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雯
[摘 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供销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级供销社既要巩固现有的制度与体系,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要着力解决随着数字经济时代一并到来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与经营水平,实现整体的数字化转型。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供销社预算管理数字化发展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结合相关案例,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供销社的预算管理数字化发展路径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供销社;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6.028
[中图分类号]F8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6-0088-03
0 引 言
2021年,财政部会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相关文件,确立了供销社系统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1]。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要“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政策与技术双重革新的背景下,各级供销社既要巩固现有的制度与体系,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也要着力解决随着数字经济时代一并到来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戰,通过现代化手段,提升供销社的管理水平与经营水平,实现整体的数字化转型[2]。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乡村振兴背景下供销社的社会地位
1.1.1 体系庞大,流通渠道覆盖全国大部分基层
供销社系统拥有庞大的基层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庞大的流通系统。截至 2020年年底,我国供销系统有县及县以上单位近2 800个,基层合作社近3.8万个,在我国各地区的乡镇覆盖率达到了90%(数据来源: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经济运行处)。
对于诸多大宗农副产品而言,供销社系统的冷链运输网络十分庞大,仍是其主要流通渠道。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系统现有农产品冷链中心近600 个,农产品枢纽基地100余个,城市冷链物流中心近300个。
1.1.2 作为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涵盖了农业生产全部主要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供销社已经转型为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的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和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既是农村农产品流通网络的主渠道,又提供土地托管、电子商务、农合金融等农业综合服务。截至2020年年底,全系统共建立农村综合服务社超过40万个,土地托管面积约2 466 666.67 hm2(数据来源: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供销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2.1 植根“三农”,契合乡村振兴战略
如前文所述,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五级系统涵盖了全国大部分乡镇。供销社的定位是为农服务的组织,在农产品批发、销售、仓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2.2 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助力粮食安全
供销社可以保障供应,尤其是在农资等竞争激烈、管理相对不到位的领域,供销社凭借其供、产、销全产业链覆盖优势,既可以提供价格相对合理且质量有保障的农资,也可对假冒伪劣低质产品形成冲击。尤其是在全球粮食紧缺的大背景下,供销社已经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
1.2.3 打通物流环节“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供销系统基层社发展迅速,在许多乡镇实现了对各物流渠道的整合与拓展。具体而言,各物流商将产品运送到供销社所属仓储中心后,由基层社负责配送或保管,这种方式既为物流商降低了成本,也方便了乡镇居民,克服了长期困扰物流运输行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供销社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供销社系统占据着推动战略落地的重要地位。因此,各级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处位置,通过加强自身管理等方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以期更好地促进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预算管理作为供销社系统内部管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推动实现整体数字化转型,促进供销社系统兼顾行政职能与企业属性,更好地面对新的市场竞争与挑战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各级供销社的预算管理工作已经实现长足发展,但由于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供销社系统体制改革、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单位在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上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
2.1 各级基层社及其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首先,各部门对待工作的态度各有不同。业务部门对开展全面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普遍没有积极性。离开了业务部门的支持,财务部门对预算实施、考评结果的运用也往往是无的放矢。预算管理工作沦为单位的边缘化工作,管理价值无从体现,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其次,由于对工作不重视,各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盲目编制预算,随意调整预算;在绩效考评过程中未按标准评分或随便进行评分,使工作开展更加偏离应有的方向。
2.2 预算管理工作与自身“公益+经营”的双重职能相脱节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供销社系统向维持公益性、兼顾经营性的全新社会职能转变。这一要求对于各级供销社系统的预算管理工作而言是一个新挑战。传统模式下,各基层社的预算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在财政资金“收”“支”两个环节并不考虑职能的需求,而是只关注单位自身的需求,进而制定相应的预算。
2.3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新问题
信息与数据是编制预算的基础,也是管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保障。数字化时代,需要收集和处理的信息数据相较于过去成倍增长,信息数据的来源愈发分散,各级供销社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普遍不具备必要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进而出现无法全面、真实收集信息的情况,预算的编制与变更失去了信息支撑,预算目标无法有效进行拆解,严重阻碍了预算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指向性作用。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供销社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路径
针对各级供销社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不足,在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战略目标下,各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方式,推动自身的管理工作转型与变革。其中,可以采用的转型路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 积极引入新技术,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数字化转型
如前文所述,数字化技术已经对单位的各项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预算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这一背景下,各级单位应当主动接纳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并以此为契机,确立与自身工作情况相适应的数字化转型道路,推动预算管理工作转型。
