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视觉隐喻、人物谱系与精神投射

2023-10-24 04:14周博刘春燕
电影评介 2023年15期
关键词:国乒体育精神书写

周博 刘春燕

体育题材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讲述了1992年到1995年,从意大利归来的主教练戴敏佳带领国乒五虎,成功在天津世锦赛上绝地反击、再回巅峰的故事。该片以中国男子乒乓队跌入低谷、艰难成长的复杂历程为叙事对象,以镜像化的视效方式,生动呈现体育精神,书写国乒情怀。在叙事主题与人物塑造有机融合进程中,以人文美学与精神美学相互包容的美学形态,生动传递了国乒男团不懈追求的精神境界,唤醒了观众对男乒故事、体育精神的美好想象。

一、视觉隐喻

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在《叙事的虚构性:有关历史、文学和理论的论文(1957-2007)》一书中提出:“叙事本身不是图标;历史叙事形容历史记录中的事件,告诉读者怎样才能找到关于事件的图标,使得事件变得‘熟悉起来。”①在讲故事过程中,通过将故事细化为不同场景内的细节内容,借助视听语言,在重建场景空间、重构故事空间的同时,使价值理念、叙述主题日益具象化,有力增强并延展叙事的价值空间。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纪实美学为创作基础,注重挖掘、发现中国体育精神展现的独特气息,通过将国乒男团至暗时刻又奇迹般反弹的恢宏故事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故事,在重塑历史故事的同时,根据体育精神的生动想象构造新的镜像世界,彰显出鲜明的价值性。

(一)影像本体:展现历史的场景空间

历史性场所是指重大历史意义事件的发生场所,其不仅是丰富、鲜活的史料,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实证,通过用鲜活的视象空间承载叙事主题,能够让受众在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中,建立身份认同,构建起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1]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真实发生的体育故事为创作源头,以体育精神为叙事内核,通过依托历史空间对相关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生动还原,在历史与现代的映照中,以时代性的场景空间形构,书写了国家男乒队的精神史诗。它既让体育精神穿越时空,也使其融入时代语境,通过彰显当下性和现实性,增强人物的感染力,最终成功构建起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该片选择1995年天津世乒赛国乒男团获胜这一历史性瞬间为背景,借助生动再现的历史空间,将观众瞬间拉回历史,通过将宏大历史细化、融入局部空间,生动彰显了“国乒”的精神底色,发挥了场景空间在叙事与表意进程中的作用。

(二)内容文本:视听叙事的故事空间

中国学者赵毅衡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一书中写到:“一定数量的符号被组织进一个组合中,让接收者能够把这个组合理解成有合一的时间和意义向度。”①影像作为具有特殊含义的文本形式,既为叙事文本创造了视觉层面、文化层面的空间,也使故事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线性叙事模式,实现了从时间到空间的多维度表达。[2]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构成性视觉隐喻的方式,将时间与空间相联结,通过采用“时间性在场”的方式,从多方位、立体化的视角来描述天津乒乓世锦赛故事,不仅帮助观众发现历史细节,也引导观众以新视角、新眼光来看待历史,产生了在场性关联。该片通过借助剪辑技术,采用充满质感美学的视听画面,以时空剪辑、重构的方式,营造了新的艺术空间,不仅增强了影片叙事内容的感染力,也用诗意化的影像表达,传递了具有温度的人文精神和生动温馨的情感,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比如,该片通过对乒乓球声音进行改编、利用,并应用到戴敏佳出场追小偷、球员说自己是“大国重器”等故事情节,不仅使其成为辅助本片叙事的重要符号,也使观众在“身临其境”的视听场景中,获得更好的代入感。

(三)精神隐喻:蕴含思想的价值空间

中国学者刘涛在《视觉修辞学》一书中,对视觉修辞进行定义,认为:“视觉修辞是以视觉化的文本形态为主要修辞对象,通过对视觉文本的策略性使用和对视觉话语的策略性建构,达到劝服、对话与沟通功能的一种实践与方法”②。基于空间表达的视觉文本,突破了传统的影像形式,喻体的生成受到叙事语境、大众认知等因素影响,在隐喻的符号聚合下,生成了独特的精神意义。[3]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国家男子乒乓球队重回巅峰的标志性事件作为故事母题,采用多种表现形式使其反复出现于故事影像之中,增强了影片叙事的真实性与情景代入感,并在视觉隐喻下生成相应的叙事意义,有助于观众真切感受、体会蕴藏于每一场故事情节中的精神。该片通过将时间限度有机转化为叙事张力,剧中戴敏佳、倪向东、杜元城等国乒教练团队,白民和、黄昭、龚枫、董帅及侯卓翔等“国乒五虎”在面临1995年天津乒乓球世锦赛的巨大压力时,毫不畏惧,坚定信念,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绝地反击,展现了国乒精神的深厚动力。

