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秀, 杜娟娟
(安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新乡 453500)
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所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大量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均指出,制造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引领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健康增长的关键,而且有助于缓解当前国际经济不利形势带来的冲击影响,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增长[1]。但目前的研究大多较为宽泛,局限于理论层面,实证分析工作相对较少,因此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本次所用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19—2021 年,数据内容为华中地区数个省份区域内的经济统计数据,以上数据源自各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
结合本次研究的实际需要,对以下几类指标分别进行选取。
1)确定被解释变量。参考已有研究文献后,本次以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uality)、经济增长效率指数(Efficiency)、经济结构优化指数(Structure)、绿色发展指数(Green)、居民生活幸福指数(Happiness)和经济增长稳定性指数(Stability)作为被解释变量。
2)确定主要解释变量。由于本次研究对象为制造业技术创新,因此选取专利申请量这一常见的技术创新衡量指标进行研究,同时参考已有文献,采用永续盘存法对计算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存量数值进行计算,主要公式如下:
式中:Iit表示第i 个地区在第t 年内的制造业企业实际专利申请量;εi表示折旧率。代入以上已知数据后即可求得专利申请量的存量数值TECP。
3)确定控制变量。在借鉴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最终确定控制变量如表1 所示。
表1 控制变量表
在确定所有变量后,建立如下固定效应模型:
式中:i 表示地区;t 表示时间;Qualityit表示i 地区t 年度经济增长质量指数;TECPit表示i 地区t 年度制造业技术创新程度;controlit表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4个控制变量;μi表示难以观测到的地区固定效应因素;εit表示服从独立同分布的误差项。
同时,在该模型中,为最大程度上避免异方差因素的影响,采取弹性分析方法,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均进行取自然对数处理[2]。
基于本次获取到的原始数据,首先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根据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可得出如下推论: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效率和经济结构优化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研究区域的绿色发展情况尚处于初级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经济增长稳定性不足;研究区域近年来的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专利申请数较多,发展势头较好;研究区域的金融发展程度和教育水平尚处于相对偏低的情况[3]。
在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后,以经济增长质量为解释变量,逐步引入各个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探究制造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状况的影响,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表3 中的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在各种情况下,制造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均呈现正面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在1%水平上显著)。从影响的具体程度来看,当所有控制变量全部引入后,参考列(5)的回归结果可知,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就相应增加0.048 4,这表明制造业技术创新在研究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
为进一步排除内生性问题,本次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稳健性检验。参考已有文献,在上文中已建立的模型内引入经济增长质量的一期滞后项,以抑制经济增长质量变化惯性趋势带来的影响,而后采用两步系统GMM 模型估计参数,进行稳健性检验,由此得到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根据表4 的数据可知,系统GMM 的一阶序列相关显著而二阶序列相关不显著,表明仅存在一阶自相关,拒绝水平方程中误差项存在序列相关假设,接受工具变量有效性假设,且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由此可知前文实证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健性[5]。
根据上文的实证研究可知,制造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为此,首先,各地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并引导企业建立鼓励技术创新的机制,打造更为完善的产学研联盟。其次,各地有关部门应当从法律法规和政策角度着手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给予更高支持。最后,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合理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以推动制造业技术水平取得更好发展。
整体来看,结合已有相关理论和文献初步确定了制造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分析模型,明确了模型中所需的关键变量,而后应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积极推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