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2023-10-27 18:59谭越文柯章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8期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肝功能

谭越文 柯章明

【摘要】  目的    分析單纯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鄂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实际治疗方法划分组别,对照组(50例)接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50例)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基础上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治疗前后肿瘤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比对照组(82.00%)高(P<0.05)。治疗前2组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2组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理想,可显著提升患者功能状态,值得应用。

【关键词】  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术;中晚期肝癌;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8-005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8.019

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及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多由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肝硬化等因素引起。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原发性肝癌年平均发病例数高达423 000例,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就肝癌发生及癌细胞转移角度来看,肝癌的恶性程度较其他恶性肿瘤更高,发生转移的风险亦相对较高,同时早期肝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后已被定义为中晚期肝癌[2]。中晚期肝癌的典型症状包括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进行性肿大)、黄疸晚期出现、肝硬化征像、肝内血行转移等。临床相关数据显示,中晚期肝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40%。肝癌患者需尽早接受相关治疗,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周期[3]。伴随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对中晚期肝癌研究的深入,针对中晚期肝癌的相关治疗体系日渐成熟,为临床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针对中晚期肝癌应用率较高的2组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主要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该技术单一实施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近年来临床开始将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术联合实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内科介入治疗术,具有微创、见效快等特点[4]。鉴于此,本研究筛选出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对象,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鄂州市中心医院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启动时间为2021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1月,以实际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44~76岁,平均(63.74±7.12)岁;肝癌分型为肝细胞型15例、肝胆管型20例、混合型15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46~78岁,平均(62.72±7.04)岁;肝癌分型为肝细胞型17例、肝胆管型18例、混合型1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5]中关于中晚期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病灶数量≤3;肝癌肿瘤直径<7 cm;可完整提供本研究所需相关资料。排除标准: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术治疗禁忌人群;合并凝血相关疾病者;合并其他系统危急重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在患者股动脉处实施穿刺插管,对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进行显影,观察肿瘤的体积、所处位置及周围组织附着情况,随后经过导管注入顺铂、表阿霉素及吡柔比星与碘化油的混合物,在动脉血管近端使用明胶实施栓塞。

观察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基础上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手术时间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1周后,具体如下。治疗仪器选用LDRF-120S多级射频消融仪,依据影像学检测的肿瘤大小设置射频消融仪工作频率,随后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将电极针由肿瘤长径插入至肝癌肿瘤病灶底端,将射频功率调整为135~150 W ,工作时间控制为18 min。治疗过程中,明确控制对射频消融范围,充分避免对胆道及周围相关脏器组织的损伤,治疗时间达到18 min后退针,退针时保证针尖温度>90 ℃,在预防创伤出血的同时达到针道消融目的,保证消融范围>病灶边缘0.5 cm。

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保肝、止血和抗生素等治疗措施。保肝药物选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内蒙古福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11,0.5 g×48 片),口服,2.0 g/次,3 次/d;抗生素选用头孢拉定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0938),口服,0.5 g/次,3 次/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对比2组近期疗效。参照《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6]将本次研究的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CD)、疾病稳定(PD),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持续时间>1个月、部分缓解病灶面积缩小范围>30%,持续时间>1个月、疾病进展病灶面积未发生减少或出现增加、疾病稳定病灶面积缩小范围≤30%,持续时间>1个月。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2)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肝功能指标波动情况,包括AST、ALT、TBIL。实施肘静脉采血,检验科工作人员对所采集的血液样本实施离心操作,检验采用全自动生化仪MAGICL6800(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21137)对采集标本进行检验。(3)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肿瘤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7]。该量表将肿瘤患者功能状态分为10个评分等级。0分为死亡;10分为危重,临近死亡;20分为病重,需要住院与积极的治疗;30分为生活严重无法自理;40分为生活无法自理,需特别的照顾与帮助;50分为常需要他人照顾;60分为生活大部分自理,偶尔需要他人帮助;70分为生活可自理,但无法维持正常生活与工作;80分为勉强进行生活活动,有一些症状于体征;90分为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于体征;100分为正常,无症状与体征。得分越高则功能状态越好。(4)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選择SPSS 22.0软件对研究内全部数据实施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测,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波动情况对比    治疗前2组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肿瘤患者KPS评分对比    治疗前2组KP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肝癌是肿瘤医学科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中晚期肝癌患者一般病灶直径较大,癌细胞已发生淋巴转移与远期转移,肝功能大幅度丧失。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较低,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8]。

