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针经筋平刺法在面瘫病急性期中的应用*

2023-10-22 17:02吴绪海杨民燕杨银凯王海琴
光明中医 2023年17期
关键词:卫气邪气经筋

吴绪海 杨民燕 杨银凯 王海琴

面瘫病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发病率高、急性期进展较快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欧洲为11.5~18.8/10万,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哈尔滨、银川、长沙、成都6个城市对居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面瘫的患病率为425.7/10万,其发病率远远高于欧洲,且许多患者发病初期未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单纯西药治疗疗效不稳定、不良反应多,针灸作为中医学上的一朵奇葩,治疗此病具有独到的优势[1],但传统针刺刺激量大、针刺较深、取穴较多,患者往往难以接受,针刺治疗此病的独到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系统回顾面瘫病的概述、病因病机、针刺介入时机、治疗概述,从目前治疗的不足入手,立足传统中医药及临床实践,论述筋针经筋平刺法在面瘫病急性期中的应用,并分析探讨,认为该病初期,由于邪气在络,病位尚表浅,利用筋针经筋平刺法以疏经通络、调畅气机,即可达到祛邪的目的,通过对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用及效果评价的观察,尽早介入筋针经筋平刺法疗效显著。

1 面瘫病研究概述

1.1 病因病机正虚为本。《素问·刺法论》则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明代张介宾著作《景岳全书》也强调“凡非风口眼斜,有寒热之辨……然而血气无亏,则虽热未必缓,虽寒未必急,亦总由气血之衰可知也……”;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提到:“口眼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均指出面瘫病是为气血不足诱发的。张介宾所言“气血之衰”以及林佩琴所言“血液衰涸”等均揭示了面瘫病的内因主要是面部的脉络空虚、气血衰减以及经脉失养而导致的。

外邪为标。《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候》指出“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喎僻也”。其中明确强调这个疾病的主要病机是体虚感受外邪,邪正交争于面部经筋,影响气血的输布,导致面部经气闭阻、经筋失养,废而不用,而发生此病。由于风是阳邪,具有开泄特质,会侵扰阳位,所以风邪会侵袭面部;风为百病之长,夹寒、夹热,为面瘫病发病的主要邪气。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因多种原因(如先天不足、劳累、熬夜等)使得人体正气出现亏损,卫外不固,加之风寒、风热等邪气的入侵,使得面部经络气血瘀滞,面部经筋功能失常,由此局部筋肉失去了约束,最终导致面瘫病的发生[3,4]。

1.2 临床分期面瘫病,根据病情、结合病程可分为急性阶段、恢复阶段、后遗症阶段[5,6]。急性阶段,也是发展期,主要为晨起突然意识到一侧面部不适,刷牙发现漱口漏水,患侧肌肉无力;发病多在1周或者10 d之内,或者耳中或耳后疼痛存在;症状多见渐进性加重。恢复阶段即发病1周以后或耳后疼痛消失到2个月以内,症状逐渐恢复直至完全恢复。后遗症阶段则是发病2~3个月以后,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失治,面部瘫痪症状无改善或者改善不理想者;个别患者耳后疼痛一直持续无缓解;有些患者面部肌肉功能出现不同步恢复,出现患侧面部肌肉过紧甚至痉挛。

1.3 治疗研究概况目前对于该疾病的诊治,大致可分为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后者则包含了抗病毒、激素类、营养神经等药物应用,膏药贴敷、推拿、物理方式,针刺以及艾灸等疗法;手术疗法创伤大、费用高、不良作用多,患者常难以接受,西药治疗虽比较方便,但大剂量服用会加重患者的胃肠负担,增加肝肾毒性,以针刺为代表的中医传统疗法在此病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7,8]。

1.4 针刺介入时机的讨论对于周围性面瘫的针刺介入时机各家说法不一,一部分学者主张在急性阶段就介入治疗[9,10],即发病首日或7~10 d就开始针刺治疗,认为早期治疗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也有学者则认为面瘫初期尚有表邪,不宜针刺,过早的针刺治疗会引邪深入,使病情加重,甚至于延长此病的进展时间,故王启才的《针灸治疗学》[11]中也提倡急性期用药物治疗,在恢复阶段介入针灸治疗。认为疗效是治疗此病的第一考虑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急性阶段应用针刺治疗,相比于恢复阶段才开始选择针刺治疗,在缓解急性阶段的症状、有效缩减疗程、规避后遗症的出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5 面瘫急性期针刺深度的选择目前针对面瘫急性期针刺角度深度的选择的观点,各家说法不一,对于穴位透刺的研究甚多,浅刺的研究甚少,部分学者认为面瘫急性期以透刺为主[12,13],局部透穴深刺一针多穴,调节面部经脉,疏解少阳、阳明经气,急性期应用透刺可缓解神经水肿,减轻神经卡压,但随着对面瘫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面瘫急性期邪气仍在卫表,局部浅刺疏解邪气,宣散表邪,调整面部及耳部经气[14]。笔者查阅大量文献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认为,此病针刺治疗的选择重要的不是时机,而是在不同阶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笔者认为该病初期,由于邪气在络,病位尚表浅,此时予以平刺法易引邪外出,易于正气恢复,若予以透刺或直刺恐引邪深入[15]。

