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瑛(福建省松溪第二中学/福建省南平市)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双减”政策已成为重要的方向。2021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即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南平市也相应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增效十条措施》,作业改革的浪潮正汹涌而来。作为核心学科之一,语文学科的作业设计也需要适应新形势并进行优化和创新。作业设计的原则以适合为准、基础为重、考点为向、素养为根,聚焦“四化”,即目标化(指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相辅相成)、多样化(指作业类型多样)、分层化(指作业的难度区分)、特色化(指作业的创新性),要具有规范性、协调性、专业性和人文性,教师要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单元学习的基本模式是:学习选文——实践活动——写作表达。教材中的5篇课文涉及新闻写作的5种体裁。第一课《消息二则》属于消息,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属于新闻结构以及进背景,第三课《“飞天”凌空》属于新闻特写,第四课《一着惊海天》为事件通讯,第五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为新闻评论。单元教学目标由三个任务驱动学习。任务一是新闻阅读,为基础任务,即知识型任务;任务二是新闻采访,为进阶任务,即实践性任务;任务三是新闻写作,为表达任务,即拓展型任务。新闻教学不同于其他单元的课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新闻当作新闻来读,以新闻的方式来学习新闻。重视三个任务之间的整体性、阶段性和专业性。新闻采写作业设计立足于任务二和任务三,由“新闻阅读”到“新闻采写”,遵循新闻学习的规律,践行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新闻采写作业应立足于新闻阅读,通过任务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新闻理论知识,知道了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梁衡对新闻的定义是“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播。”新闻的本质是“新近发生的事情”,是采写者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客观事实,“新”与“真”是新闻写作的准则,而新闻价值的发现与呈现又有赖于采写者的慧眼与巧心,即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这种能力诉诸语言则在于把握好新闻与文学的区别,新闻的语言宜“简”宜“白”。如何让看似枯燥乏味的新闻写作变得妙趣横生?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的方式来解读社会热点或焦点事件,让学生通过新闻阅读和新闻采访学会捕捉身边最鲜活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呈现新闻事件,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拟有特点的标题,引领学生走进新闻的殿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材编写的表述有较大调整,重在“发挥课程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闻作品发时代之先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思想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新闻作品,鼓励他们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新闻,让新闻报道贴近生活,散发地域气息,培养学生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的担当意识。新闻采写还体现了语文学习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质,“要落实学习任务群要求,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和积极探究。”新闻采写作业设计理应注重展示交流和过程评价,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
教师布置新闻采写中的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时,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进行开展,让学生学会捕捉最鲜活的写作素材,练就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特色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验新闻成果的生产过程,呈现最典型最客观的新闻事件,为撰写新闻打下良好基础。
新闻采写必做作业是指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通过这类作业,学生可以培养基本的新闻采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每周从报纸、网络等渠道选择一则新闻报道进行阅读和摘录,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新闻摘要。这样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培养他们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实地采访了解社区中的事件或人物,撰写一篇报道。这种作业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新闻采写的过程。
必做作业也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一新闻阅读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探究。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可以充分发挥作业学情分析、诊断、巩固等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闻的拟题训练,教师通过撷取本校的校园时讯,表面上看是为了训练拟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从内容上去体味捕捉新闻的路径,让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基于相同的新闻事实,采用不同的新闻视角可以让新闻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样貌。教师可采用鸟瞰视角,从总体上把握某种事物或人物的全貌,作较全面较完整的呈现;可采用管窥视角,从事物的某一点切入,并加以展示,让读者从局部的画面之中感知整体;可采用横向视角,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相互关联的新闻事实,根据其内在的联系予以链接,从而呈现出事物的总体面貌;也可采用截取视角,把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加以深入和具体地描绘。这样的实操训练可谓一举两得,既训练了拟题又为课后作业“多角度变换视角写新闻”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拟题训练中习得新闻拟题的技巧。
让每一次作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双减”政策才会落地生花,从而真正实现育人的全面化、个性化、精准化。
新闻采写选做作业是指学生可以选择完成的作业。通过这类作业的布置,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例如,可以提供一系列新闻主题供学生选择,并要求他们撰写一篇新闻报道或评论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领域选择适合的主题,展示对该主题的深入了解和独立思考。此类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选择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来丰富作品的呈现方式,提高作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例如,可以进行这样的优化设计:“新闻知识知多少——小记者锻造炉”,你接触过“记者”这样一个新奇而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吗?你知道要如何自信从容地采访吗?你梦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吗?那么,请认真地读一读下面推荐的文章或书籍,读后写下自己的感悟,尝试进行新闻采写。
1.阅读梁衡《新闻与文学的同与异》《消息不能散文化》。
2.阅读《新闻的边界》(汪露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王春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此项作业可以安排在单元任务一新闻阅读之后,任务二新闻采访和任务三新闻写作之前。教师在教授完四篇课文之后,学生已经能够把握不同新闻体裁各自的特点,掌握了新闻阅读的策略,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与新闻理论相关的文章或书籍,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新闻理论的特点,巩固新闻阅读的自觉,让学生明白新闻的学习,不能只学“术”,还要遵守“道”,引导学生有规划、有步骤地展开新闻采访与写作。
“双减”背景下,教师的作业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他们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天赋秉性、学习动机、意志品质等方面为切入点展开作业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有营养也最适合自己的作业。
选做作业就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的拓展性作业,目的是培养他们感受新闻的魅力,提升理论素养及融入社会的意识及责任感,成为具有批判意识的读者。
新闻采写特色作业是指针对特定主题或具体要求而设计的作业。教师通过布置这类作业,可以促进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探索。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地采访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新闻采写的过程,并撰写一篇详细的报道。此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合作的特色作业,将新闻采写与其他学科的要素结合起来。例如,结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概念,加深对学科之间关联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和问题,设计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特色作业可凸显语文学习趣味性和应用性特征。学生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编辑视频,借助美篇展示作业等方式来配合教师完成作业任务,作业的检测方式发生了变化,由静态转为动态;作业的反馈方式也由纸质评分转为大数据反馈;作业的评价,相应地由重视书面(知识性)评价转向综合性评价。
融媒体思维是指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和工具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思维方式。在新闻采写作业中,可以引入融媒体思维,让学生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新闻报道。
学生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来呈现采访现场的情况,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或学校的在线社区中分享自己的新闻作品,或者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内容与他人进行互动,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反馈,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能力。运用融媒体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作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多媒体编辑和制作。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的编辑软件或在线工具,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元素进行整合和编辑,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数字时代中更好地表达和传播信息。
新闻采写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要素,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综合应用。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特定学科领域的新闻报道,并要求他们在撰写作业时涉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概念。例如,在经济领域的新闻报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了解经济原理、市场机制等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新闻采写作业中。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项目。例如,与物化教师合作,进行科学实验并撰写科学新闻报道;与历史教师合作,研究历史事件并撰写相关新闻报道。这样的合作项目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优化设计新闻采写作业,学生可以提升语文素养、拓展知识面,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符合要求的新闻采写作业,并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之,通过对八年级语文新闻采写作业的优化设计研究,我们探索出一条可以有效提升作业质量和效果的路径。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们可以灵活运用必做作业、选做作业和特色作业的方式,结合融媒体思维和跨学科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此外,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向阳而生、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