事的文化转变为主动地探索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态度和表达思想的态度。
(2)利用数字媒体,作品变得更加容易修改。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元素进行龙门农民画拼贴和创作,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删除、撤回、替换、涂抹等方式来修改作品。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没有负担地去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利用数字媒体,创作变得更加方便。在课程中学生可以使用的设备有电子白板、平板、手机等数字设备,这些设备的操作对于数字时代的学生而言都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学生们普遍觉得这比绘画和制作要更加方便,学生在创作作品时也能够较容易地获得成功感。
(4)通过最终的作品分享,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学生创作完毕后能够将作品通过各个互联网平台进行分享和集中展示,这种互动活动让学生的自我尊重感得到提升,在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3.3 小学美术课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故事叙述是运用多种媒介,创造性地表现美术,培养小学生创意融合能力的教学学习方法。因此,本研究拟对运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美术教学提出如下方向建议:
(1)通过各种不同的数字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意融合思维、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于数字的理解能力。根据在惠州市大亚湾区第六小学数字化故事叙述美术教学的调研可以得出,目前小学生对于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体日常使用率较高,是他们熟悉的设备。因此在之后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尝试例如数码相机、人工智能音箱、VR等他们鲜少体验过的数字媒介,从而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体验感,增强课程的学习兴趣。
(2)现已做尝试的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类型有图片、音乐、游戏、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形式,但是应用在小学教育中,鲜少会涉及游戏、虚拟现实类,因为这两种需要一定的编程技术和专用的数字媒体。但是随着编程渐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接受编程语言的学习,而游戏、虚拟现实类的数字化故事的制作上难度将逐渐变低。通过制作不同类型的数字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培养其审美感受能力、视觉沟通能力和創意融合能力。
(3)在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美术教学中,可以扩大灵活性和互动性。在现有的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设计中,鲜少能够做到由学生介入故事并且能够决定故事的走向。在互动方面也比较依赖于初始的设计设定,无法做到较大程度地由学生自主开发和制作。许多关于数字故事的研究都将灵活性和互动性归为数字化故事叙述的重要特征,此外用户选择和决定的可能性、与观众不同类型的互动性等特征使学生更关注作品本身,更自主地观看作品。因此,在日后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美术教学中,可以更多尝试和考虑学生自主开发制作,使之呈现灵活性和互动性的数字化故事。
4 结论
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塑造孩子们的审美观,对未来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推广此类交互要求很高的教学方法与新教改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方针理念相契合。本文探究并探索了在小学课堂开设以数字化故事叙述为方案的小学美术教育,并在实践中总结出此理念的优势所在。文章还对数字化的特征与其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做了分析与论证。研究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总结了数字化叙事的优点所在,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同时,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注意与提高的地方,即数字化故事叙述成品的价值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因此无法知道学生创作的价值如何,另外,对于学生创作的数字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也需要做足够的保护。
本文系惠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超媒体叙事在地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022JB024)。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