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非遗文创设计与研究

2023-10-30 19:08林丹婷
新楚文化 2023年16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

【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光大。在国家大力宣传和鼓励下,各地非遗得到了重视和创新发展。而通过将非遗进行重新设计与创新,能让古老的非遗散发出新时代的魅力,进而带动当地旅游经济与乡村经济的发展。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增城,近几年经济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因有着国家级非遗榄雕、省级非遗舞貔貅、区级非遗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根据调查走访发现,增城非遗文化商业化严重,不但无法宣传与传承非遗文化,也无法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将这些文化特色进行整合、包装与设计,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文化形象,导致这些活动商业性成分太多,文化性成分太少,从而无法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本论文以增城非遗文化为研究对象,让商业走进文化,利用文化创意带动商业经济,让本土非遗文化散发出新的魅力,推动旅游经济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持续提升增城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并形成区域非遗文创设计研究与当地经济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对指导其他区域非遗文化,服务地方旅游经济与乡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增城区;非遗文化;文创设计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6-0081-04

【基金项目】此论文系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校级科研团队课题,增城区非遗文创设计与研究项目论文(项目编号:KYTD2022003);2022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新闻传播类教指委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区域文化创意广告设计与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WCB202235)》课题成果之一。

一、增城非遗文化现状分析

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增城,近几年经济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美丽增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更有着多彩的非遗项目。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广州市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项目56项。其中包括龙头雕刻(传统龙舟)技艺、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增城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等传统技艺24项;广州榄雕(增城)在内的传统美术非遗项目8项;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在内的民间文化非遗项目7项;增城迟菜心民俗在内的民俗非遗项目6项;派潭舞貔貅在内的传统舞蹈非遗项目5项;客家山歌“过山拉”在内的传统音乐非遗项目2项;传统医学非遗项目2项;传统戏剧非遗项目1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1项。

二、增城非遗文化存在的问题

增城作为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增城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城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几年增城非遗文化虽然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也開展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但在传承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比如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活动资金短缺、社会认知度不高、传承方式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近期新塘镇瓜岭古村开设的非遗生活体验馆。借此宣传增城区域文化特色,推进瓜岭古村旅游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非遗生活体验馆拓展了传承的方式,但根据调查走访分析,现如今的非遗体验馆就像“超市”,将文化商业化,不但无法起到宣传与传承非遗文化的作用,也无法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没有将这些文化特色进行整合、包装与设计,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文化形象,导致这些活动商业性成分太多,文化性成分太少,从而无法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2、非遗缺乏创新,非遗呈现形式单一,缺乏现代化设计元素。将古老非遗融入现代化设计中,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

3、开发利用不够,虽然增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但是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这不仅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发挥其经济价值,也使得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高。

4、传播力度不够,尽管增城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但没有对非遗文化进行整合设计,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导致这些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非常有限。

三、拟解决的问题

为了传承与宣传增城本土非遗文化,带动旅游经济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本论文研究重点是解决增城非遗文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对非遗榄雕、舞貔貅、剪纸、何仙姑与挂绿传说进行文创包装与设计,衍生本土非遗文化文创产品,比如旅游纪念品榄雕(文化艺名:兰兰)、舞貔貅(文化艺名:小舞)、剪纸(文化艺名:神剪手)、何仙姑与挂绿传说(文化艺名:神仙姐姐)IP形象等,并根据IP形象衍生各种非遗产品,让商业走进文化,利用文化创意带动商业经济,让本土非遗文化散发出新的魅力。推动旅游经济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持续提升增城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并形成区域非遗文创设计与研究与当地经济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这对指导其他区域非遗文化服务地方旅游经济与乡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文创设计与研究方法

为了对增城区的非遗文化进行设计和研究,我们需要运用设计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文献研究:对增城区的非遗文化进行文献研究和整理,了解其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现状。

2、实地考察:对增城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和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制作工艺等。

3、元素提取:从考察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色彩、形态、符号等。

4、设计构思:结合提取的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构思,形成设计方案。

5、模型制作: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模型制作,以检验设计效果。

6、成果评估: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创新性等方面。

五、增城区文化优势

(一)文化环境优势

增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内涵丰厚,文化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增城之名始于东汉建安六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南越国的重要边境,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增城区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如古老的建筑、石刻、墓葬等,这些都在见证着增城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繁荣。更有着5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二)旅游环境优势

增城地域广阔,青山绿水环绕,是中国最美的荔枝之乡、中国最美的绿道之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553公里的绿道网,是增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注脚,行走在增城的土地上,一年四季始终呈现出“山明水秀、绿树繁花”的景象。完美的生态资源,为增城的生态旅游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资源和优势。因此,利用增城非遗文化特色打造旅游文创,有助于提升增城品牌文化形象,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潜力优势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这几年国家在倡导的,利用文创创意产业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取得了成功。近年来,增城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并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上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且非遗文化浓郁,故而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将非遗文化特色通过文创包装与设计,将使文创散发出新的文化魅力,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增城区域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六、增城区非遗文化设计与研究作用

(一)推动增城旅游经济与乡村经济

通过增城非遗榄雕、舞貔貅、剪纸、何仙姑与挂绿传说的文创设计与研究。设计各种文创IP形象,根据IP形象衍生各种旅游文化纪念品,并在旅游景区成立增城非遗文化体验馆,打造增城旅游文化名片,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推动及振兴乡村经济及文化建设,为打造美丽乡村打下基础。

