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23-10-30 16:34:29祝敬会
天津教育·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演绎法归纳法现代文

祝敬会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知识点丰富、结构严密、写作技法精妙,因此教学难度较大。初中生进行现代文阅读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还可以从中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备战中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知识的传授、方法的讲解和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其主动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搭建与阅读相关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理解,丰富其情感表达,对初中生进行逻辑性训练,进而提升其语文素养。总之,归纳演绎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归纳法和演绎法概述

归纳法是一种从众多个体中归纳出来的普遍的概念、原理和结论的推理方式,这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的思维过程,体现了人们对事物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归纳法是一种在日常课堂中被广泛使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其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逐步深入文章内容,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演绎法是一种根据普遍的、已知的原则和概念来认识个体和特殊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很好的逻辑论证手段,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维方式。将演绎法运用到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或结论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认识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外延与拓展,进而获取新的知识。

归纳法与演绎法都具有各自显著的优越性,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目前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相契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归纳法和演绎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广大初中生在现代文阅读中自主学习、提升创新能力。众多实践表明,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可以使初中生对语文现代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其学习动力,从而帮助初中生形成现代文阅读的态度与习惯。可以说,将归纳法和演绎法应用到现代文阅读中,创新了当代语文教学的方法,满足了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向生活进行演化的要求,对于初中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

二、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育观念滞后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比较“保守”,更倾向于采用较为稳妥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去处理当前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教学观念落后造成的。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其教学以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基础,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就很难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的兴趣降低,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不听从教师的指导融入课堂,学习成绩将无法得到提高。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授大量的语文知识,书写大量的教学笔记,但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理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是有帮助的,但问题在于如果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则无法真正投入课堂中,那么长期下来其学习积极性也将被削弱。枯燥无味的学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教学品质不断下滑,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三)阅读习惯欠佳

初中生在学习现代文阅读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迅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导致在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环节经常丢分。在纸质媒体日渐式微,网络新媒体、短视频等平台日渐崛起的今天,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快捷、高效的阅读方法,电子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人们新的阅读习慣。大部分人的日常阅读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变为电子阅读,在轻阅读、碎片化阅读、读图阅读、听读阅读的时代,人们很难真正沉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而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被智能手机主导日常生活的初中生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对短视频碎片化的知识内容习以为常,在现代文阅读学习中,懒得动脑思考文章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表达手法,对较长的文章没有耐心去细读,读完一段话后还无法理解这段话的深层含义,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阅读能力欠缺

初中生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采用肢解文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现代文的阅读要素与其他要素剥离与孤立,那将会影响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效果。初中现代文阅读是一种知识的吸纳过程,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的能力。特别是对现代文阅读,学生必须在头脑中归纳并形成文章的主旨大意、脉络结构等基础知识,并迅速将有用的信息从资料中提炼出来。当前,初中生对有用信息的加工与理解还存在着较大缺陷,认知与信息整合程度较低,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难以找到乐趣,从而造成现代文阅读问题的发生。

三、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成绩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大部分初中生语文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语文学习态度不端正。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言综合能力,而其中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重要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游刃有余。

(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只有认真地听教师的讲授,了解课文的主旨,才能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将归纳演绎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助于建立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学生主动发现可阅读的素材,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挑选合适的课外读物,帮助其更好地阅读和学习。同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

四、基于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运用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推理出相关结论。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归纳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归纳法,需要将教材进行深度整合,归纳与梳理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加以处理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学情,合理地运用教材,重新安排现代文的阅读次序,使其更具有实效性。依据教学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对教材的裁剪、补充与梳理都是合理运用归纳法的过程,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归纳方法是大单元教学法,教师应将相同题材的文本纳入一个单元,合理编排,进行单元主题教学。

例如,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鲁迅先生的各类作品分散在各年级教材中,就初中生来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对此,教师可以整合鲁迅先生的文章、其生活经历和作品创作背景,开展整体教学。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少年的鲁迅,而作品《藤野先生》,则是鲁迅先生对日本生活的体悟,继而拓展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作品。教师要通过归纳法让学生了解作品人物和创作背景,熟悉鲁迅先生鲜明的写作风格,同时教师要通过精讲精练来解读作品,或按照特定的创作年代到一般的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过单元阅读主题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作者的写作风格。

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是教材内单元知识的整合,也可以是几个单元主题的整合,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帮助学生建立基于作者写作风格、写作手法等多方面的主题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与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作者、写作背景、题材等因素进行整合,可以将现代文学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启发性”的教学目的。

(二)运用演绎法进行知识点讲解

演绎法是一种运用例证讲解,从一般到特别的推理方法,教师在进行推理时,必须经过详细的推论,以得到最终结论。初中语文教师通过演绎法,可以对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点直接讲解,然后对知识点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其推理、转换和验证能力。在现代文阅读中运用演绎法,同时适用同类阅读和对比阅读。

在分析同类语篇时,教师要先分析同类语篇的共性,再寻找同类的阅读材料进行讲解,用类似的内容及文本来说明写作手法。例如,教师在阅读讲解中引入“父爱”这一概念,对初中生来说,父爱并不陌生,但是难以用语言去表达。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父爱的重要意义,并引出有关父爱的名著,可以课本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范文,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亲买橘子这一内容,深刻地体会父亲的大爱无言。其次,根据课文阅读情况,选取有关父爱的其他优秀著作,如苏童的《父爱》、陆川的《父爱是金》等作品,深入体会父爱。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由默读过渡到感悟具体的故事情节,勾画出描写父爱的词语,从而深刻地体会父爱。这种由个别到普遍的过程可以与小组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小组间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感。最后,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和提炼阅读内容,让学生将这些内容作为写作素材进行积累,从而有效提升课文阅读水平,真正感受到课文之间的联系。在语文同类阅读中引入演绎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演绎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分析,举一反三,可以在对比阅读中更加凸显文章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要点,并从不同的角度选取课文,将课文与课文结合起来,归纳和总结有关知识点,使学生发现课文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如通过对作者、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的归纳,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从而实现举一反三。

(三)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融合教学

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刻意地将归纳法与演绎法进行隔离,而应自觉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凸显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的本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进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教学设计,以实现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完美结合。“文中共出现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同学们觉得哪个背影最让你动容?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就運用了归纳法,让学生通过父亲的背影来总结,深度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父亲动作的分析,体会父亲在腿脚不灵活的情况下,是怎样艰难地为儿子买橘子的,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然后,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父亲对我的爱除了可以根据买橘子这个动作来体现,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剖析父爱,如父亲的语言、衣着、行为等,进一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浓厚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归纳法的体现,也有演绎法的融入,这种循环往复的思维训练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在当代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教学,旨在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使学生认识更多的名家名作,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为语文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初中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和成功备战中考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演绎法归纳法现代文
例谈“假说演绎法”求解实验探究类问题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分析
——基于科学哲学的文本考察
物理方法之归纳法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数学归纳法学习直通车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用“不完全归纳法”解两道物理高考题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