2 筋针经筋平刺法的应用依据

2.1 筋针疗法筋针疗法源自《黄帝内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刘农虞教授挖掘整理《灵枢经筋》的有关经典理论[16],结合30多年的临床经验而研创的一种新型特色针刺疗法。《灵枢·经筋》指出:“卒口僻……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筋针治疗方法主要是于经筋有关观点的引导下,结合特定的针具(筋针),予以刺激“以痛为输”[16]的筋穴,皮下浅刺,激发卫气[17],无感得气[18],布散津液,舒筋解挛,“以知为数”般的快速治疗筋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筋针疗法有其独特的皮下针刺方法及进针后的无感(隐形)得气特点[19,20]。筋针操作时不要求有患者酸麻胀痛的得气感觉和医者手下“如鱼吞钩饵之浮沉”的气至感觉[21],操作的主要层面在皮下,皮下为经筋分布、卫气输布之所,皮下平刺可刺激经筋(筋膜、肌肉、韧带、神经等),激发“行于脉外”的卫气[22]。《素问·痹论》中言:“卫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23],筋针平刺,刺激量较弱,与针刺经穴激发“行于脉中”的营气得气方式不同,故进针皮下无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染(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筋针操作时医者手下有针入空巷之感,患者仅觉针在皮下游动,这种医患双方的感觉称为“游巷针感”,又叫“隐性得气”[24]。故筋针强调隐性得气,疼痛则表示针刺太深、中肉节的缘故。隐性得气是卫气的表现形式,也是筋针治疗筋痹病的关键。在面瘫病早期的治疗中,隐性得气不仅调节了卫气、宣散了表邪,而且减少了对面部经筋的过度刺激,达到了“截邪”的效果。

2.2 筋针经筋平刺平刺,即是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沿皮刺入。筋针刺法循经筋平刺,分为纵刺和横刺,纵刺即循经筋走向纵行浅刺或循肌肉纤维方向平刺;横刺即针垂直于经筋循行方向或肌肉纤维走形方向沿皮横向平刺。筋针经筋平刺:①首先从解剖上来说,筋针涉及的皮下组织主要是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均属于筋膜的组织部分。有学者利用数字人技术在人体结缔组织聚集处进行标记和三维重建时,发现如果将所有结缔组织标记会呈现一个遍布全身的框架结构,这些结构密切提示患者全身的结缔组织与经络息息相关。浅、深筋膜与十二经筋的分布基本一致,平刺经筋,就能调和气血、疏通经络[25]。②皮下经筋,为卫气输布之所。《素问·痹论》中言卫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其输布之处与经筋分布极为相似。卫气不足,腠理开发,邪气入而相合以致病。面瘫病的发病原因既有正气的不足、卫气的不充,还有卫气与邪气相合于皮下经筋而发病。筋针经筋平刺,作用于皮下,调节、疏导经筋,横向平刺,宣导卫气,卫气充则邪气能出,达到治疗面瘫病的目的。

2.3 筋性面瘫面瘫病分为筋性面瘫和脉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属于筋性面瘫,病位在经筋。《灵枢·经筋》强调“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当经筋遭遇寒邪情况下,经筋循行之处会拘急凝聚不舒展;当经筋感受热邪时,经筋循行位置因为弛缓不收功能异常。面部为手足三阳经筋,尤其是阳明经筋散布结聚的位置,经筋循行区域表浅,容易被外邪侵扰,加上素体正气不足,经筋失养,气血瘀堵,面部筋肉纵缓不收。《素问·调经论》则言:“病在筋,调之筋”,采用经过特殊热处理的特制的刚性更强的筋针(燔针),将针刺直接作用于经筋病变部位(以痛为输),采取平剌法的方法劫夺病邪,达到“以知为数”之快速见效的目的[26]。据此确立了筋针经筋平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中应用的理论——筋针经筋平刺法是运用筋针疗法理论,在面部相应的经络循行筋经上,进行筋穴平刺、无感得气,以达到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筋性面瘫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失治、误治,病程迁延日久则可发展成脉性面瘫,甚则3个月以上者,口眼歪斜明显,出现口角歪向健侧的“倒错现象”,以及患侧面部或眼睑出现抽动的“面风”证候。

2.4 筋针经筋平刺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筋性面瘫针刺取穴多取足阳明胃经、手足太阳经经穴,急性期刺法宜平刺。筋穴取穴时:①口角歪斜:以地仓、颊车、颧髎、风池、翳风、牵正穴区为筋穴;②露睛流泪:以阳白、鱼腰、四百、攒竹、丝竹空穴区为筋穴;③鼻唇沟变浅:以迎香穴区为筋穴;④人中沟歪斜:以水沟穴区为筋穴;⑤颏唇沟偏歪:以承浆穴区为筋穴。操作:仰卧位,以0.3 mm×30 mm筋针,在上述筋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地仓、颊车、颧髎、太阳、翳风等穴沿皮下纵刺或横刺20~25 mm。阳白、攒竹、丝竹空等穴区筋穴,沿皮下纵刺或横刺15~20 mm,针刺时避免刺伤眼球。所有筋针,均无需有酸、麻、胀、痛等得气感觉,以无感得气为宜。远端选取病变对侧合谷穴,直刺约1寸,行针得气后(以局部酸、麻、胀为度),予以配合面部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注意遮挡眼球),留针30 min,间隔15 min给予合谷穴提插泻行针1遍。筋针为皮下浅刺操作,操作时针身贴近皮肤平刺,故消毒时除所刺穴位处外,可能接触到的皮肤部位也要消毒。进针方法可采用单手进针法:使用不带管的筋针,操作时用刺手拇、食、中指握持针柄,针尖接触所刺穴位皮肤表面,刺手利用腕力向下并缓慢旋入,如患者感觉刺痛,则将筋针稍离穴点1 mm处再操作,一般可无痛顺利进针;进针后,将针稍退,有明显脱落感(针尖离开肌层或筋膜中的感觉),筋针平卧或斜卧于皮肤之上,根据病情需要,沿皮下纵刺或横刺15~20 mm。

3 结语

猜你喜欢
卫气邪气经筋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幸福来自感动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别轻易拔罐刮痧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