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法视角下医疗题材影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3-10-30 08:20郭金玉王培松
新楚文化 2023年16期
关键词: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

郭金玉 王培松

【摘要】电影是一种可以容纳文字、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视觉文化,也是典型的集图像、声音、颜色等多种符号模态的多模态语篇。《中国医生》作为一部医疗题材影片,其中不仅包含动态的视频资源,更有着来源于真实的静态材料。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对电影《中国医生》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深入理解电影语篇建构过程,旨在揭示电影如何通过多模态实现意义构建,为电影艺术的创作与传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医生》;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6-0048-04

【基金項目】东北林业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课题:“六个必须坚持”视域下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课题编号:DGYZY2022-24);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专项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英语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DGYYJ2021-09)。

随着公众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医疗行业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种形势下,医疗影片作为宣传医生实施医疗救治过程的重要媒介,不仅是传递文化与认知的重要载体之一,更是一种对救死扶伤精神深刻而生动的诠释。电影作品《中国医生》是根据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真实性事件改编而成,以武汉与中国疫情发生的时间节点为推进线索,表现了医护人员和普通人对疫情的反应与抗争精神,也以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故事作为叙事主线,通过一个个特写画面、医患对话的声音及影像,强化人物关系的冲突与转变,借以展现“医患生命共同体”的意义。

由此可见,语言已不再是日常信息传播的唯一媒介。各种媒体以其特有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其中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最流行的一种文化形态。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多模态语篇已经成为一种动态的信息传递方式,它利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通过声音、手势、图像等多种符号进行交际,从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中国医生》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但目前对该影片的研究视角主要聚焦于新闻学和传播学领域[2],侧重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从视觉语法角度进行话语分析的研究相对较为稀少,这也使得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视觉语法是一种较新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其主要思想在于以不同方式将人们在感知世界时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整合,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解释世界。因此,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依据、以多模态话语为主线,考察了多模态语篇是如何通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来实现图像中不同的多模态符号在多模态语篇中的特定呈现方式。

一、理论概述

模态是人类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感知方式[3]。不同种类的模态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篇。相较于单一语言模态,多模态话语在人际交流中具有1+1>2的影响力,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意图,从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沟通效率以及在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语言的模态与其他模态相互融合,以达到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20世纪7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开始兴起。Barthes(1977)深入探讨了图像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揭示它们在交际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实现意义更为准确的表达。此后,研究者开始关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不同形式语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Kress、Leeuwen(2006)根据系统功能理论,提出了视觉语法理论。视觉语法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三种含义类型,它们分别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相对应。其中,再现意义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真实生活环境中所能感知到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它不仅体现了学习者对该情境的认识程度,而且还反映了该情境与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互动意义是指图像模态所体现出的人际意义,涉及图像创作者、图像中的物体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互动意义由三个要素组成:接触、社会距离和视角。构图意义在于将图像中的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可以通过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三种方式来实现。图像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焦点。本文将从视觉语法的三个意义维度探究该影片,揭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二、电影《中国医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1年7月上映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是由博纳影业集团、珠江电影集团和长江集团等联合出品,由张涵予、袁泉、李晨、朱亚文领衔出演的一部热门电影。影片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背景,讲述了全国各地的白衣逆行者们为了捍卫国人的生命安全,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而拼尽全力的故事。再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和中国医护人员的舍生取义与敬业精神。

(一)再现意义分析

基于图像模态是否具有矢量特征,可以将图像的再现意义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概念性再现和叙事性再现,有无矢量是两个类别区分的标志。概念再现是构建世界的表征,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可被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分类过程、分析过程、象征过程。在图像分类的过程中,观察者通过对参与者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对整体图像的解读,这一过程主要涉及隶属关系的处理。分析过程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象征过程是指图像中的参与者是什么以及它表征了什么意义。叙事再现则是指在故事进行过程中,形象的参与者有一定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对事件的整体进行阐释,此类图像存在矢量。叙事再现是由行为过程、反映过程、言语与心理过程构成的。

电影《中国医生》的概念图像主要由象征过程构成。视频截图1中没有矢量,属于概念图像,属于象征过程,画面呈现出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市区交通的景象。一方面,通过空旷的大街以及只有一辆汽车行驶在黑暗寂寥的道路上的截图描述,展现了一片萧条、凄凉、寂寞的氛围,这与2020年之前都市热闹喧嚣的场景大相径庭。另一方面用空旷的街道象征此次情况的严重性,让观众对武汉市的基础情况有一个形象认识。

