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张恩泽
摘要:荆楚大地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和“药圣”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本文在文献分析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选取省内三个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外宣文本,梳理其英译失当之处,探讨中医药文化旅游翻译策略和外宣路径,以期提高中医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英译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文化外宣翻译是传播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作为中医药文化外宣的重要途径肩负重任。湖北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和 “药圣”李时珍的故乡,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本文梳理荆楚中医药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现状,分析其外宣翻译失当之处,并进一步探究提升和完善中医药旅游景区外宣翻译环境的对策,助力中医国际话语体系多维度构建。
一、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英译研究现状
(一)中医药文化旅游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药与旅游的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出台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文件,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开展指明方向。王景明等人在研究中首次系统性提出 “中医药文化旅游”这一概念,认为中医药文化旅游是一种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的交融性产业,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扩展;[1]田广增在研究中将中医药文化旅游定义为 “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2]
通过推动中医药旅游发展,打造中医文化旅游国际品牌,能更广泛地发挥中医药服务世界的积极作用。为响应国家号召,湖北省出台了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二)中医药文化旅游文本英译文献研究
“中医药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英译问题的相关研究也处在起步阶段。张丽和张焱对陕西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研究时提出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須重视服务特色;[3]于雅丽等人调研10家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时提出三方面英译优化策略,推动中医药旅游的健康发展。[4]
上述文献研究发现,目前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文本翻译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范围比较局限。对荆楚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英译研究成果十分欠缺,仍待进一步研究。
二、景区实地调研情况与实例分析
(一)景区语言服务情况
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3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是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的缩影。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语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不言而喻,通过实地考察3个湖北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以及网络搜索等途径,总结景区线上和线下语言服务情况,切实分析荆楚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现状 (详见表1)。
经实地考察,由表1可知,荆楚中医药文化旅游文本的外宣路径主要包括景点介绍牌、宣传展板、宣传片和官方网站等。但景区对外宣文本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均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外语类翻译文本。3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反映出荆楚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文本英译的现状,中医药文化外宣文本缺少相应的英译文本,无疑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一大障碍。
通过网络搜索研究发现,仅两个景区拥有独立网站,1个景区拥有双语网站,3个景区均无双语公众号。线上新媒体宣传方式是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的短板。有些景区虽开辟了线上宣传渠道,却未能切实地运营起来,从而难以发挥网络宣传推广的真正效果。
(二)文本英译问题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已有的材料文本里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如拼写错误、错译等,文本英译方面亟待改进。
1.拼写错误
例:
叶开泰中医药文化园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ue Cultural Park
“叶开泰中医药文化园”作为招牌名称,位置处于文化园大门口,此处的 “Mediciue”应改为 “Medicine”,外宣文本中的拼写错误会给游客带来不信任感,同时也达不到翻译目的。
2.误译
例1:
唐宋时,就有道士在此修炼。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ies,Taoists came here...
例1出自武当国家地质公园南岩宫景点介绍,译文将 “宋 (朝)”译为 “Yuan dynasties”属于误译,读者易产生误解;且此处 “dynasties”首字母应当为大写。
例2:
太极广场以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太极八卦图为造型修建而成。
Taiji Square is based on the Eight Trigrams(related to Taiji philosophy)
此处的英文译为 “太极广场以八卦 (与太极哲学相关)为基础”,该句意与中文部分不匹配,“太极八卦图”被误译为 “the Eight Trigrams”,没有准确传达出原文含义,易造成误解。
3.语法错误
例1:
中医药文化园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Cultural Park
在 “中医药”的翻译中,此处欲表达医学的含义,语法上为不可数名词,不应加 “s”。根据语法和语境,可在此处将其译为 “The Cultural Park of TCM”。出现语法错误容易导致游客对景区整体翻译质量的质疑,不利于中医药文化传播。
例2:
叶开泰百草园
Yekaitai Herb Garden
例2出自叶开泰中医药文化园,属于园内的指示牌之一,此处译文虽准确,但在语法结构上却仍待改进,可将其译为 “Herb Garden of Yekaitai”,因在调研中发现附近指示牌 “健民集团文化总部”的译文同样采用 “of”的语法结构,两者若采用统一语法,不仅更符合英文语序,并且在外国游客看来也更为美观。
4.译法不规范
例1:
望、闻、问、切
