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与探究

2023-10-25 09:29孙宇琳
新校园 2023年9期
关键词:段落乐曲音乐

孙宇琳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实施审美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培养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审美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高中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求”。中国古典音乐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脉,理应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教学中得到强化。本文以中国古典器乐曲鉴赏为例,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中国古典器乐曲,有很高的形态美感和审美教育价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中国古典器乐曲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课后也很少去主动地欣赏它,更谈不上推崇了。笔者总结了原因:一是由于这类乐曲创作年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大距离,理解起来困难。二是有些作品常常以独奏的形式,演奏较大的篇幅,学生感到形式单一、枯燥。三是学生对作品的文化理解不够深刻,不能真正领悟乐曲中的高雅气质、人文情怀等,因而不能产生审美愉悦感。本文针对高中学生目前的音乐鉴赏课情况,结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谈谈自己对中国古典器乐曲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一、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古典器乐曲的时代人文内涵

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优秀的古典器乐作品是对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在古曲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是先介绍时代背景、作曲家,然后开始听赏曲目。这样的设计看似了解了作品的历史背景,其实并没有把音乐作品和历史人文内涵真正地融合起来,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是与历史时代背景分割开的。怎样才能把音乐作品融入时代背景中进行鉴赏,让学生在作品中深刻感受到历史文化、理解时代人文内涵呢?笔者以《酒狂》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探究。

初步听赏古曲《酒狂》,并设置问题:“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有什么特点?”这是引导学生从演奏乐器的特点,自然地进入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的探究。古琴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弹拨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广泛应用。古琴音色深沉、幽远;散音浑厚刚劲,泛音清越飘逸,按音细腻圆润。古琴音乐在审美上有一种内向型的特点,它擅长自我表现。正因为如此,古琴在古代社会中,主要的社会功能不是为他人表演,而是以陶冶性情为主要目的的自娱,这也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复听作品,从旋律、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分析乐曲特点。全曲采用三拍子,低音无流动感,乐句多重复,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请学生根据音乐特点,结合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发表见解。这是从乐曲的旋律、节拍节奏特点出发,让学生探究原因——原来音乐是刻画了作曲家醉酒后,迷离恍惚、步履蹒跚的神态。作曲家阮籍是三国时代的文学家,东汉至晋,社会变革较大,动乱频繁,不少文人为了逃避现实,常常“托兴酗酒,以乐终身之志”。

接下来学生唱、奏作品,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并试着写段小乐评来阐述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或时代特征。然后再找找同类型的中国器乐曲(不限古曲),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探究学习反馈:“阮籍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黑暗岁月。统治者政治上腐败欺诈,经济上巧取豪夺,生活上荒淫放荡,使得社会矛盾极其尖锐。作曲家创作《酒狂》这首乐曲,并不是玩世不恭,而是包含了相当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有学生找到了近代作曲家刘天华的作品二胡独奏曲《病中吟》,乐曲时而幽咽浅吟,时而悲愤激昂,时而深情诉说,时而呻吟叹息。作曲家曾说,《病中吟》不是身体上生病,而是心中苦闷如病。乐曲反映了作曲家在黑暗的旧社会感觉内心苦闷、彷徨,要寻求出路的思想感情,与古曲《酒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了解乐器与时代文化特征、探究器乐曲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再到写乐评、找同例的教学反馈,可以感受到学生把对时代人文内涵的理解真正融入作品的感悟之中。通过古典器乐曲的教学,让学生探究其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与民族自豪感,使之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二、选取重点段落听赏,演唱和熟悉作品主题,感受作品意境

中国古典器乐曲中,有很多曲目表现了重大的历史题材,篇幅长、思想感情深刻。如果把一首乐曲完整地听赏下来,一节课的时间几乎用尽,这样的听赏是没有效率的,学生也不知乐曲所云。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必须多遍完整地听赏曲目,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乐曲特点,选取重点段落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听赏。

例如,《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战场画面。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认真聆听古曲《十面埋伏》,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乐曲描绘的场景,以及琵琶高超的表现力。笔者选取了其中三个段落,让学生进行鉴赏。