以S省供销社系统为例。为了实现全系统管理工作向数字化全面转型,解决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一系列固有问题,S省供销社于2021年开始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建立了全新的统一资金结算中心,协助各基层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和相应的绩效考评工作。在进行大量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工作之后,中心确立了“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全过程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为各基礎单位提供绩效考评依据”这一基本转型思路[3]。
具体而言,新的资金结算中心将自身定位从传统的统管全省系统内财政工作转变为各单位的“财务共享中心”,开发了智能化、数字化的预算分析系统和绩效考评系统,实现了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数据自动收集、汇总和分析,进而智能化生成评价结果。当年决算后,此中心可第一时间为系统内各层级单位生成全面、翔实的年度预算情况分析报告,帮助各单位从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运维支出情况、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情况等多个维度去全面了解、剖析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协助市一级政府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系统内各单位开展相应的审计、考评工作。此外,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S省供销社系统的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得以快速、高效的开展。在新的资金结算中心投入使用一年多以来,系统内各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都实现了数字审批、数字监控。在此基础上,该中心还向各单位提出了超过100条的整改意见,有效消除了在传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信息掌握不充分、数据分析无法有效进行、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无法有效提高等疑难问题。
3.2 引进智能化、数字化预算管理系统
上述数字化财务共享中心更适用于系统内省、市两级的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基层而言,一方面地方财政难以负担相应的支出,另一方面其工作量较少,也没有必要盲目开展大规模平台建设工作。因此,基层单位要想推动自身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数字化转型,适应数字化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在工作中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的预算管理系统。
在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的预算管理系统、数字化的专业解决方案,是确保基层供销社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有效手段。借助这一方式,基层单位可以通过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快速获取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管理手段,为自身预算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找到可行的路径,还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将工作细分,科学合理地设置转型方向、转型任务、转型阶段,进而实时反馈在进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调整引入的专业解决方案,最终实现转型目标。
3.3 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与单位业务工作之间的融合
目前,各级供销社较多地把数字化转型的关注重心放在一些“见效快”的短期改造领域,如营销、仓储、物流等方面。因此,想要推动预算管理等管理领域同步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战略目标,就应当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融合,借力于企业在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契机[4]。
“业财融合”的理念近年来得到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与一般的企业组织相比,供销社系统需要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自身的服务保障职能。因此,各级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宏观要求,有针对性地推动预算管理工作与单位的业务工作相融合。
首先,各级供销社应当在推动业财融合前做好规划。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在开展融合工作前从单位业务的各个维度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用前瞻性、战略性眼光进行事前风险识别与评估,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只有在业务开展前应用“业财融合”理念做好可行性分析和风险管控,才能够确保后续工作的稳步推进。
其次,相关人员要在单位业务开展过程中实时跟进业务进程,保证业务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得到整理与反馈,进而实现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高度融合,确保所编制的预算与单位的业务活动相适应,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业务工作的指向性作用。在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时,也应确保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决策,避免相关工作与“业财融合”的总体目标发生偏离[5]。
最后,相关人员还应当定期对所开展的活动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业务工作的管控效果”和“业务工作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引效果”两个维度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提高单位的业务水平和预算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供销社系统仍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经济的政策导向下,供销社系统凭借其几十年来所积累的基层基础,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环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供销社系统的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引入数字化技术、推动其向数字化转型,成为确保其发挥自身作用的关键因素。预算管理工作作为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各级供销社而言,其应当研判所面临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技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运用新兴技术、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业财融合等方式,积极推动预算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双重职能,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主要参考文献
[1]佚名.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工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2021(5):39-41.
[2]李钰,韩一军,刘乃郗,等.加快农业数字化探索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04—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数字化”内容解读[J].全球化,2022(6):102-112,135.
[3]祁慧聪,卢键明,梁淑华,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20(3):16-19.
[4]吴山青,唐金星.数字赋能“全员、全程、全级”式预算管理体系促进企业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的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22(22):169-176.
[5]汤谷良.财务管理如何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国家电网财务部推出的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案例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