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研究

2023-10-28 06:21毕雪蒙鲁艳平王建立
国际公关 2023年17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建设路径乡村振兴

毕雪蒙 鲁艳平 王建立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不仅要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的环境,还要建设乡风文明,提升乡村居民的民风素养。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奠定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也能有效解答乡村在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目前,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也面临许多困境。本文对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乡风文明的具体建设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路径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的脚步在不断加快,对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促进现代元素的融入。基于乡风文明建设要求,结合乡村振兴实际情况,根据新时代历史定位,既要融入家风、美德等内容,也要彰显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等时代精神,确保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缩短城乡物质差距的同时,也要缩短精神文明差距。与此同时,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充分挖掘民俗、曲艺、农耕等特色文化,使农村文化有更强的影响力,坚持传承、保护与创新路线,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同时与城市文化结合,构建更加完善的文化体系、服务模式,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文化基础。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既可以满足居民居住需求,也能满足居民精神需求,使农村居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促进乡风文明载体的推进,从文化传承、环境整治、占地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并且针对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作出解答,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

首先,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深化思想内涵,为乡村振兴推行提供思想保障。在产业建设的过程中,良好的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产业以及产品的知名度,使农村市场扩大,有效提升销量,为产业链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增加农民创收机遇。其次,乡风文明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各种实际问题。[1]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欠缺、封建陋习难以破除、庙宇建筑乱建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文化思想的问题,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整合,摒弃陈旧、传统、封建的文化思想,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现代思想的传播,构建符合现代乡村的道德体系,满足农民精神世界建设需求。最后,通过有效的乡风文明建设,可以为脱贫攻坚提供更多动力。[2]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资源,还要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作风、行为习惯,在扶贫的同时也要扶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問题。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不科学,造成疾病传播,增加家庭支出,不良风俗造成民风败坏、社会不安定等。对此,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进行改善和解决,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

(一)封建思想难以根除

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农村还存在难以根除的封建迷信思想。一方面,很多农村居民不会辨别封建迷信活动,盲目响应庙宇修建、神像建造等活动。如果出现疾病或天灾等问题,不会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而是轻信 “神婆”“偏方”,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导致问题恶化、劳民伤财。[3]另一方面,婚礼、葬礼等习俗烦琐,没有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简化,依旧存在 “纸马纸牛”“纸钱纸房”等祭品,以及烦琐的仪式程序,不仅浪费钱财,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此外,风水行业兴盛,通过 “看风水”“选吉日”等方式骗钱敛财、愚弄百姓,甚至有很多地方有邪教存在,严重危害乡村民风和社会治安。

(二)家庭风气难以改善

从家庭风气来看,很多乡村家庭不仅缺少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晚辈的关爱,还存在家庭暴力、财产纠纷、婆媳矛盾等问题。由于农村物质条件、基础设施落后,所以教育也相对落后,造成很多农村居民缺少正确的家庭观,依旧存在 “男尊女卑”“大家长”等错误的家庭观念,造成家庭中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三)卫生意识难以提升

农村卫生问题一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要求,我国在不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环境,但也有一些偏远、贫穷的地区依旧存在诸多卫生环境问题。贫困地区居民物质生活匮乏,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公共设施建设中,或者因为地处偏远、居住分散,建设公共设施的难度较大,居民分摊费用较高;管理服务较差,虽然农村设立了垃圾点,但很多居民缺少卫生意识,不会主动维护公共环境,甚至存在随地丢垃圾、随意排污水等行为,轻则危害周边环境,重则破坏生态平衡;农村改厕工作面临诸多困境,土厕无法完善清除,卫生状况十分恶劣。[4]一些旱厕虽然增加了冲水系统,但很多村民没有冲水习惯,造成厕所环境难以维持;道路规划不合理,缺少统一的道路建设标准,雨雪天气会导致道路泥泞;此外,还存在乱搭乱建等问题,影响乡村面貌。

(四)文化组织发展滞缓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促进农村地区协调发展,就要加强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农村居民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农村文化组织发展比较缓慢,缺少健全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宣传力度有待提升。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文化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如图书馆、广场等。文化资源缺少针对性,虽然政府大力提倡 “文化下乡”工作,有效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但由于农村范围广阔,居民比较分散,所以文化活动的组织难度较大,规模、次数都受到限制,难以持续发挥作用。[5]乡村文化建设缺少个性,没有彰显乡村特色,尤其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情况下,农家乐形式开始普及,各种小型娱乐设备开始引入,设施、形式都出现雷同的情况,很难激发文化兴趣。

