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
初中历史学科教材对初中生而言具有知识量大、覆盖面广、碎片化知识多、知识点密度大等特点,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历史课时有限的条件下,实施历史大单元教学非常必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汇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中全面提升大单元学习效果。
一、立足兴趣培养实施大单元教学
(一)先讲后学,竞争式导入
在历史大单元学习中,学生首要面临的是单元内容过于丰富、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具体的知识,往往会造成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学生在之前的学段以及日常生活中能够借助不同的渠道了解历史大单元中的一些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先讲后学的方法,根据个人已有的知识素养讲解单元中的一些知识,并注重营造竞争性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讲解过程中,表现个人深厚的学识修养,激发强烈的大单元学习动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先讲后学中强化大单元学习动力。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一课讲述了很多与原始人有关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会阅读一些科普书籍,了解原始人的故事,也会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了解历史学家研究原始人生活的新闻动态。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分别讲解“原始人刚开始并不会使用火,经常吃生食。”“原始人学会了钻木取火,这让他们能够更加繁衍生息。”“我国的很多博物馆中都有原始人的头盖骨,考古学家能够推测出这些原始人生活的时期”等知识,从而感受大单元内容的亲切与熟悉,消除学习的焦虑感。
《原始农耕生活》一课讲解了原始人的各种文明成果,教师可以提出“大家知道五谷是哪五种粮食吗?”“大家知道原始人的房屋是怎样的形状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回答。同样,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成就感,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投入大单元学习。
《远古的传说》一课讲述了上古时期的很多传说,这些传说内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已经比较熟悉,教师可以设置故事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轮流讲述“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这些故事,并评选出讲解内容最完善、讲解方式最生动的学生,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增强对大单元知识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素养,引导其充分进行知识的迁移,在相互分享中对大单元知识形成初步了解,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形成自信乐观的大单元学习心态。
(二)图文结合,填充式梳理
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学生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影响意义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学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反复梳理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由此会产生强烈的枯燥感。而现代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很多学生更倾向于借助图片在具体的情境中生动地感受与体验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和标题制作思维导图和表格等思维工具,让学生在情境的提示下填充相关知识,从宏观与具体的层面梳理大单元内容,获得充实的学习收获。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梳理单元知识。历史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图片,为学生宏观引领梳理思路,了解单元知识的跨度,让学生的大单元学习能够有的放矢。比如,结合本单元每一课的标题分别播放“神态威严,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图片、“怒目而视,扛着农具”的陈胜和吴广的图片、“庄重平和,慈眉善目”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图片、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东汉光武帝等人物的图片。学生能够从宏观角度认识到本单元主要学习秦始皇统一中国、文景之治、汉武帝强化大一统国家、光武帝建立东汉、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知识。
历史大单元中每节的内容虽然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有着很多共性,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从特定的角度进行梳理。比如,出示“秦统一六国示意图”“五铢钱”“汉代耧车”“东漢形势图”“黄巾起义影视图”等图片,并在思维导图中设计以下问题:分析秦朝、西汉、东汉这些朝代巩固统治的方式以及灭亡的原因。学生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归纳“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施推恩令”“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等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发挥图片的思路指导作用,让学生将历史前进的想象与历史知识的梳理相结合,对大单元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充分梳理。
(三)拓展资源,自由式探究
在历史大单元学习中,学生在归纳单元中的基础知识之外,还会对很多历史细节产生浓厚的了解兴趣。教师可以将纸质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生活资源充分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感兴趣的问题选择探究方向,展开自由的探究活动,有效拓展历史大单元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充分认识优秀的历史知识文化,不断增强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充实性。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自由探究活动。在《三国鼎立》一课学习中,学生普遍会对三国中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三国文化在日常的社会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教师可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一同设定探究方向。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作出如下提示:“三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战役?每个战役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可以阅读《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名著,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过程和主要人物,分析这些战役对曹操和刘备等人物势力的壮大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促进作用。同样,《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及民间戏曲中的三国人物形象和历史教材中的形象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学生也可以以此为主题,探究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曹操等人物的形象,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较为复杂,学生对很多的历史事件会产生具体了解的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汇集资源、选择方向、探究感兴趣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八王之乱”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阅读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贾南风干预朝政”等故事,更加具体地认识八王之乱形成的各种因素。学习“淝水之战”时,学生可以观看《国史通讲》《百家讲坛》等文化视频,了解苻坚、王导、王敦等参与淝水之战的主要人物,以及淝水之战的具体过程。学习“魏晋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阅读《齐民要术》,具体了解魏晋时期农业的发展状况,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也可以欣赏《兰亭集序》《洛神赋图》等书法和美术作品,感受魏晋时期文化的光辉灿烂。
每个学生的探究方向各不相同,会对本单元的知识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强化相互交流意识,分享各自在探究中的收获,并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历史大单元特色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大单元学习的主体性,营造浓厚的历史大单元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借助丰富的资源充分激发好奇心,对大单元中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获得丰富的学习乐趣,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
二、立足思维发展实施大单元教学
(一)梳理历史进程,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大单元对历史知识的呈现有着极强的时空跨度,每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存在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对历史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可以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为切入点,运用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历史的进程、定位历史的时空,对大单元内容形成更明确的认识。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间轴是一种简练明确的历史认知思维工具,能够让学生以时间和事件为要素,梳理复杂的信息。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具体发生在哪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学生可以在时间轴中梳理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代”等知识,感受本单元的历史时空跨度。每个历史事件都对应着标志性事物,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历史文物让学生发挥联想思维,对历史知识进行时空定位。如出示“四羊方尊”“铁制农具”等文物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所对应的历史时代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从而了解商周时期的冶炼技术和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从大单元定位历史知识,进一步提高历史认知的精确度。
(二)实施史料融合,培养实证意识
历史教材在讲解历史知识时会补充很多的课外史料,辅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状况。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将大单元内的史料与课外的史料相融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分析中解释大单元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培养良好的史料实证意识,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在史料类型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内容的特点,充分运用史书史料以及文学艺术史料,拓展学生认识历史的角度。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史料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如学习《北宋的政治》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杨家将》《穆桂英挂帅》等民间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杨家将为什么几乎全部阵亡呢?”学生可以结合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作出论述,体会北宋的这一政治制度对历史的深远影响。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时,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的《清明上河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这部经典名著,让学生结合这些图画内容和小说情节了解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会对不同的历史现象产生不同的实证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汇集史料,从更多元的角度解读大单元知识。如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展开实验活动,自主制作指南针,感受宋代科技的发展,也可以阅读《梦溪笔谈》这些古代文化典籍,了解更多关于宋代的科技成果,并运用大单元中的历史知识解析这些史料内容,分析这些科技成果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利用多种史料拓展学生解读大单元历史知识的思路,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感悟历史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每个历史大单元都有着很多反映家国情怀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且历史大单元中的歷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十分丰富,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家国情怀得到综合认识和全面感悟。教师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与交流,结合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表达对历史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弘扬历史精神,培养奉献与创造意识,在大单元历史知识的引导下实现自我价值,发挥历史大单元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历史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在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先进的劳动模范,总结家国情怀。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钱学森和邓稼先研制导弹和原子弹的故事,总结这些人物勇于探索、乐于创造的精神。也可以共同探讨杨利伟载人航天、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总结这些人物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扬这些先进人物的精神,努力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参与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和文化活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而在探讨“社会生活的变迁”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可以采访周围的长辈,了解他们之前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况,与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受社会的辉煌发展,形成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探讨和实践的形式综合感悟历史大单元知识,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大单元认知体系,增强对大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并灵活运用大单元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塑造个人品质,从而有效提升历史大单元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