全曲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个段落组成,描述了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旋律激昂高亢、节奏铿锵有力。教师选取其中一个段落进行鉴赏即可。第二部分笔者选听了“九里山大战”这个段落,结合视频演奏进行鉴赏。因为这个段落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这段音乐中运用了琵琶多种技巧手法,描绘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琵琶对喧嚣激烈战斗音响的模拟十分出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曾说:“我演奏《十面埋伏》时,是用四根琴弦,和十万大军打仗。”要感受琵琶高超的表现力,这个段落的听赏不能省去。第三部分包括“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几个段落。后三段在很多版本中都省略了,所以笔者选择了“乌江自刎”這个段落进行听赏。这是全曲的结束部分,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对照。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

课堂上选择交战前、中、后三个音乐段落进行教学听赏,既概括了战争发展脉络,又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当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之后,课后会自主地搜索曲目,进行完整地鉴赏;并结合课堂所学与自身观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还会向更多的同学介绍、推荐作品。

古曲的旋律有着无限意境和美感。在鉴赏古典器乐曲的时候,我们不建议过度地解析音乐,而是通过多聆听,多感受,去品味其神韵。演唱和熟悉古曲音乐主题,在进行美感和表现力的鉴赏时,非常重要。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中最主要的乐思,是音乐作品的核心,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具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音意概括较完整的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具有明显的独立性,易于哼唱。主题旋律往往代表了音乐的整体甚至全部,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是音乐作品的精华和灵魂所在,也是音乐发展围绕的中心。在器乐作品中,主题是铺叙、展开或变奏的基础,通过演唱器乐作品的主题,可以加深对主题旋律的印象,从而在聆听音乐时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发展脉络,在进行乐谱文本分析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主题的发展变化规律。

由于主题包含着特定的思想情感和含义,通过演唱主题,可以加深对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的领会,促进对音乐表现意义的理解。音乐鉴赏不但是一种听觉的欣赏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过程。饱含深情的主题,可以唤起人的浓郁情感;感伤悲凉的主题,可以触发人的悲悯情怀;热情洋溢的主题,可以带给人欢乐的感受;梦幻诗意的主题,可以引发人的无限遐想。因此,演唱和熟悉主题,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绪特征,在欣赏过程中投入相应的情感,使听赏者的情感与作品得以共鸣,美感得以升华。

三、加强传统文化理解和艺术精神的感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在中国艺术中有一种“情浓而意远,景清而心淡”的说法,它实际是情和景相即而不相离的一种艺术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是出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寓情于景、情景相即这种情和景的特殊理解之中,它与天地共鸣,与万物合一。在中国传统器乐曲中,绝大多数题材来自山、水、花、鸟,说明中国古典音乐是一种与客观世界相联系的艺术,正是物我统一、情景相即的审美情趣的体现。如古琴曲《流水》《阳春》《平沙落雁》《潇湘水云》等作品,都是以大自然为题材,体现出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特点。“古代作曲家并没有把自己的情趣单纯交付给自然,而往往是借自然之景暗喻人生之情。同时这种自然之景和人生之情之间往往看不到其中的界限,它们是相互消融在对方之中的。”除古琴音乐外,其他器乐曲也有类似的特点。比如箫曲《梅花三弄》,箫用圆润轻柔的音色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曲中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細腻丰富的情感,其幽静典雅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在中国艺术中,情往往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钟嵘所谓的“穷情写物”,刘勰所谓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等,都是中国文人在艺术表现上主张“重情”的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往往是情感表达的自然流露。

中国古典器乐曲还追求“虚”的意境和“含蓄”的表现方式。这与西方音乐采取的实在的音响手段(和声、对位、配器等)和直接的气氛渲染的方法不同。只有增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才能感悟出艺术精神。“虚”,它是在虚和实、有和无之间留给人们心灵更为广阔的感受空间,是一种求得“实”的手段。中国弹拨乐可以说使西方人望尘莫及,其魅力是西方管弦乐器所不能替代的。弹拨乐器在客观上造成了音与音之间缺乏连贯性,但是,正是这种所谓的断断续续的音响连接方式,给中国音乐在表现上带来了独到之处。例如,中国弹拨乐经常使用泛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泛音应该是最纯的音色,从实际的表现上看,泛音具有一种特殊的空泛效果,它能给人一种回荡的感觉,而这种回荡,正是虚和实、有和无的回荡,它能在人们的心灵中回荡、扩展,丰富听众的审美空间。这种“虚”的意境正是“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审美情趣所需要的。

在中国古典器乐曲教学中,学生要自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中国古代音乐,去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领悟艺术精神。通过古典器乐曲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典音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的意象特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解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等特征,品味中国艺术的意蕴,探索传统艺术的创新。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段落乐曲音乐
始乱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音乐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悲伤的乐曲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