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扩壮
歌谣自古就有,孩子们往往是在歌谣的伴随下长大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古代启蒙书,均采用歌谣体,千百年来受到欢迎,时至今日仍受追捧。可见,歌谣体教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光大。近年来,我们结合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小学德育歌谣化,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品德、形成良好习惯为目的,创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将德育歌谣融入各类游戏活动,寓教于玩,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为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
一、准确把握德育歌谣的特点
德育歌谣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成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欣赏趣味创作的;另一类是由儿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行创作的。德育歌谣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性
德育歌谣的内容紧贴校园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校园歌谣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回归于学生的生活,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小事,为学生所了解,也容易被学生创编,更容易在学生中传播。
2.可传唱性
德育歌谣文字押韵、简短精练、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好听好记,使德育目标具体化、生活化,简明通俗。孩子们生来爱唱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自主编唱。所作歌谣以“短”为主要特征,一般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便于记忆,容易传唱。
3.内容广泛性
德育歌谣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内容有爱党爱国、勤俭节约、尊敬父母、崇尚科学、文明礼貌等,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重在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具体来说,有关于学校文化、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有关于日常生活、交通安全、饮食安全、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有关于卫生保健、个人健康、环境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有关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有关于文明礼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等方面的,等等。
4.体裁多样性
德育歌谣的体裁有抒情性的、叙事性的、议论性的。关于抒情方面的主要有爱国爱校的歌谣,关于叙事性歌谣主要是反映学生的生活、学习等,议论性歌谣的内容一般为学生对某件事物或某人的看法等。
二、拓宽德育歌谣的发展空间
传统的德育重灌输,以硬性规定和说教模式为主,而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为此,我们以枣庄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德育歌谣化实践探索”研究为契机,着眼于让学生伴着德育歌谣健康成长,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在结合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积极进行德育歌谣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小习惯成就学生的大未来。
1.将德育歌谣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课堂是德育歌谣教育实施的主渠道。语文、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制、音乐、美术等科目,包含了许多德育歌谣的教学内容,数学、科学、体育等科目,也蕴含着一些德育歌谣的知识点。比如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编写了《东北三省歌》:“东北三省黑吉辽, 冬季漫长雪花飘。地形主要是平原,黑土肥沃又富饶。人参鹿茸与貂皮,驰名中外是三宝……”把若干知识要点编成一些顺口溜式的歌谣来背诵,比枯燥地照背原文容易得多。
2.将德育歌谣与习惯养成相结合
我们尝试把歌谣教育与点点滴滴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围绕“安全卫生文明礼貌”“勤学守纪创新进取”“爱国守法勤劳孝敬”等方面,发动学生收集、摘抄、诵读、吟唱和创作歌谣。如《上课规范歌谣》中的“课间到,书摆好,铃声响,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让学生懂得这是上课规范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歌谣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了自身的行为习惯。
3.将德育歌谣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我们先后开展了“八荣八耻”、廉政文化进校园、学习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歌谣创编活动。此外,我校还编写了《学歌谣践善行》校本教材,包括“创建文明城歌谣、核心价值观歌谣、文明上网歌谣、七好歌谣、五爱歌谣、向善篇、礼仪篇、勤学篇、安全篇、规范篇、健康篇、教育文化”等内容,主要形式为朗朗上口的养成教育歌谣,改变了以往对小学生呆板教育的说教模式,使常规养成教育充满了童趣,让学生在诗意中健康成长。
4.将德育歌谣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完全小学,坐落在古滕国腹地。为此,我们挖掘传承“滕小国”文化资源,确立了“向善育人 为善兴学”的办学理念,梳理提炼了歌谣式的“三风一训”,让学生熟记成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编写了《党村小学向善三字歌》,让学生在自由哼唱时,便在心里悄然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我们利用课间活动组织学生将歌谣融入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戏中,边玩边吟边诵边唱。同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传唱学生自编的歌谣,丰富课间活动,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创新德育歌谣的操作流程
1.学唱歌谣
学校以社团为阵地,开设专门的语文活动课、班队活动课,介绍游戏歌、问答歌、谜语歌、绕口令等,引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歌谣世界。学校组织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搜集歌谣,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学校云平台、宣传窗、校报、板报等,向学生推荐健康向上的传统歌谣和新编歌谣,并通过“校园网+”向学生推荐有关的歌谣网络资源。
2.创编歌谣
学校开设深入浅出的歌谣创作课,向学生介绍各种歌谣的特点。歌谣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反复、设问等。由仿到创,引导学生自编歌谣,不苛求押韵等规矩,只要句式比较整齐、朗朗上口就可以。
3.传诵歌谣
鼓励学生做传播绿色歌谣的“金话筒”,高年级队员与低年级队员“大手拉小手”,给他们教歌谣;引导学生“小手牵大手”“牽手同行”,回家把学到的歌谣背给家人和邻居小伙伴听。在校内,结合各学科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诵新歌谣;定期组织学生在中队课上举行歌谣朗诵赛,以诵生情,以情促行;举办新歌谣板报展;举办“新歌谣朗诵会”,把新歌谣排成节目,配以音乐、舞蹈、小品等形式,边玩边诵边演。
4.征集歌谣
通过对歌谣的创编与传诵,学生对如何创编歌谣已有了一定基础,学校定期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歌谣,让学生积极自编、自排。在征集结束后,学校将师生创编的歌谣与向社会征集的德育新歌谣合编成小册子,作为校本教材发放给各班级,将歌谣课纳入校本课程,每周开设一节歌谣课,真正让德育歌谣唱响校园,陪伴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姜屯镇党村小学)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