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途径探究

2023-10-28 16:11刘鑫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文语文课程情感

刘鑫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在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提升的同时,能够促使传统文化知识得到更好的传承,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途径,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诵读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古诗文所描写的意境,真正领悟到诗文描绘的精髓,教师便需要合理设置古诗文朗诵的教学任务。通常小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的兴趣较高,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朗读古诗文时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语调和意境等特点,并根据古诗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中,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古诗文内容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大限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例如,在《游子吟》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朗读一遍,再让学生将这首古诗唱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教师再紧密结合《游子吟》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去理解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浓厚母爱,深入感受古诗的思想意蕴和文学价值。《游子吟》中的精髓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重点向学生介绍“母爱”,以便让学生对母亲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感受,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会尊重母亲和爱护母亲,让我们尊敬长辈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再例如《静夜思》这首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乡情感。首先,在学生诵读前,教师应该先对诗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让学生能够将文本中的情感直接内化,深入去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其次,注重诗歌语篇结构的分析和朗读节奏的把控,并引导学生结合诗文的主题采取不同的朗读语气。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再将不同的看法渗透到诗歌的教学中,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认知,以便更好地传承热爱家乡这种传统文化。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合理融入传统文化

为了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效性,首先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找到传统文化融入的切入点,这样才能够让文化内容真正“站得住”“铺得开”。通过结合不同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再紧密结合教材中所收录的文学作品来拓展教学,让文本知识与情感教育更好地融合起来,这样便能够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然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文本情感,便可以以文章中的“文字”作为重要的触发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这时教师再顺势融入传统文化,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充满较强的人文性色彩,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功能更好地凸显出来。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所描写的情感直接联想到自己,再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内容去感受文字所蕴藏的情感内涵,逐步在内心深处形成情感共鸣。将先贤哲人的哲学思想和情感内涵更好地与文本内容整合起来,便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最大限度提升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水平。

例如,语文教材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主要讲述了“诗人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景,教师可以以“送别”这条主线来融入传统文化,并通过讲解不同“离别”情节的文学作品,促使学生深入去感受作者在描写离别之苦时的浪漫感情。其中,有《赠汪伦》中作者所描写的与友人之间的一种离别愁绪;《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歌也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愁绪”。这样通过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促使学生深入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是,由于小学生们对“离别”的感受不会很深,所以教师可合理地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片段,如与好朋友分别等,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去感受一些离别时的心情。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化身为作者,设身处地去领略文字的内涵和诗歌的情感,这样便能够引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以此增强学生的家乡情结。通常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是淡化语文课程工具性特点的一种表现,更是凸显情感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来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解读,这样便能够有效增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引导下深化自身的情感。

三、鼓励学生阅读课外经典文化名著,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课外文化經典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延伸,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为了让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起来,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经典文化名著,合理引入当代教育理念,注重对经典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以便为后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让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语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去深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论语》中与“劝学”相关的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展现人们善于思考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

当前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设备去搜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网文,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去阅读承载传统文化意蕴的经典名著。其中,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名家的作品,如《史记》《资治通鉴》《大学》等,让这些经典作品所蕴藏的丰富人生哲理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接受能力、学习兴趣、文学素养、口语表达能力等来向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借助课外读物的正能量和文学传播价值逐渐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来陶冶自己的情感,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

总之,语文这门课程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性。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而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文以载道”的思想观念,所以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更好地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解教材基础内容的过程中去深入感受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在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推动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最大限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奥森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语文课程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