Looking,Listening,Asking and Feeling the Pulse
中医四诊分别为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李时珍纪念馆的翻译仅仅译出了语言表层的含义,游客难以体会到任何中医文化内涵。为充分达到中医药文化外宣作用,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时可选取国际化标准的术语译法,例如此处,基于WHO中医国际标准术语2022版,以望诊为例,以加括号的形式将其译为 “Inspection (Looking)”,在规范表达了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凸显了景区的功能,使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其含义,更能引导游客探寻其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同时,标准化、规范化的译文更能引起外国游客的共鸣,从而体会到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2:
悬壶济世
Offering Medical Help and Medicines to Ordinary People
例子出自李时珍纪念馆。“悬壶济世”,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古时医者腰间悬挂着葫芦救助世人,其深层含义是赞颂医生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此处译文意为向老百姓提供医疗救助和药物,仅表现出了表层含义,没有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此处可将悬壶改译为 “Hanging a Gourd(Practicing Medicine)”,中医药语言中存在许多借代用法,例如此处,译者可以通过使用脚注来解释 “Gourd”,既译出 “悬壶”二字,又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内涵,且便于外国游客理解。
5.译法不一致
例:
太子坡
Prince Temple
Taizipo Temple
“太子坡”是武当国家地质公园的一处景点,其中一种译法出现在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导航指示牌上,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另一种译法出现在太子坡景点的标牌上,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两处译文未能得到统一,对于外国游客而言,指向性不明,游客意识不到指代的是同一处景点。建议统一译法,既方便游客记忆,又有利于景区宣传。
三、外宣优化策略
(一)线下文本英译优化策略
1.提高翻译专业素养
以3个景区为例,文本英译中出现了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问题,而部分错误在翻译过程中能规避掉。因此,建议景区完善翻译流程的职责要求,从译前准备到译中处理再到译后审阅、审校都严格把关,保证译文完美呈现。译文处理得当才能准确地传递原文信息,从而达到中医药文化外宣的目的。
2.重视中医药文化内涵
翻译自古以来讲究信达雅,为做好实际的翻译工作,译者应重视原文的时代背景资料。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外宣途径,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能够准确、通顺、得体地传达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否则其翻译难以引起外国游客的兴趣,游客丧失对中医药文化的探究精神,文化的传播也会由此止步于国内。
3.译法标准化
外宣翻译是以国外受众为传播对象、以外国语言为工具、以对外宣传中国为目的所做的翻译实践活动。旅游景区面向国内外大众,为提升外国游客的体验感,应以術语标准化作为翻译目标,如翻译过程中参考WHO中医国际标准术语、新英汉大词典等权威标准,以提高译文质量,助力中医文化走出国门。
(二)外宣路径优化策略
1.完善景区外宣英译文本
调研显示,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均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外语类翻译文本,亟须补充外宣英译文本。各旅游景区应当成立专业的翻译团队,补充景区内现有的外宣文本英译,发挥外宣翻译对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旅游资源传播效果的积极作用。
2.增加双语或多语讲解
调研显示,3个景区均无法提供外语讲解服务。景区可与中医药院校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开展讲解服务或聘请熟悉传统中医文化、精通外语的讲解员。讲解员根据游客参观和体验需要陪同讲解,让游客在有限的旅游时间中,充分了解中医药文化,以达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目的。
3.提升线上平台效能
完善线下景区内语言服务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平台,同步发展线上景区介绍服务。[5]从所得资料可知,景区在双语网站和公众号建设方面存在短板。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外宣能力受限,这也极大遏制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景区要加强网站、公众号建设,逐步完善网站的中英文本信息,丰富平台功能,积极向外国游客推广中医药文化旅游、传播中医药文化。
4.强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一方面能给景区提供权威、准确的翻译文本,避免对外宣传工作上出现概念性、原则性错误;另一方面景区也能助力高校培育高质量中医药翻译人才,学生在实践中对中医药翻译理论研究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探索,为中医药文化内涵挖掘打造基石。从以上两方面看,强化校企合作既能服务于学校经济,也能助力湖北经济发展。
四、结束语
中医药文化旅游外宣文本英译应当准确、规范,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译者应提高翻译专业素养,加强中医药文化学习,翻译过程中应参考权威标准,保证中医药文化旅游文本翻译质量。同时,景区应当从补充外宣英译文本、增加双语或多语讲解、加强网站公众号建设等方面着手优化和拓展外宣路径,从而助力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国际发展和传播,推动构建中医药国际话语体系,为中医药国际话语争锋提供新支点。
参考文献:
[1] 王景明,王景和.对发展中医药旅游的思考与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00(08):85-86.
[2] 田广增.我国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6):82-85.
[3] 张丽,张焱.“一带一路” 下陕西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J].考试周刊,2016(87):18,154.
[4] 于雅丽,张春晓,沈艺.“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医药旅游外宣文本英译现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4):185-188.
[5] 张春英,汪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对外传播力:吉林日报的外宣之路分析[J].青年记者,2019,4(24):57-58.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湖北中医药大学传承创新项目(荆楚中医传统诊疗学术思想保护传承与国际传播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 周莉,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翻译和国际传播工作;
张恩泽,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药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