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基因传承需要在对红色历史的梳理过程中,注重对优秀典型红色群体、故事案例进行精神话语提炼,并将其转化为对应党的精神谱系传承的时代话语。新安旅行团作为革命年代全国知名的少年文艺团体,被称为“民族的小号手”。救国报国的信仰力量是“新旅”完成“红色文艺长征”的制胜法宝,服务群众的奉献宗旨是其践行为民服务情怀的思想指引,勇于开拓的奋进精神是其实现团队思想跨越的深层动力,“童心向党”的忠诚之志是其完成抗战与革命使命的终极力量。在新时代,可以通过克服历史“失忆”、赓续“新旅”红色血脉、传承“新旅”育人理念等方式推动“新旅”红色话语更新。
【关键词】新安旅行团;红色历史;红色基因;话语更新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6-0093-04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语更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696)研究成果。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深处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里记录了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镶嵌有共产党人引以为豪的理想信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1]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红色纪念日、在红色革命遗址强调印证、传承、赓续红色基因,指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对党的红色基因传承,需要在对红色历史的梳理过程中,注重对优秀典型红色群体、故事案例进行精神符号提炼,并将其转化为对应党的精神谱系传承的时代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党领导人民完成民族解放、事业奠基和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百年党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果的“制胜法宝”。“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无数革命先驱前行的精神坐标,“伟大建党精神”滋养了一代代青年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砥砺奋进,“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领袖回信中闪耀的红色历史
1935年10月,曾享誉海内外的爱国团体——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在江苏淮安成立。“新旅”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与新安小学校长汪达之共同创办,主要由少年儿童构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领导下,以宣传抗日救国、“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由淮安出发,历经17年的战斗与奋斗历程;深入工农兵群众,行程超过5万里,用爱国行动演绎了一场“红色文艺长征”,被称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面旗帜”“民族解放的小号手”[2]67-69。1946年,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信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3]。
2021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新旅”的历史贡献。“新旅”除了运用文艺武器,宣传党的主张,为抗日救国运动作出巨大贡献外,其实还有在革命人才培育和统一战线方面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据不完全统计,600多名团员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比较杰出的有200多名;其中有《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设计师钱凌白、全国妇联副主席关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等[4],每一位团员的成长史,都是把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奋斗史。
二、对新安旅行团的红色基因话语提炼
传承“新旅”红色基因,除了做好历史研究和讲好相关红色故事外,还需要深度发掘展现其精神内核的关键性话语,并在现存党的谱系中找到话语回应。笔者尝试从解答“新旅”受到众多赞誉、从1935年到1952年行走五万里的行进动力、作为“青少年革命团体”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原因等问题入手,尝试通过信仰、奉献、奋进和忠诚四个关键词中实现对“新旅”红色基因话语的提炼,发掘其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度关联。
早在新安小学成立之初,“新旅”汪达之等人以及早期中共党员教师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就在这些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红色火种;“新旅”成立前汪达之曾在1933年组织了7名学生赴上海游学,沿途他们见证了工农的苦难生活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领土上作威作福、欺辱凌弱的丑恶行径,经受了深刻的灵魂洗礼。
(一)信仰力量——完成“红色文艺长征”的制胜法宝
