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对策与实践路径

2023-10-27 09:01:10杨高伟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师范生实践教学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培养面临着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生核心素养有待提升、实践教学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就迫切需要高校树立实践导向,优化课程结构;锚定专业认证标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一中心双平台三反馈”实施方案,探索新时代下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对策与实践路径,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关键词:专业认证;师范生;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变化,迎接资源供给侧改革的巨大挑战,成为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打造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因此,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师范教育发展背景

探索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就新时代如何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学界、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和实践,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旨在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当前师范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办法》为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师范生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根本遵循。

二、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课程设置应该符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这里以笔者所调研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为例,其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含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总学分为14学分,低于专业认证标准中要求的“不低于总学分的10%”。同时,在实践课程设置上,开展实践教育学时未达到相关要求(不低于18周)。有学者提出,加强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当前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过于重视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忽视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相结合的问题。

(二)学生核心素养有待提升

有学者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等维度构建了大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师范生不仅要具备自主学习、沟通交流、文字表达等基本素养,还应该具备未来走上职业岗位(即幼儿园或中小学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如心理学、管理学、艺术审美等基础知识,并掌握一些特殊的技能。师范教育是专业性教育,具有突出的行业特征,其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创新能力转化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当前,师范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对概念理论和规律原理的讲授,缺少对高等教育最新改革研究成果的引入与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师范生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例如,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地方院校基础教学设施建设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调查显示,当前师范生在信息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实践教学资源供给不足

实习实践资源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实习场地、教学设备、图书馆、技能训练中心、微格教室、智慧教室等,软件资源包括师资队伍、文化氛围、规章制度等。依据《办法》规定,笔者在走访中发现,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着硬件设施不完善、实习指导教师较少、师生比例过大等问题;同时,学生对微格教室等信息化设施的认識也有待提高。

三、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对策

(一)树立实践导向,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是决定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切入口、着眼点。针对师范类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必要对专业课程及其安排进行优化。一方面,在课程结构上,新建本科院校要牢牢把握教育教学原则,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依据《办法》规定加大实践学分、学时比例,课程安排上应符合相应学段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接高等教育教师需求,重构课程体系,采用“倒推式”设计思路,及时调整课程内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适应度和效果满意度。

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有机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有”好老师、师德修养等教学内容,在扎实做好“三字一话”等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成果,汇总并梳理中小学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及时完善和更新学生的授课内容,确保学用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构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多样化课程体系。

(二)锚定专业认证标准,提升核心素养

《办法》规定的各学段教师培养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新建本科院校需锚定专业认证标准,聚焦教师核心素养,贯穿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思路,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提高教师核心素养,优化培养体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定位,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融合度,避免课程理论学习与就业见习实践相脱离。二是提高开放性,即在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采纳中小学用人单位、实习单位、校友等利益相关者给出的建议和意见,共同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等。

(三)更新人才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针对实践环节薄弱、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结合所调研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实况,构建“一中心双平台三反馈”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提升体系。“一中心”是指以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为中心;“双平台”是指校内师范生技能训练平台和校外职前体验平台相结合;“三反馈”是指校内见习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和学生等三方主体深度参与师范生技能训练提升与评价反馈,聚焦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发挥“双平台”协同育人作用。

1.打造实践技能提升“双平台”。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力度。以笔者所调研高校为例,在校内硬件设施建设上,建立有校内师范生實践教学能力实训中心,重视实践场地规划。学校专门规划3000平方米的区域建设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分设普通话训练测试室、智能化粉笔字训练室、毛笔字练习室、微格教室、授课展示厅、智慧教室等,以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场所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统筹全校各专业师范生在校内完成实训实习、教学技能模拟训练等教学任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师风采大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校内文化活动。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学校与当地教育部门、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度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顶岗实习、跟班见习、公开课展示等形式,确保大部分师范类学生实现“实习有学校、见习有导师、成长有机会”的整体教学目标。依托校地共建项目,双向发力,合作共赢,打造好校内外实习、实践技能提升平台。

2.完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教师职业具有严格规范的准入标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离不开校内外的实习、实践,新建本科院校要提升师范教育办学质量,就必须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特别是在教育见习、实习环节,应该逐步完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一是制定师范生校内见习的督导流程与方案,细化校内见习标准,按照考核标准,不断改进、完善师范生培养过程性评价机制;二是重视校外实习导师对师范生的考核遴选,加大对师范生实习就业的指导力度,提高校外实习导师对师范生见习任务的考核权重,不断提升师范生职前体验感。发挥校内外“双导师”指导、评价的重要作用,全方位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技能。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主力军,需要勇挑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时代重任,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一中心双平台三反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实现师范生校内职前学习与校外职后实践一体化的实践路径,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顾健辉.切实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J].教师教育论坛,2014(1).

[2]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3]周晓静,何菁菁.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从理念到实践[J].江苏高教,2020(2).

[4]梁福成.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责编:勉 耘

基金项目:河南省2020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路径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020-JSJYZD-073);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编号:2021SXHLX030)

作者简介:杨高伟(1983— ),男,信阳学院副教授,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民办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师范生实践教学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计算机教育(2016年9期)2016-12-21 01:03:27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11:02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2:01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5:15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教育(2016年6期)2016-07-06 23:44:0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15期)2016-03-25 0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