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敏
201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小门神》正式拉开了追光动画电影的创作历程,纵观其出品的电影作品,从艺术形态、文化符号到故事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其创作的命脉根基。2022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在继承以往影视听表达经验的前提下,通过保留“东方朋克”美学,充分使用中国民间美术元素,构建符合现代审美语境的叙事空间,形成了新的系统性奇观表达。
一、民间美术元素的创造应用
民间美术体现的是传统艺术的文化心理,蕴含了文化信仰、生命哲学和传统艺术美学。动画电影中的美术设计是以统一视觉主题为核心,开展布景设计、道具设计及服装设计的活动。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以精品化创作为导向,采用美术造型参与叙事的创作理念,通过将民间美术元素植入场景造型、人物塑造中,不仅彰显了高超的艺术风格,诠释了本片蕴含的艺术质感,也实现了传统中华美学精神的转译。
(一)水墨构图,彰显独特叙事意境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剧作家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提出:“动画电影作为时空艺术,较美术(空间艺术)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时间使电影在拥有造型空间(画面)的同时,还获得一个戏剧空间(情节)。”①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通过从传统水墨画汲取创作灵感,将水墨画艺术的审美表达、叙事意境与创作题材导入动画电影空间,借助新的视听语言,使影片充满感染力。[1]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延续了追光动画一直以来的创作理念,通过使用大量水墨元素,呈现二维水墨太极图,营造了充满国风韵味的美学空间。二维水墨太极图所展现的内容,不仅是一段20分钟的视听画面与动画创意,也是影片的高潮对决。该片通过将水墨艺术的抽象风格与现代动画CG手段相融合,在创新技术、提升艺术品质的同时,彰显了水墨山水蕴含的丰富神韵和意境,使CG镜头呈现出鲜明的东方质感美学。传统水墨艺术的“留白”技巧与CG动画“以实为主”的呈现方式,经过转化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意境。水墨动画场景不仅表达了深刻的精神寓意,也将杨戬的人物命运与水墨场景相融合,以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拓宽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实现与叙事主题的紧密相连。
(二)扎染元素,塑造具有叙事性的人物符号
学者朱巧倩在《第三空间视域下的动画理论研究》一文中写道:“在动画中出场的现实空间原本就有在现实当中的符号和功能。”②在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使用具有符号特征的民间美术元素,不仅暗示了电影的空间属性,也借助叙事符号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观众的叙事认同,实现了对电影空间的心理映射。[2]人物造型具有叙事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通过对民间美术符号进行提炼及应用,将其与人物性格相融合,实现了文化符号与电影表象的完整统一。影片中,杨戬用一块头巾来遮盖住瞎了的第三只眼睛,这块布是经过扎染技术加工的布。此外,杨戬的外袍也使用了扎染元素。扎染是中国传统手工染色技术,通过使用線捆绑织物再染色,从而获得特殊图案花纹。该片叙事时间为魏晋南北朝,扎染是当时社会较为流行的手工染色技术。选择扎染元素,不仅符合时代语境,也为杨戬人物性格塑造提供了支撑。为了突出“三界第一美男”的造型特征,通过将扎染与逍遥白衣相结合,在传递杨戬“闲适”性格的同时,实现了传统美学特色与时代感的生动融合。杨戬作为神界人物,白衣上的“云气纹”,既反映了逍遥自在的人物性格,也为观众呈现了独特的中式审美意境。该片通过利用扎染符号的文化属性,采用忠于文化本质又再创造的叙事方式,对杨戬的人物造型进行合理设计,用“以形写神”的修辞手法,使人物造型转化为情感意象,形成了基于造型的主观真实。
(三)古风场景,延伸封神世界的时空场景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剧作家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作为语言》一书中认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因素,它是电影的原料,但也已经是一种特别复杂的现实。”①场景画面是动画电影叙事的重要载体,也是凸显民族特色、彰显人文意蕴的关键要素。意境是艺术作品描绘的场景景象与思想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也是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3]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在构图、造型设计及色彩搭配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民间美术元素,以浓厚的东方美学特色,彰显了民族化、人文化的美术风格,形成了独有的美学神韵。蓬莱、方壶、瀛洲三大仙岛都来自古代神话,由于相关信息较少,该片从古代建筑中找寻设计灵感,围绕叙事内容及剧情需要,营造了新颖、独特的叙事空间。蓬莱仙岛是现代科技感较强的空间,其中不仅有大量奇怪建筑,还有现代飞船等。该片通过巧妙利用叙事场景,使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幻场景形成有效对话,让观众获得更加新奇的视觉感受。方壶仙岛是繁华的“不夜城”,这里灯火通明。在瀛洲仙岛场景设计时,通过以敦煌月牙泉为创作灵感,设计了沙漠中高耸入云的阁楼。杨戬师门所在的玉泉山则以太湖石为核心,通过设计一座座耸立于云雾之中的山峰,为观众呈现了极为空灵的叙事意境。该片通过设计视觉风格迥异的蓬莱、方壶、瀛洲三大仙岛,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中式美学风格,延伸了封神世界的时空场景。
