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2023-10-23 03:10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黄河流域增加值

李 琳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怎样破解矛盾也已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不再是只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还应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由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前期,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是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因此,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自西向东流经9 省(自治区),流域面积为79.5 万km2,流域总土地面积为7 933 亿km2(含内流区),流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农业发达,中游地区及下游地区矿产和金属资源丰富[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要素支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黄河流域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2012 年末,黄河流域总人口为42 068 万人。2021 年末,黄河流域总人口为40 904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经过10 年的发展,黄河流域总人口增加了1 164 万人。人口的增加、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黄河流域废气、污水排放量增多,污染程度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差距极大,黄河上游经济增长模式粗放且动力不足,中下游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但产业急需转型升级。2019 年9 月,习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2]。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环境保护好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条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为黄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因此,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探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以黄河流域9 省(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各省两个维度分析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政策保障。

1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

1.1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

1.1.1 整体情况

黄河流域9 省(自治区)大部分地处我国中西部,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较为落后,多以农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多为重工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21年底,黄河流域9 省(区)总人口约为4.2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左右,平均城镇化率为61.54%。

根据表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2—2021 年,黄河流域的生产总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增长很快。2012 年,流域生产总值为141 189.8 亿元。2021年,流域生产总值为287 391.5 亿元。经过10 年的发展,生产总值翻了一番。2012—2021 年,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最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高。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2019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

表1 黄河流域2012—2021 年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1.1.2 各省情况

黄河流域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上游地区生产总值与中下游地区差距过大,中下游地区差距较小,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2012—2021 年黄河流域9 省(自治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黄河流域9 省(自治区)经济高速增长,经过10年的发展,生产总值都实现了翻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四川省(126.1%),而甘肃省增长速度最慢(89.6%)。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还是很大的,2021 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高达82 875.2 亿元,占黄河流域的28.8%,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二,占比为20.2%,而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偏低,占比分别为1.2%、1.6%。

由表3 可知,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2021 年三大产业增加值与2012 年相比,均有所增加。由于前期发展缓慢,第一产业增长最快的是甘肃省,第二产业增长最快的是青海省,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的是四川省。而河南和山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表3 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三产增加值 单位:亿元

1.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1.2.1 整体情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流域内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涉水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等,是很多珍贵水生物的栖息地。本文将从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方面来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

2012—2021 年,黄河流域的SO2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和废水排放总量都在逐年递降,生态压力明显降低,生态保护效果显著。2021 年,流域内区域城市绿地建成面积为81.07 万hm2,与2012 年的49.23万公顷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增长缓慢,平均增长率只有7%,整体森林覆盖率增长也十分缓慢,生态状态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2021 年除了内蒙古和青海省,其他区域都达到了100%,工业污水处理率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都在逐年上升,生态响应状态良好。

1.2.2 各省情况

2021 年SO2排放量最多的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这也与其工业结构有关,但与2012 年相比,已经减少了116.01 万t,说明近10 年来生态保护效果明显。河南省、山东省2021 年SO2排放量分别为6 万t、16.53 万t,与10 年前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说明地区工业转型升级成功,进入了绿色工业阶段。2021年,山东省的城市绿地面积最多,为27.25 万hm2,最少的是青海省,为0.87 万h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高的是山西省,达43.7%,最低的还是青海省,为34.8%,这与区域的城镇化建设也是有关系的,青海省城镇化率远低于中下游地区。

2 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黄河流域9 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且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滞后,尤其是上游区域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等,与流域其他省份相比,发展上差距非常大。流域内区域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多以重工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且工业化水平较低,绿色产业、生态农业等发展速度缓慢,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从全国整体经济水平看,黄河流域多省处于工业化中期,且总体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矿产、能源等资源集聚区处于产业链底端,中高端产业严重缺乏。生态脆弱区承载能力有限,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也限制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2.2 生态环境脆弱

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3]。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区域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燥、土壤沙漠化严重且集中,年降水量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目前,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沙比例失调,黄河下游淤积严重,对沿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过去10 年,虽然已经实行了很多的生态恢复及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和生态区建设等,都颇有成效,但在保护生态时,只关注其中某一方面,没有将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缺乏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联动性[4]。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避免边修复、边破坏的局面发生。

3 对策建议

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要统筹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因地制宜,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政策、产业和生态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为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3.1 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协调发展机制

优化跨区域治理协调发展机制,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增强信息共享。一是健全黄河流域治理部门法规、地方条例和综合规划等,同时,要做好有效衔接。二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建立数据库,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进行综合利用。三是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完善跨区域管理体系,联合执法、联合防御、联合治理,避免重复工作。

3.2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绿色产业升级

黄河流域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要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地域特点,推行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同时合理布局产业,打造绿色循环的产业体系。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能推动优势产业绿色转型。三是推进流域内城市协同发展,打造城市群、都市圈。

3.3 强化生态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改善水环境,治理修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造成的水污染,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推行污水再利用系统,合理配置黄河流域水资源,大力宣传节水政策,构建区域内水生态系统。二是加强土壤监管,修复受损土壤,建立生态保护区,协同地下污水与土壤治理。三是减少空气污染,加强重点行业监控力度,强化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考核要求,宣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黄河流域增加值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本地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