在该影片中,叙事再现主要有行为过程和反应过程。在行为过程中,参与者分别是动作者和目标,动作者是发出矢量动作的主体,而目标指的是接受矢量动作的对象,参与者和矢量有一定的联系,矢量主要由参与者的肢体动作所构成。在反映过程中,矢量则是由参与者的目光所构成的视觉信息。通过对这部影片各个画面的解读,可以看到整个医疗工作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节,包括人员管理、物资调配等,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医护人员的动作和目光在截图2和截图3中形成了一个矢量,这是一种叙事再现图像的形式,影片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视点呈现出来,其中包括医护人员的面部表情、眼神以及患者身体姿态等。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医疗工作中行动和反应过程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其本质。

截图2是行为过程。该画面描述了援鄂医生吴晨光在大年三十当天收到医院通知要带队前往金银潭医院驰援武汉的消息。当晚餐时刻降临,他的亲人们心知肚明这次前往武汉之行的风险极高,然而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吴晨光前往武汉。截图2中动作的参与者是吴晨光以及他的父母、妻子和孩子。矢量是动作参与者的胳膊与举起的杯子形成的对角线。这些动作和语言充分体现了医生人员在祖国同胞危难之际具有勇于冲锋和不畏困难的精神,是平凡英雄的非凡之处,也彰显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团结精神。截图3是反应过程,反应者的目光形成矢量。截图中反应者(文医生)将目光投向观众,她的脸上被口罩勒过后的痕迹和哀伤而愧疚的眼神表现出医者的仁爱之心和对友邻的和善之心。同时,该画面的背景音乐采用低沉缓慢的钢琴声,营造了悲伤与忧郁的气氛,使观众沉浸其中。

(二)互动意义分析

视觉语法的互动意义对应着语言的人际功能,展现了参与者(人物,图像描绘的地点和事物)和观看者间的沟通功能,是一种交际意义。《中国医生》这部影片从接触、社会距离、视角三个方面实现了对电影视觉资源的互动意义进行解析。

接触是指电影中的参与者通过其视线对画面进行观察、感知的过程。在影视艺术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当图像中的参与者注视着观众时,他们之间会发生一种“互动”现象,即图像参与者会向观看者“索取”,这种行为被归类为“索取”型画面。在此过程中,观察者从自身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评价,从而产生了一个关于图像本身及其意义的概念体系。当图像的参与者之间缺少直接或者间接的眼神交流,受众就会陷入被动,此时观看者又被视为“接收”客体,这类图像就是“提供”类图像。截图3画面中是“索取类”图像,眼中噙着泪水的文医生与观众之间的目光交汇,产生了“互动”,目光形成矢量性信息传播到观众脑中,使其产生联想或共鸣。影片中所呈现的救护氛围虽庄严、庄重、严肃,但其中蕴含的人类情感元素却为其注入了生命力,也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向往,为电影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色彩。

根据克瑞斯的视觉语法理论,画面成像的距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距离以及情感距离。物体与自己距离较近时的认知程度就会更高;而若是离自己很远,就很容易造成距离感。因此,图像镜头取景框架的大小决定着主体和物体之间的心理距离。社会距离可以下分为远镜头、中镜头与特写镜头三种。特写镜头一般呈现参与者的胸部以上的部位与物体局部画面镜头,社会距离越近,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就越亲密。中镜头界于远镜头与近镜头之间。在摄影过程中,由于人或景的位置不同,画面中表现出的形状及距离也会有差异,一般表现为参与者膝盖以上的部分,以表達人们的社会关系。远镜头显示画面中参与者的完整躯体,产生距离感,亦即陌生的公共关系。截图3是参与者的上半身部分,属于中景镜头,这样的人物图像说明观看者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且较高位置上的主体。该影像通过对被试面部表情和身体特征揭示了其所处的情境,呈现出一定的真实感。截图4是特写镜头,拉近了参与者和观察者之间的关系。该图片从肩膀开始向上拍摄,能看到参与者的脸部,这种亲密的距离暗示着医生和观众之间的亲密感,会召唤起观察者的情感并增强传播效果。