二、民间美术元素的艺术表达
民间美术是我国社会文化现象的生动缩写,也是千百年来生活文化的艺术传承。将民间美术元素以合理的方式应用于动画电影创作之中,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内容、表现形式,也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时代载体。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在继承、借鉴追光动画作品审美趣味、创作理念的同时,发挥民间美术元素彰显的表现优势、精神意蕴和人文审美,将创作主题与叙事美学有机融合,实现了基于民族特色的艺术化表达。
(一)叙事空间的现代化“折射”
学者薛晋文与冯昊雯在《跨越影视创作年轻化审美“陷阱”》一文中提出:“事实证明,经典作品没有在年龄分层方面预先划界,通常能够满足老中青受众的普遍欣赏需求。”②随着我国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逐渐向全龄化覆盖,其美学品格逐渐从卡通风格向“国潮风”升级,通过利用最新的动画技术,使用具有中国风的美术元素,借鉴好莱坞叙事风格,诠释时代审美,从而营造契合大众审美趋势且新颖、独特的动画空间。[4]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通过融合飞天洞窟壁画、水墨画等构图样式,创作虚实相伴的叙事空间,既增强了视听美学张力,也诠释了独特的国潮美学意境。水墨画、“云气纹”和扎染技术等民间美术元素被巧妙、合理地融入其中,无论是场景布置、造型设计,还是色彩运用及美学内涵,都呈现出浓厚的民间美学特征。影片通过塑造“蒸汽朋克”美学,将叙事空间与现实场景相融合,让科幻电影的明暗空间与黑色电影的潮湿空间相混搭,使观众真实、真切地了解到民间美术的艺术品格,更好地体会其中彰显的文化意蕴。
(二)叙事内容的艺术化“出新”
中国学者乔晓光在《中国民间美术》一书中,将我国民间美术归纳为活态性、群体性、地域性、承传性、功利性、象征性、共生性、流变性等特征。①我国民间美术是一种“活态文化”,通过回归到具体应用的社会生活情境,考察民间美术的在地性与当下性,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以重塑杨戬人物形象、重述沉香救母故事为核心,将民间美术元素广泛应用于视觉造型的各个领域,其中设计的场景、服装和道具等元素,呼应了故事剧情,辅助了人物塑造,从价值传递到叙事氛围营造,都展现出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该片将故事设定在“商周之战”一千五百年后,讲述天界衰落,杨戬天眼受损,只能靠赏银捕手谋生。一天,他接受一位神秘访客的赏银要去追捕一位少年,而他意外发现这位少年竟然是自己的外甥沉香。通过聚焦现代审美,对杨戬和沉香舅甥两代人“劈山救母”的民间神话故事进行糅合,以温情的故事框架重构神话故事,借助动画艺术的人文意境来感化受众,拉开了神话人物杨戬与动画人物之间的距离,启发观众对真实情感的期待与思考。
(三)人物造型的时代性“出彩”
色彩是动画电影烘托氛围、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及美学理念融入动画电影,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在人物造型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民间美术元素,不仅有助于动画电影更好地表达和展现人物性格,增强叙事文本与现实场景的关联性,使观众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5]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让杨戬走下神坛,以“凡人”的方式,讲述深受各种情感羁绊、被世俗所影响的“平民英雄”,杨戬不再是战无不胜的英雄,只是天眼受损且只能靠“赏银捕手”谋生的“落魄神仙”。“杨戬”是传统封神世界、西游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虽然杨戬的人物角色极具知名度,但是,多以配角或者反派的形象出现,不仅对其缺少重点描述,也未能深度挖掘、触及其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以往杨戬人物形象多为冷漠、不近人情,呈现绝对正面硬气的英雄形象。该片在设计杨戬的人物形象时,注重贴近现实审美语境,摒弃了以往“非黑即白”的叙事逻辑,通过设计具有复杂、矛盾心理的杨戬形象,重点传达了任何时候,都要遵循内心,做出正确选择的叙事观点。
三、民间美术元素的主题呈现
中国美学学者叶朗根据儒家、道家和禅宗等思想,提出了我国美学风格主要有“沉郁”“飘逸”“空灵”三类。①民间美术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和美学依据,也是引发受众产生精神共鸣的重要素材。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以传统美学为创作灵感,注重彰显古风、奇幻的美学品格,通过汲取不同时期的造型设计与艺术结构,细化建模、渲染等动画电影具体制作步骤,取得了辅助剧情叙事、彰显叙事主题等艺术效果。
(一)共情叙事:多元结构的现实隐喻
动画电影是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具有承载精神的艺术特质。在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合理融入民间美术元素,不仅渲染了叙事气氛,营造了更加丰富、立体的叙事场景,也生动反映了人物心理,更好表达了叙事主题,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6]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的叙事内核是人类普遍情感的生动表达,通过立足新的创意点,设置丰满的人物角色,讲述细腻的故事内容,启发观众对叙事主题的哲学反思,巧妙地利用动画艺术的拟人化、假定性,实现叙事表达与情感传递。从叙事外壳看,杨戬与沉香都是“劈山救母”,但是叙事的核心是对亲情的渴望,是为了亲人赴汤蹈火。尽管杨戬在表达亲情时较为克制,但当他知道外甥沉香很小就和母亲分开了,十分理解沉香,并且对沉香成长过程中,没有亲人的陪伴而感觉愧疚。与传统神话故事不同,经过影视化改编,赋予杨戬“人的身份”,也使受众能够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体会神话故事。电影空间不仅隐喻了人物角色内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为剧情矛盾、故事冲突提供了叙事基调。在影片叙事过程中,通过使用具象的民间美术符号刻画叙事基调,诠释具有人文特色、民族色彩的动画意蕴,使故事剧情推进与民间美术的美学内涵形成有机关联,最终达到共情叙事目标。