二、精神映照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认为记忆是一种现实化的“时间—影像”。以真实历史为基础的影像创作,不仅是对个性内容的藝术化展示,也是对历史现场感的艺术化再现。③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真实故事为创作基础,通过找准叙事角度,增强叙事张力,采用还原历史情境的质感美学,塑造了打动观众的叙事情境,讲述了动人、真实的人物故事,勾勒出男子国乒队绝地反击、再度夺冠的细节全貌,强化了特殊时刻的精神感召力。

(一)回归凡人的英雄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核心,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过程中,通过采用身体修辞策略,对其所处的时代、个人的经历进行集中呈现,重点讲述在多种因素指引下,个人与精神喻体之间建立的相似性关联,最终完成精神的视觉隐喻。[4]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从平民化视角出发,将叙事镜头对准、聚焦普通个人,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对个人的性格、心理轨迹进行刻画、细描,重点渲染了中国男子乒乓队不畏困难、不惧失败的决心和勇气。影片通过将男子国乒队“绝地反击”的赛事活动上升到为国家尊严而战的高度,生动书写中国男乒的体育精神,表达了敢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凸显了平凡人物的伟大品格,使民族精神与体育竞技实现了高效融合。该片从妻子、儿子、同事及个人抉择的人物和人物关系等多个维度重点展现人物的细节,塑造了更加丰富、鲜活的核心人物“戴敏佳”,让观众看到了充满烟火气息、精神梦想的主教练形象。而梁超所塑造的人物倪晓东,先是在竞选主教练过程中,败给了戴敏佳,带有怨恨情绪。但是,随着他对戴敏佳的了解、认同不断充分,他反而出手打了抹黑戴敏佳的记者。影片通过讲述有血有肉的人物,设计冲突感极强的视觉场景,既赋予观众沉浸式体验,也让观众对国乒英雄产生了深刻认同。

(二)回归成长细节的英雄人物塑造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通过塑造更加饱满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群不被看好、希望不足的人群经过努力,成长为英雄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了体育精神。与以往塑造高、大、全的体育英雄人物不同,该片讲述的人物角色并不完美,比如龚枫作为“削球手”,个人近视1000多度,明显不具备成长为国乒队伍主力的可能,而白民和也经常遭受身体创伤。但是,该片通过巧妙将体育精神与英雄成长相融合,打造描述人物成长性的模板,以叙事深度、视野广度,讲述了国乒男子运动员的日常工作,构成了鲜活的追梦人场景,使观众对体育精神产生了更加深刻、完整的认识。该片通过深挖细致的叙事情节,全面拓宽叙事空间,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向观众展示男子国家乒乓球队从低谷期重回巅峰期的每一个切面,通过采用“希望—失望—希望”的递进式转折叙事结构,为观众呈现张弛有度的叙事效果。

(三)回归群像的英雄人物塑造

法国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在《电影美学与心理学》一书中认为:“我们首先应当指出这个明显的事实:在一切影片中,一切影像﹙即便是最一般的影像﹚在初步组合以便充分表意之前已经包含着一定的意义。”①电影蕴含的意义从不取决于孤立的影像,或者并不仅仅展示实物的原本意义,而是以特殊的叙事符号,进入电影的叙事系统,从而产生更加丰富、多元的意义。[5]视效文本是向大众传递精神、讲述故事的重要载体,从视觉修辞视角看,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每次具体表现,都以符号在场、形式聚合的方式,通过多样化的隐喻表现,共同指向“国乒精神”的不在场符号,也借助独特视效方式、全新影像表现方式,塑造了视觉化的英雄群像。从影像表达到精神映照、情怀书写,是隐喻的修辞过程。该片以中国乒乓男团为叙事核心,以纪实视角、精神美学和现代语言,将真挚的情感融入视听场景,讲述主人公与国家命运共同成长的历程,并将其作为情节关联的载体,使观众更加深刻、自然地领悟主人公的体育精神,在情绪共振、认知共情中,产生与影片人物相关联的精神体验。

三、情怀书写

书写情怀是生动再现情感记忆的重要方式,回溯历史是视效呈现的重要创作逻辑,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历史故事进行视听表达,在书写情怀的同时,成功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聚焦时代语境,通过将故事内容与情节密度相融合,其中任何一场冲突描述,都以完整的人物关系、扎实的故事情节为支撑,不仅充分保证了叙事效果,也让叙事内容、故事情节充满合理性。