“新旅”青年所彰显的“救国报国、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风貌是一代青少年践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的生动实践。“新旅”所传承的实际上是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寻求真理的信仰火炬。“新旅”诞生于国家救亡图存、危难深重时刻,“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救国报国意识贯穿于“新旅”整个战斗岁月,“为国难奔走奋斗”“讨饭也要宣传抗日”是“新旅”团员们中最闪光的精神特质。“新旅”足迹是一代革命青少年踏上救国征途、完成思想改造、实践革命理想的历史见证。抗日救亡、为国家为民族独立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是“新旅”能在长达17年的研学旅行中克服经济短缺、政治胁迫、行动刁难等各种困难,对各类斗争毫不畏惧,披荆斩棘,最终实现行程5万里壮举的制胜法宝。首批14名团员中,就有靖秉铎等病逝在修学旅行途中,张平、张杰等核心骨干牺牲于根据地“反扫荡”战争中,也有不少后期团员殉职在岗位上,但从没有人表现出软弱或退却,种种困难反而增强了他们对敌斗争的坚强信心。
(二)奉献宗旨——践行为民服务情怀的思想指引
“新旅”所秉持的“服务群众、勇于实践”的求实奉献宗旨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神的最好诠释。“新旅”17年的战斗历程始终不渝地奉行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新旅”创立者陶行知、汪达之以及中国共产党所展现的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也在“新旅”小团员心中播撒下道德和奉献的种子。他们以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宗旨为指导,强调团员不仅要通过社会的“大先生”教育自我,还要变成“小先生”服务社会。团员们在研学旅行中,以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为活生生的榜样,逐步培养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心服务群众的良好品质。有了这种精神指引,团员们才能在行程中更多地投入社会实践,接触群众、服务群众,学会做群众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新旅”通过组建“儿童慰问团”、举办示范儿童骨干班、发起儿童“拥军优抗”大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劳军慰问。1945年5月,仅在盐阜地区就发动了超过18万儿童参与儿童团大活动[5]。乡村工作队、农民夜校、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妇女组、抗日儿童团随着“新旅”的足迹涌现,他们每到一处,都与农民、工人、学生、伤兵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
(三)奋进精神—实现团队思想跨越的深层动力
“新旅”“敢为人先、勇于奋斗”的革命进取品质是“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精神的深刻展示。“新旅”自诞生就展现了救国报国“敢为人先”,教育革新“敢于尝试”的团队特征。“一群小好汉、划分新时代”“改造世界”“要把人类一切敌人都打倒”,“新旅”逐步实现了从“研学旅行”到“抗战服务”再到“革命宣传”的迅速转变。“新旅”在文艺宣传过程中注重持续学习的力量,不断吸取新的养分。既邀请修学途中遇到的知名艺术家指导授课,又能虚心向民间艺人求教,注意融合各民族表演艺术形式。在西北,“新旅”播放《一二八战地写真》《民族痛史》《抗战》等抗日影片,被著名进步电影工作者蔡楚生先生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流动电影放映队”[7]。这些青少年不但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又善于创新创造;他们能够汲取早期在苏北演出时群众“看不懂”“不喜欢”等教训,迅速适应当地革命环境,结合民俗民风,创新宣传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艺宣传,较好地实现了宣传目标。如“新旅”创作的舞剧《反法西斯进行曲》,歌剧《刘桂英是朵大红花》以及大型话剧《淮阴之战》等广受群众赞誉,上演后经久不衰[8]。
(四)忠诚之志——完成抗战与革命使命的终极力量
“新旅”“童心向党、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的忠实践行。“新旅”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团员们乐于接受革命新思想,在中共的思想教育指导和抗战服务实践的双重作用下,很快成长为拥护党的领导和推动革命运动的少年战士。从南京到北平、天津,“新旅”少年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向国民党南京政府发出“停止内战致抗日,收复失地,解救困难”的强烈呼吁。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北上北平、内蒙古、兰州、西安,在硝烟炮火中锻造成长;南下武汉、长沙、桂林,在艰难险恶中斗争壮大;重返苏北、解放两淮,在红色雨露中奋斗成熟;经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胜利的腰鼓声中进军上海。仅在抗战时期就宣传动员超过260万民众,开拓了青少年学生在民族危机中争取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9]。“跟党走、感党恩”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一批批“新旅”成员中传承,如1942年夏,团员岳荣烈因伤寒逝世前,把仅有的积蓄、津贴全部交给了党,一些零星物品也全交“新旅”团队处理[10]。在17年的征程中,“新旅”没有落下一位团员;无论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利诱、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物质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一位团员背弃自己的誓言与初衷。
三、“新旅”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克服历史“失忆”,丰富精神文化积淀
“新旅”精神既是一代革命青少年踏上救国征途、完成思想改造、实践革命理想的历史见证,也是党领导青少年投身爱国运动、开展革命实践的生动教材。“新旅”的游学旅行周期长,旅程广,影响范围广。江苏、内蒙古、湖北、湖南、广西及上海、北平等诸多地方都留下了“新旅”的战斗遗迹,诸如桂林等地还修缮了“新旅”岩洞教育和“新安小学”复学旧址。系统研究与发掘“新旅”精神,对于进一步梳理抗战精神谱系和推动党的儿童教育历史文化研究等都颇有裨益。目前做好红色历史研究存续的基础性工作尤为重要。“新旅”的研究资料主要来自沿途的新闻报道记述和团员的回忆录,还有每五到十年建团大会的一些纪念性活动。随着存世团员的逐步减少,“新旅”历史存续的保护性研究迫在眉睫;联合全国“新旅”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遗址组建新安旅行团全国研究会等学术组织也应尽快提上议程。
