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琼,李莉
(1.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 404020;2.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020)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驱动下,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大,国家因此作出了高职扩招的重大战略决策。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了保障人才能够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2019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20年与2021年再次扩招200万人”。其目的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和解决现阶段及未来发展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1-2]。在此背景下,生源数量陡增使得部分职业院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其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相应的办学压力。根据政策,高职扩招的招生对象主要为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在职农民工等社会人员,招生结构相比于传统生源更复杂,其文化背景、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差异性较大,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学时不减、标准不降”的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人性化的教学服务保证,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是职业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3]。
实训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工作重点,其优劣程度,反映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证明,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能激发老师本身的积极主动性,推动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改革,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实行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是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已有研究,本文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高职扩招”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并从实践老师素质、实践教学投入、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全过程评价,以期找到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手段。
在高职扩招政策背景下,生源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扩招生人才培养质量,相关院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展了实践质量教学评价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受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大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春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实践模式不断被发展。但相较于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传统的实践评价方式难以匹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质量评价指标都是由教学运行和监督部门制定。相较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环境复杂。相关负责人在设计实践质量评价表的时候通常根据经验或参考理论教学评价,标准笼统且广泛,缺少针对性。
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时,通常是由教学督导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质量评价表,然后主管部门根据统计结果完成评价。评价的主体仅有督导和学生,且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容易受到自己对老师的主观想法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客观性。
高职院校通常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绩效考核的依据,而对教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未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参与者,同时也没有完善的跟踪反馈机制,导致评价机制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形成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意义。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相关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自我诊断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改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的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因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全过程原则
高职院校在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遵循从实践前的教学准备、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完成后学生教学收获全过程筛选评价指标,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权重赋值,并且能通过科学的论证,尽可能地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得每一个教学评价指标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性,使其能够全方位反映实践教学过程存在的缺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多方参与原则
在制定评价指标时,高职院校应充分参考实践教学各方主体和相关从业者的建议,邀请职业教育专家和在此行业领域有深刻见解的企业人员参与评价体系的编制工作,将指标进行分级分类量化考虑,突出重点指标选项,优化指标评价方案,使评价指标体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管理条例,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普适性和科学性,全面反映实践教学质量。
3.导向性原则
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指标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要突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专业特色,对评价对象起到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随着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为确保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强国目标,各职业院校更不能因扩招而降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必须达到既要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相关院校亟需以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体,梳理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和正向激励作用,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基于此,笔者根据相关参考文献[4-5],建立了由实践教学投入、实习教师素质、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四个主要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共13个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
作为一种典型的多规范决策问题,教学质量评估具有许多影响结果的因素,通常其指标权重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指定权重容易使得评价结果失去意义[6]。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能够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方式。其通过将实践教学质量体系评价中的影响因素筛选、归类,并按照实践投入、实践教师素质、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的属性分为4大因素,并将构成这4大因素的若干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二级指标”。在进行具体量化评价过程中,首先,采用专家调查法采集数据,并利用加权平均计算各级因素的权重;其次,采用五级模糊语意措词来描述评价对象的表现,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并根据评价情况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最后,利用模糊数学对4类大因素进行初级评价并根据初步评价结果进行“类”之间的二级评判。具体步骤如下:
一是因素集按照实践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属性不同,分为四大类因素,即:
A={A1, A2, …, An}
二是继续划分各大类要素,构成要素子集,即:
A1={a11, a12, a13}
A2={a21, a22, a23}
A3={a31, a32, a33}
A4={a41, a42, a43, a44}
在多准则决策问题中,评价因子的权重赋值对评价模型至关重要,往往被用来反映各个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的合理取值,关系到多准则决策问题的可靠性与正确性。权重的赋值分为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主观赋值方法包括专家赋值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值法包含熵权法、最大离差法等[7]。专家赋值法由于利用了专家的经验,相较于其他方法,专家赋值法是专家根据实践经验所得到的,更加符合实际情况[8]。因此,本文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是专家调查法。本文邀请了5位专家进行分组决策,结合每个因子集合和因子子集指标给出的权重,再按照专家给出的权重进行分组决策,并取平均值作为各指标权重(见表2),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2 各指标权重分配
A=(0.180, 0.310, 0.240, 0.270)
因素子集A1、A2、A3及A4的权重集则为:
A1=(0.374, 0.301, 0.325)
A2=(0.385, 0.368, 0.247)
A3=(0.329, 0.318, 0.353)
A4=(0.283, 0.229, 0.258, 0.230)
决策者在对因素的优劣程度进行判断时,一般会用语模糊语意措词进行表述。因此,本文在进行评判集选择时采用非常满意、满意、稍微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来表达对实践教学质量各指标的感受,即:
V ={v1,v2,v3,v4,v5} ={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
为了避免评价主体因自身的经验、专业能力造成的主观影响,本文构建多元化评判小组,并依据评价标准(即观察点),利用模糊理论进行因素子集Ui(j =1,2,…,n)评判,并给出各指标的评语等级。其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cjt表示二级指标、Ujt为第t种评语得票,因素子集Ui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以重庆安全职院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为例,课题组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高职扩招实践教学质量测评相关参与者作为访谈对象。其中,包括实习扩招生3人,企业师傅2人、课程教师2人,二级院系教学督导2人,合作企业管理者3人,兄弟学校专业负责人2人,行业专家1人,主管部门人员1人,样本量共16人。受访者均为直接或间接参与高职扩招生实践教学工作的人员,根据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案例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判,评价详情见表3。
表3 教学质量评价汇总表
根据权重和评判矩阵,对四大因素进行初级模糊综合评判
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进行二级模糊评判,其结果如下:
根据模糊评价法等到的结果,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该案例得到模糊集B的最大隶属度为0.4975,其实践教学质量对应的评价为非常满意。因此,得到的实践教学评价总体等级为“非常满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中的实践投入中的教学文件和实践效果中的素质能力中,均仍有1人给出不满意的选择,所以学校接下来应该重点关注于教学文件的改革和优化实践方法,使实践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结合重庆安全职院在实践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构建了以实践全过程和人员配置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测,避免了评判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尤其在高职扩招背景下,学生生源出现较大差异导致常规教学评价方法难以真实反映教学效果的情况下,所以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适当舍弃定量评价,运用定性评价,舍去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考核直接挂钩,并应该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实践教学相关人员,以便被评测人员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