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务链可在小学美术鉴赏课游戏化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其遵循整体性、层次性、递进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原则,既能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又能巧妙整合虚拟游戏情境、任务靶向、游戏规则、奖励机制等游戏元素,从而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沉浸于游戏(学习)任务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知识体系的建构。为此,文章尝试突破教学定式,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模式,探索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鉴赏游戏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任务链;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游戲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游戏化学习理念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ybfz202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绍雯(1973—),女,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
在指向小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美术鉴赏教学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发展概况。小学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选中外美术作品,以讨论、探究、比较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关注作品题材、分析作品形式、探究作品内涵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1]。任务链是促使学习者在整体的游戏情境中主动完成游戏(学习)任务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参考“表达对作品的总体感觉→关注作品题材→了解作品背景信息→分析作品形式→探究作品内涵→了解作品风格流派”的鉴赏顺序去设计分段游戏任务,加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一、小学美术鉴赏课中基于任务链的游戏化教学设计价值
设置任务链是小学美术鉴赏游戏化教学的关键,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挖掘学习者潜在能力的有效手段。
首先,任务链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可促使学习者自发地逐层探索,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者的内驱力对学习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课堂中,将多个任务组成一条彼此关联而又有序的链条,以游戏任务为载体,通过几个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的游戏任务,可促使学习者主动地在其中经历冲突、合作、竞争,达到游戏(学习)目标。由此,将游戏任务链置换为小学美术鉴赏课中游戏化教学的学习任务链,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对知识的内化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其次,任务链可使学习者沉浸于游戏过程,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游戏发展阶段适应于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阶段。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的沉浸理论提到,沉浸体验的发生伴随着的九个因素:“每一步有明确的目标、对行动有迅速的反馈、挑战和技巧之间的平衡、行动和意识相融合、摒除杂念、不必担心失败、自我意识消失、时间感歪曲、行动具有自身的目的。”[2]学习任务链正是基于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任务动机而设计的,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最后,任务链在游戏情境中为学习者提供了进阶挑战,能够激活学习者的思维。任务链基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可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促使其主动参与探索。也就是说,它以导向和中介的位置立于游戏与学习之间,促使学习者的思维与能力由低向高发展,不断推动学习者走向其“最近发展区”。
二、基于任务链的小学美术鉴赏游戏化教学设计原则
(一)整合性
传统的教学情境过多、过杂,会扰乱学习者的思维。新课程改革提出,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系统的认知学习过程,任务链的设计正符合这一要求。具体而言,教师在设计任务链时,须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中,并递进式穿插适当的子任务,使每一个子任务都统一指向教学目标并相互作用,从而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完整的任务链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整体学习意识,优化游戏化教学模式,实现学习者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
(二)层次性
任务链是一个纵向的逐步深化的任务体系,一方面,其须目标明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中心展开,做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任务链的层次要分明,有广度、深度、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有所收获,使学习者“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有效驱动学习者以高涨的情绪去完成任务。
(三)递进性
任务链不应该是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的堆积,而应彼此关联而有序。在形式上,其须具备关联性和递进性;在内容上,其应围绕核心任务构建,包含一系列具有逻辑结构的子任务,紧扣任务情境和任务目标。
(四)趣味性
