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资源育人探究

2023-10-30 12:29:50杨金茹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大思政课红色资源

杨金茹

摘 要:红色资源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矢志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核,承载了厚重的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等历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爱国主义等丰富精神内核。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资源育人有助于增强“大思政课”的历史厚度、爱国深度和内容广度。我们应着眼大使命、培育大师资、搭建大平台,推动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实现红色资源思政育人成效,更好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大思政课;红色资源;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68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矢志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核,承载了厚重的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等历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沉的爱国主义等丰富精神内核。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我们应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擦亮“红”的底色,实现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升“大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1 红色资源概述

我国的红色资源时间跨度长、分布区域广、意识形态强,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和应用。但到目前为止,“红色资源”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红色资源最早进入学者研究视野当在2002年,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一文指出红色资源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一切革命活动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红色资源作为革命老区的特色,应思考如何利用红色资源促进老区扶贫开发。由此红色资源进入学者研究视野,依托地方文化、时代变迁等不断延伸,使红色资源被赋予丰富内涵。

从研究角度出发,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物质和精神等方面对红色资源进行释义,以期对红色资源进行正确注解。又逢建党百年,学界对红色资源掀起新一轮研究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由此分析,本文对“红色资源”一词更倾向于“红色资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矢志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核。

红色资源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漫长时期,分布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感染力强,为“四史”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史料支撑,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生动的素材资料,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

2 “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资源育人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资源以物质或精神的形式,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矢志奋斗的征程,包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等丰富内核,增强了“大思政课”的历史厚度、爱国深度和内容广度,不断推动思政课理论创新,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

2.1 增强“大思政课”的历史厚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大思政课”不仅要面向未来,还要回望历史,以严谨的大历史观和历史思维,发挥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增强“大思政课”的历史厚度,促进对红色资源的正确体悟。

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红色资源蕴藏于“四史”之中,佐证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初心不改的百年奋斗征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资源印证着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领导人民进行顽强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资源印证着中国共产党面对一穷二白、百业待兴的烂摊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近代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红色资源印证着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征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跨越。红色资源以精神或物质的形式,记载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百年征程,也记载下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红色资源是“大思政课”丰富、独特的资源宝库,为增强“大思政课”育人成效提供史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2.2 增强“大思政课”的爱国深度

爱国主义是一门时间跨度大、空间辐射广、要素结构复杂的“大思政课”。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讲深、讲透、讲活,真正把爱国主义讲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将弘扬爱国主义演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属性。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正是无数革命先烈、英雄前辈满怀爱国之情,在书桌与钢枪、考场与战场、家门与国门之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只有将爱国主义放置于特定的地理环境、血缘谱系、民族身份之上,才能使学生在感知、体悟爱国主义时,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始终紧密相连,真正转化为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认知,深刻理解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以及如何爱国。“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愛社会主义、爱人民高度统一”。红色资源深刻揭示了如今的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正确认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积极将个人“小我”融入社会“大我”,真正教育学生将爱国主义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

红色资源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如何爱国的问题,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激发新时代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

2.3 拓展“大思政课”的内容广度

办好“大思政课”,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要符合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双规律,真正满足学生之需、释疑学生之惑。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要求,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大思政课”就是要打破“孤岛效应”,用好校园、社会、家庭、网络等教育场域的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思政育人全覆盖。

红色资源时间跨度长,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直至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空间辐射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活动范围广大,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意识形态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风雨征程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精神内核丰富,既有已成规模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又有散落各地的英雄故事、党的故事、根据地故事;物质形式多样,既有综合性的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也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党史馆。

红色资源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宝库,是遵循思政课政治属性、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的独特资源,大大拓展了“大思政课”的内容广度。

3 “大思政课”背景下红色资源育人的实践路径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期,分布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见证着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实现红色资源育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1 着眼“大使命”:形成红色资源思政育人机制

“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思政课作为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建构的教学体系,本身就具有特定的政治属性,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红色资源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将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着眼大使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育人机制。

(1)用好红色资源。

要把红色资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深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深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挖掘、梳理地方红色资源、红色校史资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擦亮“红”的底色。

(2)发扬红色传统。

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价值引领,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识层面到实践层面的全覆盖,使学生对每一个革命先烈、革命文物、精神追求产生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传统的发扬者。

(3)传承红色基因。

长期身处和平环境,容易得理想信念缺失的“软骨病”,要加强红色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坚守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深入骨髓,成为精神之钙,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2 培育“大师资”:完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形态,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

(1)强化思政课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要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把红色资源适当融入思政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推动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增强“大思政课”的说服力和亲和力,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经世之学。

(2)推进全课程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政课扩展到全部课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生动体现,与“大思政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主体要根据学科专业特色,适宜融入红色资源,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以艺术为例,可以开展红色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举办红色观影的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选取相关的影视作品,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的同时,还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

(3)开发红色校本课程。

除了使用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材,学校应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对本地区红色资源进行实地调研、搜集,形成地方性红色校本教材,拓展原有课程内容,深化课程说服力、亲近感,对地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和发展,实现地方文化育人。

3.3 搭建“大平台”:推动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创新

“大思政课”为红色资源育人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场域,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能,促进红色资源育人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实现内容供给优化。

(1)教学主课堂。

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要对红色资源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核进行剖析,适宜融入课程内容,增强思政课说服力。

(2)实践活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开展讲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等主題活动,观影红色作品,排演红色剧本,让学生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家国情怀,实现知行统一。

(3)网络新课程。

我们要主动拥抱网络,先进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建立信息整合、资源共享的红色资源数据平台,打造红色实景课、“沉浸式”课堂,开展3D史馆VR体验,线上线下联动,塑造红色资源育人新模式,增强红色资源育人的全时性。

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英雄先烈、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回顾着党走过的百年风雨征程,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生动体现,也是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生动实践。我们要着眼“大使命”、培育“大师资”、搭建“大平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真正让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中,让“大思政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6.

[3]陈艳.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J].新湘评论,2020,(22):30.

[4]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4.

[6]“‘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

[7]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大思政课红色资源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 21:46:02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群众(2021年7期)2021-06-01 09:36:56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艺术评鉴(2021年4期)2021-04-02 10:15: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理论导刊(2017年2期)2017-02-25 18:45:55
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7:23
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的有效应用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50:45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人民周刊(2016年19期)2016-11-10 17:52:45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