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是针对中晚期肝癌应用率较高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治疗主要基于肿瘤细胞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的特性。临床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超90%均来自肝动脉,该治疗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缺氧,最终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坏死的治疗目的[9]。该治疗经动脉注射化疗药物能促使肿瘤细胞受到化学毒性、缺血/缺氧的双重打击,同时该治疗能提升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但就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实际情况来看,中晚期肝癌患者仅依靠该手术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原因可能在于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局部区域缺乏血供、病灶面积较大[10]。随着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近年来临床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将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术联应用,其治疗效果在临床诸多文献中均有提及。张炫等[11]明确提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优于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纯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影响程度低,安全性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结果提示,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术在中晚期肝癌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射频消融术是指在超声、CT等影像学技术辅助下,将射频消融针插入到肝脏肿瘤内,随后利于高频电流促使针头接触部位肿瘤组织失温,从而杀死周围肝癌细胞[12]。射频消融术工作原理是射频波透过组织时创造出阻抗,可激发细胞内产生等离子振荡,离子对碰撞击产生热量,热能积累超过组织细胞的耐受而引起细胞热凝固死亡,即细胞被破坏的原理在于胞浆质线粒体酶以及核酸组蛋白复合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当肿瘤细胞加热至45~50 ℃时,细胞内蛋白质产生变性,细胞的双脂膜被溶解导致细胞破坏,射频产生的热量达到60 ℃以上时,可达到完全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同时使肿瘤周围血管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射频消融术具有疗效确切、微创等诸多优势,将其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实施实现了血行栓塞与射频消融肝癌细胞的双重靶点结合,故观察组最终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3-14]。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具有保障。虽然射频消融术联合应用具有以上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治疗流程中还需侧重对细节的把控。注意初始剂量的消融治疗;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确定肝脏肿瘤的形态、大小、数量、发生部位;充分考虑肿瘤病理学是否存在包膜;充分考虑肿瘤局部血流情况,注意血流丰富组织存在的“冷却效应”[15]。

综上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是中晚期肝癌优质的联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且安全具有保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艾志国,程玉,张旭.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巴塞罗那B期肝癌的临床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4):17-19,26.

[2]    刘松,王霆,靳剑.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AFP-L3、GP73、AFP、γ-GT的影响[J].医学综述,2021,27(16):3309-3313.

[3]    李本科.TACE序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J].肝胆外科杂志,2020,28(2):129-132.

[4]    张浩,仲富瑞,程宦立,等.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1):35-4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4):367-388.

[6]    蔡其君,尚靖杰,弓健,等.免疫治疗相关的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纵览[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21,45(2):111-117.

[7]    张贻庆,崔贵医,杨磊,等.肝肿瘤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其对血清AFP、CEA、CA125水平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8):1316-1319.

[8]    张鸣镝,白诺,王喜功,等.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7):819-822.

[9]    刘佳,刘俊,朱坪.射频消融辅助改良ALPPS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2,14(1):89-93.

[10]    刘群轶,杨广宁,余国政,等.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J].癌症进展,2022,20(3):256-259,277.

[11]    张炫,李晓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5):29-32.

[12]    陈杰,赖钊,卿小松,等.射频消融术后应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XCL13及LTBP2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4):640-645.

[13]    董立朋,黎璐璐,谭龙,等.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癌症进展,2021,19(16):1661-1664,1700.

[14]    莫灿荣,王金林,黎伟忠,等.二甲双胍口服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9,59(34):14-17.

[15]    卢斌,董科,翁文超,等.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22,44(16):1710-1713,1730.

(收稿日期:2023-06-11)

猜你喜欢
射频消融术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致心肌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与单纯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对比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胺碘酮对复发率影响的研究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合理选择与临床评价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