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3-10-27 09:01:10朱齐亮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载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学生受众群体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思政元素易于挖掘等优势。本研究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优势分析的基础上,从育人元素挖掘、知识结合方式、课堂展现方式、考核融入方式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近年,各高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开展各学科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主要是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体系组成、网络通信原理、网络各层工作原理、网络应用原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网络维护、时下流行的网络技术及应用等基础性、综述性、前沿性计算机网络知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是一门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整体了解的公共基础课程。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建设以专业课程为主体,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将理想信念、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奉献精神等思政元素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促进知识与情感交融、理论与情怀并行、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相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各学科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积极寻找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并将这些育人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传授中,从而对学生实现思想价值引领。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探索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持有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随着5G核心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显著优势。

(一)学生受众群体大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受众群体广。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更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期望更高;同时,各专业创新发展都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密不可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

(二)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一些新的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网络术语、网络语言及网络应用,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的网络技术和应用成为学生交流的话题。如果学生缺乏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就很可能成为“out”的对象。在课程教学中对网络知识的普及、对前言知识的介绍和对网络新兴术语的解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积极性。

(三)思政元素易于挖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以综述性、基础性内容讲述为主,授课内容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全球信息科技的焦点,社会关注度更高,产生的效应更明显,与国内外形势的结合也更紧密。在这样的背景下,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方向和渠道更加多样化,使得该课程更容易与思政教育进行衔接。此外,不断涌现的社会热点也能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案例。

三、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是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并以合理的方式将这些育人元素与专业知识点进行融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做好育人元素挖掘、育人知识结合、展现方式设计及考核过程融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育人元素挖掘

在课程准备阶段,任课教师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主要论述,紧密结合时代热点,挖掘网络技术相关的育人元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如将“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深化国际合作,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等元素融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同时,体会党和国家对网络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視,以及国家在计算机网络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国际大事、时事热点,如,棱镜门事件、孟晚舟事件、5G技术等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共鸣;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根服务器、网络协议、网络交流、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知识点又能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工匠精神、安全意识等育人元素紧密衔接。此外,网络上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热点、舆论,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变化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二)结合方式探索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巧妙结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生硬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不仅起不到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而且可能会对专业知识的讲授产生不利的影响。所谓巧妙的结合就是要能自然合理地把思政元素引出来、讲出来,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做好育人元素挖掘的基础上,厘清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关系,建立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设计故事主线。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主要论述,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情况,特别是对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情况的宏观指导和思想引领,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历史上的浓重一笔,更为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指明了方向。该元素可以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在课堂设计中可以通过讲解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再到高速发展阶段,引出全球对计算机网络的重视,最终将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当前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建设和学生分享,让学生了解我国网络技术在起步晚的情况下取得的斐然成绩,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其他相关知识点也都可以利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让育人故事讲的更合理、更自然。本课程部分知识结合方式设计如表1所示。

(三)课堂展现方式创新

课堂展现方式是教师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关键环节。高效的课堂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简单地照本宣科不仅起不到思想价值引领的作用,还会让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大打折扣。因此,课堂展现方式无论是对专业知识传授还是课程思政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00后青年大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堂展现方式自然不能陈旧呆板。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减少单一化讲授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引入知识检索、前沿调研、课堂演讲、学习交流、专业知识辩论等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课程吸引力。计算机网络课程由理论讲授和实验课程两部分组成,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参与的同時,用心体会团队的力量、创新的魅力以及网络技术发展对其专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考核环节融入

为了进一步增强育人效果,检验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笔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考核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由传统的以选择、填空、问答为主的卷面考核,变为课堂考核与卷面考核相结合,并在卷面考核中增加思政内容。课堂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及对思政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卷面考核设计开放式的思政与专业相结合的论述性题目,引导学生对当前国内外网络热点问题和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深入思考,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2021年的卷面考核中“……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请你谈一谈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请结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的致贺信内容,谈一谈你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认识”等题目,充分结合课堂教学中融入的思政元素,给学生留下深入思考的时间,在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概况认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促使其学会站在政治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四、教学成效评价

为了检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笔者在完成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后,组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0级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共173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9%的学生赞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82.1%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其背后的故事、规律以及体现出来的精神非常好,另有7.5%的学生认为比较好;有79.8%的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对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中,有95.4%的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较前一年87.2%的授课满意度有明显提升。结合学生的评价可以看出,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巧妙与知识点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礼。同时,在课堂中引入思政元素,能够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授课效果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课堂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借助学生受众群体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思政元素易于挖掘等优势。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授课教师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以合理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价值引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许耀元.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智库时代,2020(3).

[2]王晓,郭银章,潘理虎,等.基于“课程思政”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办公自动化,2020(1).

[3]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4]刘艳.课程思政背景下“电子商务”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导刊,2021(34).

责编:勉 耘

作者简介:朱齐亮(1982— ),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应用、服务计算。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有线电视网络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