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潇, 蔺 峰, 岳明英
(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富则百姓富。近年来,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紧扣“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立足装备制造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选择最擅长的“赛道”,以县域装备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有效推动强县域行动落到实处,对县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开辟富民兴陇新篇章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1 年4 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意见明确了县域经济的五大发展方向为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和生态功能型[1]。2022 年7 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 年)》,方案提出要打造一批工业强县、经济大县、农业富县、文旅名县和生态美县,在工业主导促增量方面,重点完成做大做强工业实体等工作任务。同月,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的若干措施》,并印发实施,提出工业主导型县城要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强化园区平台支撑,以一县一主业打造产业县城。
根据《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主要指标增幅明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8.32%,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80%,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2%,如图1 所示。县域第二产业近5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7%,县域第三产业近5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6%。经过多年发展,一批富有竞争力且各具特色的县(市、区)相继凸显。
图1 甘肃省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同比增长率
近年来,甘肃省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带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之一,打造以新能源装备、石化装备、农机装备和数控机床等为核心的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22 年6 月,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308 家,其中,县域企业255 家,占比82.8%。
在全省86 个县(市、区)中,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的县(市、区)共38 个。麦积区、肃州区、白银区、榆中县和七里河区位列前五,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20 家,占总数的47%。其中,麦积区、肃州区分别占比18%、12%。装备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陇中、河西及陇东地区,兰州、天水和酒泉是产业集聚区,占总数的63%,陇南市没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产业发展差异明显,如表1 所示。
表1 甘肃省规模以上县域装备制造企业统计表
全省各县(市、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县域装备产业。河西地区利用优渥的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陇东地区依靠三线企业和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电工电气装备和石化装备,陇中地区以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装备制造为主。
具有风光资源优势的瓜州县,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引擎。截至目前,全县风电塔筒等风机装备年生产能力已突破2 000 套,随着新能源新兴产业新业态项目陆续建设,与之配套的新能源装备必将是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陇西县立足金属制品加工业基础,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升级。鼓励甘肃宏腾油气开发非常规油气智能电动压裂泵,梯度培育大鑫铜业为省级优质企业。2021 年,宏腾油气评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鑫铜业评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庆城县依托长庆油田,以石油钻井设备、采油设备和输送设备为重点,大力发展石油钻采、能源输送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截止目前,3 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 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8 家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
各县依托地域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工业园区,已建成多个以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县域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在全省16 个省级工业园区聚集,产业分布特点突出,如表2 所示。
表2 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省级工业园区汇总表
玉门市建成了以新能源装备为主的玉门经济开发区、以石油化工为主的老市区工业园和以煤化工为主的玉门东工业园三大园区。其中,玉门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首航公司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项目,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初步成形。2021 年,三大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60 亿元。
皋兰县三川口工业园区积极承接兰州新区装备制造产业片区产业梯度转移及兰州主城区“出城入园”项目,先后引进长征机械、天恩重工等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推进延链补链。
陇西县坚定不移实施“强工业”战略,推动经济开发区企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铝冶炼及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聚焦打造百亿元装备制造业,持续做强产业链条。
庆城县探索“园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全力实施“工业升级提速工程”,推进驿马、西川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园区创建,重点从油田配套服务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带动关联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陇东重点装备制造产业园[2]。
龙头企业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按照资源禀赋分布在全省各地区。以金风科技、正泰集团为代表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和以奥凯种机为代表的农业机械分布在河西地区。以容和集团为代表的矿山机械及其他通用设备制造分布陇中地区。以星火机床为代表的数控机床装备和以天水华天为代表的电子工业分布在陇东地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配合地方经济结构,在科技创新、经济贡献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天水华天是甘肃省电子工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智能移动终端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等电子整机和智能化领域。目前,拥有授权专利464 项,软件著作权73 项,企业在全球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排名第六,参与承担的“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荣获202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研发和生产能力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占全省GDP 的比重约1.2%,全年共上缴各类税金约8.81 亿元。自上市以来,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7 万人。天水华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为对口帮扶村修建道路、安装路灯、提供抗疫物资和解决就业等措施,切实践行了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号召。2020 年2 月—2021 年11 月,天水华天累计捐款1 300 万元,支持当地疫情防控,成为县域企业参与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典范。
奥凯种机是甘肃省农业机械龙头企业,是国内较早研制、生产种子加工机械装备的专业化企业,经过60 多年的创新发展,已成长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三的种机制造企业, 种机装备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企业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充分发挥中国种业装备院士工作站、中国种业装备创新战略联盟人才和技术支撑,研发制造种子清选加工设备、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等系列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替代了进口。产品远销海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2019 年,获评国家级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 年,获评甘肃省第一批智能工厂。2021 年,入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2022年,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近3 年,企业共计上缴税收3 50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0 多人,为肃州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容和集团是甘肃省矿用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主要以煤矿机械、液压支架、防爆电器、照明灯具等设备和煤矿机械激光再制造技术应用为主导产品。多年来,为平川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企业年产值4.6 亿余元,占全区总产值的5.1%,利税6 000 余万元。“容和集团”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代表白银形象的“城市名片”,企业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也大幅提升。产品打入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品牌强企效应日益显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在全区企业38 项发明专利中,容和集团就有20项,占总数的53%。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践行社会责任,为对口帮扶村改善基础设施。疫情期间,捐款捐物,共渡难关,优先安排适龄青年和劳动力在企业上岗,带动村民致富,彰显了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担当。
甘肃省装备制造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与强县域行动强调的功能型发展、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以及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等工作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全省装备制造延续以往的产业布局,其中,兰州市七里河区、榆中县以通用装备和金属制品为主,天水市麦积区工业经济主要由三线企业支撑,酒泉市肃州区装备制造依托新能源产业逐步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县域基础的联动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强县域行动的区域协同发展。
全省规模以上企业2 326 家,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仅有308 家,占总数的13%,总量占比小。除麦积区、肃州区外,超过10 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仅有6 个县(市、区),且未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和影响力大的县域装备产业集聚区。
新能源产业是甘肃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省内新能源产业开发有前景的县(市、区)在风电和光伏设备制造、氢能利用、新型储能以及光热发电等新兴领域位于产业链末端,产业主体地位不突出,中端生产能力没有形成,未承接或建设技术密集、就业容量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县域装备制造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信贷抵押资产少,银行授信额度低,担保体系相对滞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坚持以县域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县域产业融合、区域联动,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体系,有效提升县域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推动麦积区、肃州区和金昌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储能(动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链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示范引领区。依托玉门市、庆城县的石化(煤化工)、金属制品产业,以县域园区建设为重点,创新和完善县域产业服务功能,提高相关产业项目承接能力,形成关联企业纵向配套、横向协作的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布局集中化的县域经济竞争格局。
以传统装备制造业的短板弱项、新兴产业的新业态为着力点,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上规入库重点培育对象。鼓励小微装备制造企业以合并、收购和兼并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实现技术升级、扩大规模。为重点培育企业提供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工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供应链,深化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贡献率。
各县(市、区)要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分工布局规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优势细分领域,构建“一县一业”发展格局。着力推进主产业的创新赋能,通过加强县域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和产业治理能力提升,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业态,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大产品和制造技术等研发力度。鼓励企业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通过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吸引优秀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依托科研院校,搭建和巩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一批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甘肃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摸排、督导,引导中小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制度,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提升企业信誉度。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入外部评级机制,制定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根据企业特点创新信贷、融资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