(二)促进增城区非遗文化研究

增城区非遗文化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和挖掘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对增城非遗进行文创设计与研究,不仅对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非遗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艺术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主义者参与到增城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

(三)助力增城区非遗文化传承

对增城非遗进行一系列文创设计与研究,是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增城区非遗文化传承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人、民间艺术家和民俗表演团体为主体。这些传承人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等方式,将非遗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而将非遗进行文创设计与研究,能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为增城区非遗文化创新注入活力

在保留传统非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增城区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非遗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再设计和改良;二是将现代艺术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具有现代感的非遗文化作品;三是利用新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为非遗文化提供新的展示和传播方式。这些创新举措为增城区的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五)提升增城区非遗文化产品开发

通过宣传与传承增城非遗文化,并通过设计与创新增城非遗文化,统一增城品牌文化形象,有助于提升增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增城区非遗文化产品开发主要是将当地的非遗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开发相结合,开发出具有非遗文化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价值,又能够宣传和推广增城区的非遗文化。目前,增城区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非遗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民俗表演艺术产品等。这些产品的销售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新的途径。

(六)加强增城区非遗文化旅游推广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增城区开始将非遗文创产品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积极推广非遗文化旅游。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非遗文化景点、举办非遗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增城区的旅游品牌形象,增加旅游收入,还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時,旅游推广也使得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增城区的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七)扩大增城区非遗文化教育普及面

增城区非遗文化教育普及工作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在中小学教育中,当地学校开设了非遗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当地的非遗文化项目。在社区教育中,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举办各种非遗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居民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媒体宣传也是普及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增城区的非遗文化。这些教育普及工作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增城区非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七、增城区非遗文化设计与研究途径

(一)依托平台

通过校内挂牌的形式建立平台,命名为“增城区文创设计与研究中心”。该研发中心办公室拟定在新实训大楼,将借助增城区文创设计与研究中心平台,在教师带领下,将增城非遗文创项目引入课堂,带进比赛,通过“项课”和“项赛”结合,指导学生研究开发增城区域非遗文创,并最终实现成果转换。

(二)设计与研究成果多样化

成果的多样化,依托增城区文创设计与研究中心平台成果转换相对容易实现。除了文创论文及项目研究以外,将全方位展现增城本土区域非遗文化,比如非遗文创衍生品外观专利设计、视频宣传、文创系列视觉设计、摄影作品等形式。

(三)“项赛”及“项课”结合研究模式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将非遗文创设计项目引进竞赛及课堂的形式展开,实现“项赛”及“项课”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比如由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正在进行的增城区第二届非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将文创设计项目引入专业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项赛”及“项课”结合的形式提供了更全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

(四)校企合作育成果

通过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文创设计与研发中心与增城易彩文创研发公司进行产教融合,通过校企联动孵化并转换旅游文创产品与农产品文创产品。最后借助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支持,在增城旅游景区与农产品种植基地建立非遗文创体验馆,实现旅游经济与乡村经济齐头并进。

八、非遺文创设计与研究创新应用

将非遗文创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可以为现代设计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具体应用包括:

(一)非遗文创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

将非遗文创的设计和工艺应用于服装、饰品等时尚产品设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时尚风格。比如将增城剪纸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中,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服装款式,展现增城区民间工艺的美感。

(二)非遗文创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将非遗文化的元素和风格应用于建筑与室内设计中,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居住环境。比如增城荔枝文化或何仙姑文化融入增城建筑设计中,让当地建筑更具地方文化特色。

(三)非遗文创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将非遗文化的元素和技艺应用于产品设计,如传统工艺品、家居用品等,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实用性。比如将增城榄雕雕刻工艺融入家具设计中,制作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灯具、家具等,使家居环境更具地方文化气息。

(四)非遗文创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对非遗文化进行创新应用,开发出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例如,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可以将增城剪纸的图案和工艺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界面设计、动画创作等方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将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存储,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以实现非遗文化的教育普及和传承发展。例如,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开发非遗文化的互动游戏、在线展览等方式,增强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力度。

九、结语

总之,对增城区非遗文化进行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增城区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设计元素、非遗工艺、传承发展、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对增城区非遗文化的研究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并形成区域非遗文创设计与研究与当地经济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对指导其他区域非遗文化服务地方旅游经济与乡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增城区非遗文化资源概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2):45-50.

[2]增城区历史人文与地理环境概述[J].文化遗产,2019(3):20-27.

[3]赵小芳.文创设计方法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4]林小燕.增城区非遗文创设计案例分析[J].艺术科技,2020(6):30-35.

[5]张小燕.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艺术评论,2021(1):30-35.

[6]李伟.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与趋势[J].文化产业研究,2020(3):40-47.

作者简介:

林丹婷(1990.5-),女,广东普宁人,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创意、数字媒体、短视频策划及制作。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
浅析媒介融合语境下的非遗文化传播形象塑造
初探定南客家虎形围催生的非遗文化
浅谈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非遗文化传承视阈下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途径
让非遗文化浸润乡村学生的实践探索
非遗文化展示平台可行性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开发非遗校本课程 培植学校文化个性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黄酒非遗文化数字记忆的内容、路径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