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2023-10-31 05:27马艳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民俗文化中职学校

马艳

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一批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旅游专业教学中,教师融入地方民俗文化,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克服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的弊端。文章以宝鸡民俗文化为例,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与民俗文化资源有效整合,使学生真正领略到宝鸡民俗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进而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遗产。

关键词:民俗文化;中职学校;旅游专业

一、宝鸡民俗文化概述

宝鸡,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是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素有“炎帝故里” “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宝鸡民俗文化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周秦文明的烙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皮影戏、木偶、剪纸、西秦刺绣、社火、脸谱、凤翔泥塑、草編等都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宝鸡既有和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民俗,又有尚美民俗、饮食民俗等,具体如表1所示。

教师在旅游专业教学中有效融入民俗文化资源,可以构建具有宝鸡地域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近距离感受宝鸡民俗文化,激发学生传承民俗文化、热爱家乡、振兴家乡的热情,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二、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意义

宝鸡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宝鸡参观旅游。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担负着文化传播的主要任务,所以将宝鸡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专业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通过开设特色社团、开发地方校本教材等举措,将宝鸡民俗文化融入教学实践,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家乡文化,感受本土文化氛围,领略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传播、继承宝鸡民俗文化的兴趣,进而达到“班班有宝鸡特色,人人懂家乡文化”的良好育人效果。

三、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现状调查

通过问卷星的形式,笔者对宝鸡市渭滨区职业教育中心、宝鸡市陈仓区职业教育中心、宝鸡市眉县职业教育中心三所中职学校的380名旅游专业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关注、理解,对民俗文化进课堂的需求、建议及地方课程教材使用等方面做了现状调查,最终回收问卷380份,有效问卷380份。问卷结果显示:当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对民俗文化资源不够重视,专业课教学活动特色不突出,实践教学活动缺乏亮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旅游专业教师利用宝鸡民俗文化的意识较为淡薄

长期以来,教师严格遵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平时很少接触宝鸡民俗文化,教师对民俗文化的利用意识较为淡薄。不仅如此,近几年职教高考的迅猛发展,学生文化课压力大,对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外出研学等学习方式力不从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的程度普遍不高,非常重视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的仅占5.2%,一般重视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的占70.1%,不重视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的竟达24.7%。另外,这三所学校很少组织社会实践、外出研学等活动,主要是因为外出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费用问题。

(二)丰富的民俗文化未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

为了推进乡土文化课教学,宝鸡市教研室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地方课程教材《美丽宝鸡》。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地方课程教材使用方面,几乎将近一半的教师在课堂中根本没有使用地方课程教材《美丽宝鸡》,从而导致宝鸡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旅游专业教学中未得到有效利用。从问卷中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对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民俗文化,学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但是学生对家乡宝鸡有哪些民俗文化资源知之甚少。

四、民俗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的举措

(一)引入宝鸡民俗文化,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民俗文化,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学习本土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认知、实践和创造能力,进而增强宝鸡文化软实力。

例如,在讲授“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中的剪纸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树立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心,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民俗文化出发,以“经典永流传,剪纸进课堂”为主题,将宝鸡剪纸融入课堂教学,邀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基本技法,学生在学习、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也动手剪出了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掌握了民间剪纸艺术,达到了以美育人这一课程思政的目的。

(二)以地方课程教材开发为载体,有效衔接国家、地方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强调地方课程建设要注重挖掘并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资源的育人价值,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根据本地区、本专业特色编写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宝鸡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这一美称,中职学校可以开发宝鸡民俗文化课程校本教材《西府民俗文化》,内容涵盖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民俗,西秦刺绣、凤翔木版年画、彩绘泥塑、宝鸡剪纸、马勺脸谱等尚美民俗,岐山擀面皮、岐山锅盔、岐山臊子面等饮食民俗供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达到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效果,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

(三)实地体验民俗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研学、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乡情、国情,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例如,在讲授“节庆民俗景观讲解服务”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民俗文化出发,开展具有宝鸡文化特色的研学活动,组织和带领学生去凤翔六营村实地体验和感受彩绘泥塑。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泥塑,可以更好地掌握“旅游商品具有使用性、艺术性、纪念性的商品属性”这一教学重点,同时现场进行凤翔彩绘泥塑的讲解词比赛,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旅游商品的讲解要领,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完美转变,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提高了导游讲解能力,而且教师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学生今后从事导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渗透宝鸡民俗文化,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社团活动中,结合宝鸡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教师以“西府民俗文化进校园”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臊子面、擀面皮的做法,泥塑、剪纸、脸谱、木版年画的制作,秦腔、皮影戏的学习,西秦刺绣传承实践活动等。

例如,在讲授“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心,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民俗文化出发,将岐山臊子面、擀面皮的制作过程引入社团活动,学生通过亲手制作臊子面、擀面皮,体验面食文化的傳承与发展和岐山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如“宝鸡民俗文化知多少”知识问答赛、“我心中最美的民俗文化”摄影展主题比赛、宝鸡民俗文化讲解比赛、宝鸡民俗文化电子小报展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宝鸡民俗文化,提高导游讲解能力,产生热爱家乡、振兴家乡的想法。

五、民俗文化融入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的效果

(一)宝鸡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通过开展一系列“西府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家乡民俗文化的迷人魅力和独特之处,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也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宝鸡民俗文化之间的距离,使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学生素养和技能得到提高

通过开展一系列研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探究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增强,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综合素养显著提升。学生在省、市各级旅游专业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中频频斩金夺银,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科研型教师队伍

通过开发宝鸡民俗文化课程校本教材,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民俗文化,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不断增强,在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不断提高,实现教科研成果双丰收,形成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总之,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民俗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穿插民俗文化知识,可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也能提高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民俗文化还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实现了人人懂家乡文化的良好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叶镇坤.地方旅游文化在导游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4).

[2]简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

[3]张霞.中国民俗文化中木绘与彩绘对旅游的影响[J].大观(论坛),2022(12).

[4]饶婷婷.旅游文化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旅游与摄影,2022(21).

[5]廖材美.客家文化融入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23(8).

[6]朱颖.民俗传统文化在中职学前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中华少年,2020(15).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民俗文化中职学校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心理因素对旅游专业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