小学美术鉴赏内容作为艺术课程里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包括艺术家生平以及作品背景、特点、风格与流派等信息,学习者除了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欣赏、分析作品,还要完成一定的文本阅读量以及文字评述任务。教师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会使课堂乏味枯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借助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去设计有趣的任务链。
三、基于任务链的小学美术鉴赏游戏化教学设计示例
(一)基于整合的虚拟情境的任务链
虚拟情境须具备挑战性、趣味性与真实模拟性,且与任务链有效连接,能为学习任务提供给养。而创设一个使学习者沉浸其中的,有利于学习者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的,真实的、立体的虚拟情境,需要从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等出发,综合考虑情境的来源、音像的模拟、角色的冲突、规则的设置、道具的仿真等机制。
案例:六年级美术鉴赏课“非洲大陆之旅”。
本例以欣赏埃及壁画、探究埃及壁画的艺术特点为目的。时值影片《复仇者联盟4》上映,因此笔者尝试利用学生对影片角色的兴趣,创设游戏情境,设置游戏道具,模拟电影原声,迁移且延伸电影情节。整合后的游戏情境包含多种元素,迎合了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任务链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关:“壁画探险”——通过整体欣赏,探究古埃及壁画的四个主要特点。玩家须获得相应的四个“通关密语”方可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古墓逃脱”——提取最能体现其特点的埃及壁画图案元素。第二关的任务是在第一关任务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更深层探究,玩家要再次细赏壁画方能完成任务。
第三关:“无限力量”——将提取的图案元素以重复、渐变、组合等装饰方法,画在空白的长卷、购物袋、书签等物品上。这样,学习者可将任务链中包含的知识与技能,如临摹、记录的图案元素等,化作自身的创作实践能力。
(二)基于“任務靶向”的任务链
“任务靶向”即游戏总目标,处在游戏任务链的顶端。学习者要通过达到任务链中的几个分级目标,最终达成终极学习目标。
案例:五年级美术鉴赏课“画之密语”。
游戏总目标:整合游戏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线索并解读作品的绘画语言,探究和体会作品传达的情绪情感;引导学习者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总结性评述;通过欣赏和探究,对作品的审美特点进行评述,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任务链:听声寻画,合作解密。第一,提供激烈的海浪声音频,引导学习者听声寻找与之意境相符的名画;第二,提供与海浪声音异同的图像为选项,引导学习者表达对画面意境的感受;第三,根据作品构图特点提供若干图像为选项,引导学习者分析作品的构图形式;第四,根据作品线条或色彩特点提供若干选项,带领学习者赏析线条在该作品中的表达意味;第五,通过以上四个线索,判断该作品的艺术形式。
该课的任务链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鉴赏顺序,使学习者渐次获得美术赏析方法。在总任务环节,学习者能够通过对作品总结性的评述,做到由表及里,且较有深度地通过画面元素去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基于任务链的奖励机制
案例: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前阅读学习资料,课堂伊始即以“抢答游戏”的方式检验预习效果,第一关通关后获得神秘道具iPad(第二关的关键道具)的使用权,第二关通关后获得“无限力量”(第三关锦囊),第三关通关后的奖励为时间原石(完成总任务目标)。
笔者在三个进阶的通关游戏中分别设立奖励机制,使游戏奖励与任务之间紧密相连,有效控制了整个任务链的进阶,保证学习内容的有序递进。游戏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教师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任务,使其既是通关的挑战任务,又能鼓励学习者进入下一阶段,由此构建进阶的任务链。
(四)基于任务链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是游戏秩序的保证,是任务链顺利串联的关键,能让学习者在公平且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完成知识建构。那么,如何使游戏规则具有制造惊喜和掌控课堂的效果?
案例:五年级美术鉴赏课“传统民居之旅”。
游戏①:“探险资格证”考试。玩家阅读关于我国各地传统民居特征的学习材料,领取“1号任务”并完成。
游戏规则:全员参与“资格证考试”,10分钟后各队交叉阅卷,通关者由队长记下1积分并领取“探险资格证”。
游戏②:角色体验。每队领取“2号任务”——找房子,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信封里,分别附客家围楼、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开平碉楼、西北窑洞、蒙古包、云南傣族竹楼等七个传统民居彩图,玩家要根据信封内所述民居特点,找到对应的民居建筑,贴在对应的任务单上。
游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七个任务单的探险队可在积分排行榜上加分,未能完成任务单的探险队根据合作情况酌情得分。
游戏③:各队阅读关于七个传统特色民居名称及主要分布地区的学习材料,根据问题按动抢答器,最先亮灯的探险队在黑板的中国地图上贴上对应的民居彩图。
游戏规则:“闯关”成功的“探险队”得1分。
游戏④:各队根据以上三个游戏的收获填写学案。
游戏规则:闯关成功后该队获得“抢答器使用权”,晋级下一关。
游戏规则不明确,不仅会使任务链中的任务冲突失控,也容易让学习者在游戏中进行恶性竞争,合作更无从谈起。而在本例四个小游戏形成的任务链中,游戏规则明确,能有效培养学习者的规则意识。
结语
将任务链贯穿课堂始终,使其与虚拟情境、任务靶向、游戏规则、奖励机制等游戏元素有机整合为有趣的美术鉴赏游戏,可使学习者的审美体验走向纵深。这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病,即学习者在鉴赏时,只停留于画面所呈现的内容,不了解对于构成作品魅力的元素如色彩、线条和光影等的运用原因,不能自发地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索,难以理解每一幅美术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除此之外,任务链的层次性、递进性等特点,对训练学习者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和逻辑性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任务链的应用直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韦巴赫,亨特. 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M].周逵,王晓丹,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