(二)赓续“新旅”红色血脉,擦亮红色基因传承名片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红色纪念日、在红色革命遗址强调印证、传承、赓续红色基因,指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新安小学、“新旅”与上海、江苏早期的中共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是中共党员隐藏身份、照顾英烈子女、建设团结抗日统一战线的一条隐蔽战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刘少奇、陈毅等众多领导人关心关注“新旅”的成长。研究“新旅”孕育、诞生与成长历程,可以为研究苏北乃至全国的革命影响与历史贡献提供大量研究素材。对于亲自指导“新旅”建设的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而言,“新旅”研究为丰富这些领导人的生平研究和个人精神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近年来的史料研究表明,汪达之是“新旅”生活的老师;而周恩来同志才是“新旅”背后的思想教父。因而,通过史料印证“新旅”精神与周恩来精神的基因关联密码,也可作为红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三)注重实践孕育,发扬“新旅”精神
“新旅”是陶行知、汪达之“生活教育”理論的成功实践者,他们以社会为学校,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注重知行合一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系列思想,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教育而言,仍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20世纪80-90年代,“新旅”游学旅行经历过的上海、兰州、武汉、长沙、桂林等地,都曾高度重视“新旅”育人理念对于开展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时代价值。江苏、广西壮族自治区还曾针对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新旅”精神、汲取“新旅”育人成功经验等在全省进行调研。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使得“行知”和“达之”教育再现光辉。如新安小学借鉴“新旅”成功育人经验,提出培养“勤快、快乐、健康、智慧”的新时期小好汉,确立“会阅读、善思考、能自主、有担当”的育人目标,将课程与生活、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11],这为中小学综合教育提升作出了良好典范。
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加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体系一体化。各中小学都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精神,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进一步融合“红色传人”与“生活教育”,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中小学生特色研修实践模式,同时推动各类学校结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旅”精神阶梯式育人实践,在学生思政教育、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各方面深入探索,切实打造教育发展的示范样板。
随着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新旅”研究的日趋关注与升温,“新旅”历史挖掘、“新旅”精神传承必将绽放出新的思想光辉。“新旅”研究也必将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文化基因、推动区域发展搏动中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明.烽火五万里——回忆新安旅行团[M].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67-69.
[2]卢再彬.民族小号手的历史功绩—纪念“新旅”建团70周年[C]//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江苏省中共党史论丛.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201-202.
[3]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淮安市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风云五万里-新安旅行团画册[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88.
[4]吴芸红.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155.
[5]张牧.忆新安旅行团[M].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内部发行),1995:77.
[6]罗存康.少年儿童与抗日战争[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5:245.
[7]谢波,刘守华.档案穿越2012[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9.
[8]中国革命博物馆.民族小号手——新安旅行团史料选[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110.
[9]刘少奇.和广大的工农兵相结合[N].人民日报,1950-12-09.
[10]左林.闪光的青春——左林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81-83.
[11]顾学让.生活教育与新安旅行团[J].生活教育,2018(1):23-25.
作者简介:
郑毅,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