三、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一)整治、破除封建迷信

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群众性的理念,实现共建共享,提升国民素质以及社会文明程度,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面开展封建迷信破除活动,落实婚丧礼俗的整治工作。可以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手,建设文明村镇和家庭,将乡风民风、文化氛围等作为活动主线,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居民生活水准。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广播电台宣传先进的思想文化,设置 “家风”专栏、“最美”系列等模块,改善社会风气和道德氛围,大力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同时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不仅优化外部环节,也要满足内在服务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不断突破创新。[6]可以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建立微信群、开发App、设置电子视频等,以此宣传优秀事迹、榜样故事、文明语录等。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解答乡村居民的各种疑惑问题,将宣传与教育结合在一起,达到扶贫扶智的效果。加大移风易俗行动力度,破除封建迷信、传统陋习,净化乡村风气,树立良好的乡风文明。重点进行婚丧嫁娶习俗的革新,坚持新办、简办的理念,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制定 《乡村文明婚丧约定书》,对婚丧行为作出明确的规范约束。例如,唐山在乡村地区分发移风易俗倡议书,向村民详细解读移风易俗的意义,呼吁婚事新办、厚养薄葬、红白喜事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有效引导村民建立良好的风俗习惯,促进文明新理念的传播。可以利用新媒体宣传文明婚丧,也可以学习各地先进事迹、改革典范,提升移风易俗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科学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执政行为、推广科学技术等。

(二)加强思想教育,促进文化宣传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应该不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为文化宣传创建平台,挖掘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促进特色产业链的发展。首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农村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全面提升村民素质,在促进经济基础提升的同时,保障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可以组织开展宣讲、讨论等活动,引导居民参与活动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文化,同时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7]其次,丰富文化传承方式。在保护农耕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优秀文化的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保留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优秀的传统精神品质,挖掘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基层部门的作用,有效整合各项文化资源。政府负责民间文化的抢救工作,设置专门的文化建设部门,成立文化保护区等等。最后,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制定专门的管理条例,建设农家书屋,发挥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的宣传作用,强化居民文化意识,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三)革新农村面貌,改善生活环境

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根据生态宜居的要求,要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强化改厕、垃圾回收、污水治理等工作。在改厕方面,可以建立专门的档案,录入详细的改厕信息,并定期安排打扫人员,确保公厕卫生。对重点水源保护区域,应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运用循环系统,节约水资源。[8]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的环境维护意识;在垃圾回收方面,可以出台相关的规范制度,对乱丢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减少此类行为。同时做好定期清理工作,统一各个区域的清洁标准,做到无积存、无污染,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在污水治理方面,推广生态化污水处理技术,提升生活污水利用率,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确保污水达标后再排放,避免污染问题。

(四)培养专业人才,发展文化组织

为促进文化宣传、文明建设,应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完善基层党组织、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要培养职业农民。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各项资源,组织开展妇女讲习班、农村技术讲习班等活动,同时加强职业培训考核、技能鉴定工作,根据考核结果颁发证书或奖励,以此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努力吸纳更多外出社会人才回乡反哺,出台更多人才引进政策,关注技术人才工作与生活需求,提升人才吸引力与保留能力。[9]可以建立乡贤长效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严格审核工作内容和人才素质,避免乡贤异化等问题。重点建设文化组织,搭建人才库,为文化活动、人才反哺提供补偿,扩大人才交流平台,解决人才回乡后的经济问题与生活压力。

四、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经济建设,还要做好乡风文明建设。在实际建设中,结合乡风文明现状,制定有效的策略方案。从破除封建迷信、提升思想道德、改善乡村风貌、培养专业人才几个方面入手,使传统陋习得到有效整治,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卫生问题得到解决,文化组织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晨.《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立法化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22(06):56-60.

[2] 姜普旭,王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22):143-146.

[3] 杨丽,余志强,王海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体系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L镇为例[J].中南农业科技,2022, 43(05):160-163.

[4] 邓凌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6):137-139.

[5] 田定湘,李文鑫.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22,41(04):9-13.

[6] 钟惠林.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西省瑞金市为例[J].当代农村财经,2022(04):38-39.

[7] 王玉珍,李精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析:以分宜县“三中心”融合平台为研究视角[J].山西农经,2022(06):164-166.

[8] 付月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社会发展论坛(昆明论坛)论文集,2022社会发展论坛(昆明论坛)论文集,2022:578-583.

[9] 赵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障碍与破解[J].农业经济,2021(12):29-31.

课题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工匠分类及培育研究,课题号:SZ2023174。

作者简介: 毕雪蒙,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鲁艳平,女,汉族,河北丰润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王建立,男,滿族,河北遵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建设路径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浅析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