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思立意巧着色“我”在文中意自真

2023-10-28 15:59周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者写作者议论文

周奕

写作是一个人的言说,是“手绘吾心”的“独抒性灵”,但这并不是说写作只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就写作的本义看,它是写作者从“我”的视角,根据写作划定的范围、指定的方向,运用文字描画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也就是说,从“我”的视角审视材料,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传递一种普适性语义和情感观照是写作的原则。写作的过程,“我”始终站在现场,但又不拘泥于自我的时空。只有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写作才能从个性走向共性,才具有价值。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写作时抓住以下几点是关键。

首先,“我”在场,多向审辨。

考场作文一般都有明确的材料设定和写作指向,要求写作者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写作。角度如何选取才能不偏题、走题,关键取决于对材料的理解。就提供的写作材料而言,其蕴含的信息是多元的,可以构思立意的角度也是多层次的。但是,从命题者的角度看,他在命制试题时赋予材料的核心意义指向一般是集中而具体的。因此,理解材料时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紧贴材料进行多层次挖掘,写作才能贴近命题者命题的本义。

综观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提供的材料都是现实性和时代感极强的,提出的写作视角都具体指向“你”——写作者。从考场作文的属性审视,它的读者简单地包括老师、同学、自己和阅卷老师。在紧扣材料的前提下,写出的文章是不是符合要求,能不能成为佳作,不仅止于文章的本身,更多是由阅读者裁定。因为文章自写作者完成之后,其内隐的生命价值就处于休眠状态,只有进入阅读者的视野,其沉睡的生命意识才得以唤醒。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写作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也可以把别人的观点移入文章中,要么与自己的观点相同、相近,同自己的观点相互策应,互为补充;要么与自己的观点相对立,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对比中体现自己观点的实证力。采取这种同体或异体互相映照的方式,目的就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其次,“我”分析,多位辨析。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写作的式样看,传统材料的话题型和寓言类选材已经让位给现实生活场景类和极富时代感的思辨类。尽管写作的要求对文体没有做出明确的限定,但是从实利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看,议论文是普遍选用的文体。再者,从提供材料的类型看,写议论文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之所以这样进行文体定位,是因为议论文的属性界定就是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情展开分析,提出看法,深入阐述,把现象背后蕴含的道理揭示出来。当然,道理的呈现不是一句话即可言明的,而是围绕问题轴心,从多角度进行剖析,让阅读者在知其然的同时,还要知其所以然。

就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看,不论是片段性的写作素材,还是关键词句式的写作材料;不管是连续性的,还是非连续性的,在写作时对确立为写作角度的材料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材料本身而言,它是直观性的表象存在,一般性读者看到的是材料的表层意义;而成为写作立意构思的对象之后,要在理解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把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意义揭示出来,蕴含的道理挖掘出来。这样,从材料中抽取的核心意义才明白,写作时需要表达的内容才清楚。对材料的理解,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也就抓住了材料的“牛鼻子”。完成材料的分析,明确了写作的方向,接下来就是阐释和论述问题的过程。对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如果蜻蜓点水似的浮于表面,无法让人信服;如果单线条地展开,就显得单薄而说服力不强。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写作时,理论的阐释不可缺少,即从理性的角度对相关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感性的真实性材料也不可或缺,即借用鲜活的,极富典型性、代表性的材料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这样,分析和论述问题时才不至于单调乏味。文章有了生动鲜活的材料,理性的思辨也就有了幾分形象感和情味性。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表达的是自己对现实生活、社会人生的理解和看法。自由式写作是这样,考场应制之作也不例外。因为写作材料源于现实,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确定写作的角度,不能对材料折射的问题进行架空式的分析,必须回归到生活的现场,关注社会人生。而历史的典籍和古人的事例材料固然可以成为证明观点的论据,以增强文章的厚重感,但是,如果一味地叙古事、言古语,不知不觉就落入套板反应的窠臼。文章只有与现实对接,把视角从历史拉回到现实,二元时空的对接,才不至于单调扁平。这种立体化的剖析,文章才接地气,思想才厚实。

最后,“我”表达,辞真意美。

语言是文章外显的符号。不论什么样体式的文章,都是通过语言的缀连构成有机的整体。只不过,文体不同,语言的形式与风格不同而已。作为文章题旨和思想情感的承载体,准确地选词用语是基本要求。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是文章语言的大忌。对文章语言使用的态度,应谨记朱光潜先生的告诫: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的变动,就是思想情感的变动。在确保语言准确性的前提下,简洁流畅地表情达意是关键。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但只有一种是最贴合语境、语义和情感的。文有文气,语有语脉,一篇文章是由很多不同形式的语言组合样式构成的。从能够独立表情达意的角度看,每一个句子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缀连在一起,构成段、连成篇时,它们就成为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就有了内在的关联性。而要保障语脉贯通,各个句子之间必须语气相谐,语脉相通。

简洁、准确和流畅是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文章对语言的要求仅止于此显然是不够的。不论是何种体式的文章,除了有直观感性的外观呈现,更要有内隐的理性思辨,即文章在谋篇布局时要注重内在逻辑性、思辨性的营造,根据文章表达内容的需要建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思辨分析。就议论文写作而言,其一般性的逻辑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写作时,只有沿着这样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向纵深推进,才能把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也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写作,分析说理才有梯度,才富有层次性。对文章语言的处理,做到形美与神美兼具,文章的应有之味才体现出来。

考场作文是写作者在写作要求的框定下运思写作的精神性劳作。运笔行文时,写作者是主体性地融入文章之中,从自我理解的角度运思写作。不论选择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写作者始终是站在文章之中,要么显性,要么隐性,而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是“我”——写作者向阅读者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求让阅读者通过静态文字的阅读能够明白文章在说什么、怎么说,进而让他们能够信服。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扣住要求进行有梯度剖析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说理的层次性和条理性。当然,文辞兼美的文章更能打动阅读者。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者写作者议论文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议论文阅读专练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简谈“议论文”写作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