(一)记忆书写与视觉图景

在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开场部分,就讲述中国队在国际大赛上,遭到各种针对,快速、有效地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认同感。国际乒乓球比赛是具有“仪式性”特征的赛事活动,运动员的言行举止,不仅关系到民族形象,也是书写家国情怀、体育精神的载体。通过讲述大众渴望在国际体育竞赛取得国家胜利,传递了家国一体的精神理念。该片独特的创作背景、特殊的表现对象和主创团队基于自身经历的记忆书写,不仅营造了完全异于其他作品的文化形态与视听美学空间,也在关联社会语境的同时,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与精神启迪,实现对历史事件的生动书写。通过讲述以戴敏佳为代表的男子国乒教练团队和男乒五虎为了重回世界乒乓竞技巅峰,奋力拼搏,虽遭遇失败、挫折,但仍然不放弃梦想的特殊经历,不仅见证了国乒精神的成长与发展,也契合了大众的心路历程。该片以体育故事为核心,将亲情、爱情和友情等主题添加融入其中,形成了关于“男乒精神”的完整叙事体系,也通过充满吸引力的叙事形态,书写了体育精神的厚重与深刻。在细节叙事与微观表达中,凝视体育精神流变,描摹出生动、立体的视觉图景。

(二)情怀书写与视觉想象

在电影叙事过程中,将个人命运叙事融入时代轨迹,在超越单一历史事件回忆的基础上,通过书写真实的历史记忆,使历史故事、精神情怀内化为个人真实的情感记忆。[6]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不仅关注球员成长,也将镜头对准了国乒男团背后的其他力量。主教练戴敏佳的儿子因为来回切换语言环境,一直无法正常说话,经过努力,他终于会说话了,但说的第一个字是“飒”。而陪练陈文为了集体荣誉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但却没有机会见证、书写属于个人的成功;当男团取胜的那一刻,早已退役的他,哭着抱着爱人说:“我们赢了!”戴敏佳的儿子、陈文等一系列个体化的视角,不仅成为这段历史的旁观者,更以见证者的身份,带着独特的个人记忆,书写了特殊的情怀。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受众对影片的欣赏、理解,建立在个人文化心理基础之上。该片通过以特定空间为叙事背景,将镜头对准个人,积极还原特定的人文场景、自然景观等记忆空间,在生成历史意境、历史场景的同时,实现从个人记忆到文化情怀的书写。

(三)主题书写与时代反思

体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书写。[7]体育题材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通过化用叙事元素,塑造视觉化的人物形象、呈现空间化的视效文本,不仅构建了丰富的美学想象,也在映照体育精神的同时,记录了鲜活个体与体育故事的关系,唤醒了大众独特的情怀记忆。为了打破观众对历史事件的固化认识,该片采用特色镜头和慢镜头,延长观众期待,制造故事悬念,增加紧张感,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该片在讲述体育故事的同时,通过聚焦人物行为、探寻人物心理,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缺点、不足,在轻重有序的叙事节奏中,采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合理融入青春、励志、亲情和偶像等元素,在见证人物成长的同时,传递了更加丰富的故事内容。面对重大的创作主题,该片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平衡故事真实性、创作艺术性与经营娱乐性等关系,在内容表达和视效技术等多项因素驱动下,以关切现实、审慎创作等理念,积极回应大时代,既为宏大主题叙事表达提供了更加丰富、鲜活的内容,也拓展了影片的话语边界,创作出兼具家国叙事与时代表达的优质作品。

結语

利用影像文本重述故事、书写时代情怀,不仅是现实性议题的影像化呈现,也是赋予观众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该片通过利用视觉隐喻策略,塑造人物形象,以合理的视听文本呈现体育精神,使观众在充分了解时代、认知社会的同时,产生良好的情绪感受。电影在生动描绘当代生活与记录真实故事中找寻平衡,以现实关怀尝试表达宏大精神主题,为观众了解国乒历史、感悟国乒精神提供了真实、鲜活的影像空间,从多维度、多向度视角谱写了体育故事中蕴含的体育竞技精神与民族精神,并在对英雄群像与精神肌理的生动表达中,关切社会议题,彰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敖日力格,周戭.“隐性视效”设计的叙事潜力探究——电影《音乐家》视效设计解析[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12):103-119.

[2]刘晴.打破影像的“视界面”:议视觉语言的延展[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5):83-87.

[3]刘永宁.消解电影原罪的叙事策略:视觉禁忌的诗性表达——兼论中国电影学派的影像伦理表征[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3):91-95.

[4]年悦.类型融合、微宏叙事与身体景观——21世纪以来中国体育电影创作生态扫描[ J ].电影评介,2021(18):13-17.

[5]刘玲玉,邓燕燕.基于Python情感分析和批评隐喻的网络话语分析——以影片《流浪地球》中美德影评为例[ 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76-88.

[6]周义义,黄鹤,杨冠强.身体的质感与镜像:5G时代的体育影像、符号与身体[ J ].体育与科学,2022(02):108-113.

[7]赵明,黎学锐.结构主义视域下剧情类体育电影的叙事结构及情感表达——以《了不起的老爸》为例[ J ].电影评介,2022(16):43-46.

猜你喜欢
国乒体育精神书写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国球国车一起炫!风神携手国乒公益直播传授乒乓技艺
世乒赛国乒男团10连冠+女团5连冠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用什么书写呢?
“网红”国乒的粉丝现象研究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21岁首次登顶世界第一,樊振东的“国乒时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