视角主要通过拍摄图像的角度以及不同视觉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而产生的;它由影像经过分析而得,可以来表达观看者与图像参与者之间的平等或不平等的互动关系,有水平视角与垂直视角之分,而前者更为常见。水平视角就是把画面上某一点作为中心位置,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这个点所在的空间,可以分为正面视角与侧面视角。正视视角能够营造出一种共情、平等对待的氛围,让受众更加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价值。侧视视角则呈现出一种距离感,展现客观现象。垂直视角是把画面上某段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将整个画面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需要分别展开并被视为独立对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视野结构,包括仰视、俯视、平视。其中,俯视视角代表参与者拥有更高的权势地位,仰视视角代表了参与者处于弱势,而平视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相对平等的关系。作品中绝大部分的影片画面是正视视角,因此给受众带来的是对影片角色的感同身受。从截图3来看,是正面角度,表示图中参与者与观众是平等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能够让观察者更好地观察到人物的表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让剧中角色和观众处于同等的地位,更能够引发共鸣。截图4是仰视视角。医护人员在危急时刻所展现的大爱精神,在医生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得到了生动的记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医生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三)构图意义分析

在多模态语篇的整体布局中,观众主要透过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三个方面来获取画面的综合印象。信息值可以通过图片中的位置进行比对,通常情况下,图像的重要信息在中心区域即视觉焦点。低值信息存在于图像边缘区且表现不显著,而由边缘向中间则凸显了信息的重要性,即次要信息和主要信息。显著性是指图像中的一些元素被有意地突出以吸引观者的注意,一般电影制片人会通过前景镜头让观察者看到人物脸部表情及动作,或者通过场景设置使画面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效果。取景指有无取景手段用于来连接或者切断影像中的元素。如果影片中人物与其他要素被线条、色彩过渡等各种画面切分手段分割开,就说明不同部分有各自不同的代表意义,反之则说明该图像强调整体的融合。

电影作为一种动态视频,通过不同画面的衔接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医疗题材影片《中国医生》是以医生拯救病人的画面为主,该影片在刻画医护人员形象时会以前景化,色彩以及图像大小来凸显主要人物,如截图3运用前景化突出文医生对老赵的离世悲痛而泣的画面,截图5中观察者的注意力会被影片中医生戴的蓝色口罩和白色的防护服吸引。在这两张截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该图像的人物和背景并未呈现明显的分离,这表明整个画面呈现出了一种无缝融合的状态,需要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去思考图像的整体印象。由此可见,信息值、显著度以及取景成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多模态语篇整体布局的改变,从而影响构图意义及整个多模态语篇意义的实现。

三、结语

多模态表意语言在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多种视频资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呈现出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图像与语言之间相互融合。过去单一文字表意方式已被多模态表意方式所取代。在影视作品中,不同类型的影像符号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关联与作用关系,这些关联和作用关系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观看视野,也使之获得更好的体验。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依据,论述电影《中国医生》中整体意义的建构,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等方面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以期探究以此為代表的医疗影片及其背后的核心价值所在,为电影设计提供参考。深入剖析《中国医生》中再现的意义,会发现电影中使用的图像符号组合与文字语篇一样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对电影的构图意义与互动意义进行分析,发现电影制作者更倾向于引导观众观察影片中的重要元素。由此可见,优秀电影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在镜头语言上应力求新颖、别致,以突出影片主题与内容的特色。其次还应该善于对各种模态进行合理应用,使多种模态相互配合传达电影主题思想,进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 2001:192.

[2]王亚玲.《中国医生》:新闻改编电影中的虚实相生之美[J].电影评介,2022(07):81-84.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02):3-12.

[4]Barthes R. Rhetoric of The lmage [M].London: Fontana, 1977.

[5]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Burwood: Brown Prior Anderson,2006:41-43.

[6]刘永昶.集体主义话语与电影工业美学的交融——论《中国医生》的叙事策略及影像表达[J].传媒观察,2021(07):18-21.

作者简介:

郭金玉(1998—),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王培松(1971—),通讯作者,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法、翻译。

猜你喜欢
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视角下图画书的多模态研究
《超能陆战队》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与功能语法的投射分析比较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儿童绘本: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宠
电影《花木兰(赵薇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宋词翻译的意象美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里约奥运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