(二)审美建构:文化符码的视觉映现
苏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爱森斯坦提出:“电影表现手段的所有因素,都应当作为剧作因素而参加到影片中来。”②民间美术表现形式极为多样,除了象征、夸张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包含了色彩搭配、图案纹样等元素应用。让美术造型参与叙事,将民间美术元素转化为视觉造型,不仅丰富了影片《新神榜:杨戬》的创作灵感,也诠释了独特的美学理念。婉罗是巫山神女,是杨戬母亲的姐妹,也是一名擅长舞艺的仙姬。婉罗的“飞天舞”场景参考、吸收了敦煌的飞天壁画元素,而角色服饰、建筑风格和家具制式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婉罗手中铜镜上的花纹,使用的是“云气纹”。这是盛行于我国汉魏时期的一种传统装饰花纹,通过采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寓意象征着如意、高升。云气纹的应用,是追求内在审美的生动体现,也是大众审美从形象美学向艺术方向发展的体现。婉罗的头饰使用的是汉魏时期的“花树状金步摇”,头饰整体设计精巧、造型精美,金叶薄如蝉翼,佩戴者走路时,一步一摇,叶片随之颤动,如同盛开的金花。金步摇制作过程复杂,其中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应用金银器的制作技术,还要具备人文历史、艺术审美等知识。在造型设计、装饰搭配上,“花树状金步摇”使用了大量文化元素,比如:花朵、树形等意象,都是传统美学的生动展现。动画电影的源头是想象力,通过采用现代绘制手段,将传统文化符码转化为运动的视觉影像,打破了现有形式载体的外在约束,流露出独特的意境之美。
(三)留白艺术:思想题旨的隐喻表达
美国电影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①留白是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有意预留空白,使观众获得自主想象、思考理解空间。在“国风潮”审美语境下,创作动画电影作品时,要以民族精神为叙事主脉,把握民间美术的文化深度,通过汲取民间美术蕴含的独特美学,营造充满人文哲学与精神意义的镜像世界。[7]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延续《新神榜:哪吒重生》的视觉风格、技术设定,通过设置“混元气”“飞船”和“霓虹灯”,营造了全新的神话世界。电影是艺术表达的方式,美术造型作为电影叙事、创作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道具及场景设计,还是人物造型,都需要創作者将个人对现实生活的实际体会、感悟进行理解,并据此创作、设计出有独特美学质感的视听画面。该片一开场,杨戬就带着慵懒的口琴声出现。使用口琴,是杨戬诙谐幽默的性格体现。通过合理设计视听场景,以美术设计来辅助叙事,揭示杨戬行为举止背后的潜在意义,隐喻了杨戬人物性格、个人命运的本质变化。在杨戬、沉香、瑶姬等人被困在太极图的叙事段落中,通过采用3D渲染的水墨艺术,生动表达了人物向亲情成长、自我寻找的复杂内心世界。
结语
追光动画以现代语境为基础,通过融合多元美学,对神话故事进行重新解构,对神话人物进行重新塑造,在营造新的视觉风格基础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力量,最终形成新的神话世界。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以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艺术化,杂糅民间美学的艺术理念,在重构神话世界、重塑杨戬人物形象的同时,实现了民间美学的生动回归。面对新的审美语境,在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应以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审美趣味为导向,通过合理选择、挖掘民间美术元素,再以合理表达、文化再现的方式,为观众呈现情景交融的意象空间,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强,乔慧.21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性、现代性与工业美学[ J ].民族艺术研究,2020(05):29-37.
[2]孙萌.智慧与忧伤的画笔——回望张光宇《大闹天宫》动画电影美术设计[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02):194-198.
[3]林琳.走向共情的意指叙事——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嬗变[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08-117.
[4]李艳,曹旭婷.电影美术的银幕书写——以《革命者》的“意象之美”为例[ J ].电影评介,2021(21):110-112.
[5]郭勇健.从“去美学”到“返美学”:本雅明电影理论再审视[ 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62-69+125.
[6]马茜.4K动画电影《天书奇谭》:技术赋能之美与经典再现之思[ J ].电影评介,2022(09):80-83.
[7]王萌.论影音介质融合中的传播功能实现——基于“十七年”美术片音乐交响化[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05):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