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张彦英
【摘要】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而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从六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包括:从认知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抽象思维;从启发性角度出发,创设情境与实例,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从差异性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差异化教学;从探究性角度出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互动性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从实践性角度出发,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拓展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探究;数学素养
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点.随着教育改革和發展,教育者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在这个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并从六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包括认知、启发性、差异性、探究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等,以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教育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认知角度,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抽象思维
认知角度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思考、讲解示范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通过练习和巩固,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用动画或手绘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两个图形之间的连续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连续性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节关于平面几何的课程来说明上述思路.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并向学生讲解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这些图形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这些图形之间的变化.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缩小它,使其逐渐变成一个正三角形,再缩小它,使其变成一个圆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每一步的变化,并帮助他们理解图形之间的连续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这个过程,并让他们解释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以及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简单的问题求解.具体教学内容:第一,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命名;第二,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第三,几何图形的运用.具体教学步骤:第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二,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如线段、角、面积等;第三,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第四,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第五,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些几何图形,并通过探究来发现其性质和规律;第六,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二、启发性角度,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启发性角度是指从启发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启发性角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来体验分数的本质.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节关于分数的课程来说明上述思路.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半个的小球或切成等分的糕点,并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数的加法运算,即将小球或糕点从一个盘子里取出,再放到另一个盘子里,并让他们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每一步操作涉及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比如相同分母的分数加法规则、不同分母的分数加法规则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分数问题,并通过实践来验证他们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本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教学内容:第一,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第二,分数的应用;第三,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教学步骤:第一,引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第二,带领学生探究分数运算中的常见问题,如分数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等;第三,设计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和思考,共同解决分数运算中的一些难题;第四,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分数;第五,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些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并通过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第六,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三、差异性角度,采用差异化教学
差异性角度是指从学生的不同层次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性角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促进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拓展性的教学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体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加细致的教学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节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课程来说明上述思路.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整数加减法运算;其次,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游戏或挑战来探究整数加减法的更深层次问题,比如探究整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加细致的教学指导,并让他们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运算,以及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学习.教学内容:第一,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第二,整数运算的应用;第三,差异化学习的实现.教学步骤:第一,引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第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加深对整数的理解;第三,设计差异化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题;第四,带领学生探究整数运算中的常见问题,如整数的加减乘除等;第五,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整数;第六,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四、探究性角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角度是指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究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探究性角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几何图形,并通过探究来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节关于几何图形的课程来说明上述思路.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何圖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并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几何图形;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图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从中总结出几何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他们用严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性质,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学内容:第一,数学问题的探究方法;第二,通过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性质;第三,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教学步骤:第一,引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数学问题的探究方法;第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几何图形,并通过探究来发现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第三,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加深对探究方法的理解;第四,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并通过探究来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性质;第五,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第六,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使用探究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互动性角度,引导学生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互动性角度是指从学生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互动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探究数学问题.互动性角度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时间计算”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和思考,从而共同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节关于时间问题的课程来说明上述思路.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时间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常见的时间单位和时间计算规则;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和思考,共同解决一些时间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如何计算一段时间的长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最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并对不同的解法和思路进行比较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时间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学内容:第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二,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重要性;第三,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学步骤:第一,引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第三,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些数学问题,并通过交流和协作来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第四,分享小组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所涉及的数学概念;第五,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第六,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实践性角度,拓展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实践性角度是指从学生实践探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具有实践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实践.实践性角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究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比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比例问题,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节关于比例的课程来说明上述思路.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比例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比例运算;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比例问题,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设计一个实际的场景,然后让他们根据比例关系来计算相关数值,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所涉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第一,数学问题的实践探究方法;第二,通过实践探究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性质;第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步骤:第一,引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数学问题的实践探究方法;第二,讲解数学问题的实践探究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数学问题;第三,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实践探究任务;第四,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并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性质;第五,分享小组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所涉及的数学概念;第六,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结 语
文章从认知角度、启发性角度、差异性角度、探究性角度、互动性角度、实践性角度六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优化,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此外,还应该注重合作学习和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梦.“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家长,2022(36):111-113.
[2]王俊.以学定教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29):76-78,34.
[3]米月红.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探析[J].中小学电教,2021(Z2):64-65.
[4]胡晓.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