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针治疗失眠症浅析

2023-10-22 17:02
光明中医 2023年17期
关键词:神庭劳宫配穴

江 亚

2012年中华医学会睡眠障碍小组根据循证医学现有证据,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1],其中对失眠作出的定义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到他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种主观体验。随着现代生活的加速,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失眠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以及多发的疾病,并且易反复发作,多伴随着焦虑情绪,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给众多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范畴,《黄帝内经》里记作“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2],它的主要病机是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安宁,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在西医中治疗失眠的药物以口服镇静安眠以及抗抑郁类药物为主,但长时间使用相关药物容易形成耐药以及成瘾性等负面作用。针刺治疗失眠毒副作用小、治疗手段多,具有明显优势[3]。今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案例浅析运用靳三针治疗失眠症。

靳三针是以传统针刺为基础,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靳瑞教授总结出一套临床实用针刺治疗方法,通常每次取治疗疾病的3个最重要、最常用、最有效的穴位为组合,所以被称之为“靳三针”[4],其具有取穴精简、实用有效的特点。其中手智针和智三针是治疗神志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清利头目、安神定志、清心助眠的功效[5]。

1 取穴

1.1 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手智针选穴以心包经、心经为主,心藏神,心包代心受邪,故选用心包经劳宫、心包经内关以及心经神门[6]。劳宫:位于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对应中指指尖处,为心包经之荥穴,有开窍醒神的作用。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原穴,也是经气流注之要冲,可开心气之郁结、宁心安神。内关: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方2寸处,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经典有言:“凡外来病邪取外关祛除之;脏腑百病沉疴取内关以调整之”。针刺方法:劳宫直刺0.5~0.8寸,此穴进针痛感较强,多用快速进针法,提插捻转手法及角度应适中;神门直刺0.3~0.5寸;内关直刺0.5~1寸[7]。

1.2 智三针双侧本神、神庭。在前额部,相当于大脑的额叶投射区,是情感、智力、情志的中枢所在。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在督脉上。神,为脑之元神;庭,为宫廷、庭堂。神庭在头颅之上,脑在其中,脑为元神之府,故针刺神庭可清利头目、镇静安神。本神:位于头部,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是督脉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孔颖达疏》言:“本,谓心也”。神,有神明、心神的意思。脑,为人之本,主神志。意为穴处为人身元神之根本。《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8]。针刺方法:针尖向前或向后平刺0.8~1寸,以捻转手法刺之;嘱患者闭目静心,医者凝神进针,守神转针。

2 辨证论治 随症加减

失眠的特点是多梦、难以入睡、容易惊醒或无法再次入睡等,甚至可能彻夜难眠,在严重情况下,失眠可能导致头痛、心悸、眩晕、中风等其他病症[9]。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是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安宁[10]。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之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荥穴,《会元针灸学》云: “劳宫者,手掌四周位列八卦,穴居中宫,在掌中央动脉中,人劳倦则掌中热。劳,勤也。穴为心包络之荥火穴,臣使之官,代心主之官行政而劳,故名劳宫”。针刺劳宫穴可清心热以安神。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心经元气输注,经过留止的腧穴,《素问·刺法论》言:“预防心之疾,刺手少阴之原;预防肺之疾,刺手太阴之原”等,以“补神固根”,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铜人》云:“治疟心烦”。故针刺神门可补益气血、镇静安神[11]。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针灸甲乙经》:“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12]。《备急千金要方》云:“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故针刺内关可宁心安神。三大要穴相配,能调神开窍、安神定志、清心助眠,是治神志病之要穴。智三针(神庭穴、双侧本神)穴历代记载为调神要穴,《千金翼方·针灸下》曰 :“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13]。《针灸穴名浅解》:“神庭,居处为庭”。主治烦闷恍惚、癫狂、风痫诸疾。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说:“治癫疾风痫,惊悸不得安寐,针之有镇静醒神之效,因名神庭”。本神,《针灸穴名解》谓其:“穴在前额发际,内应于脑 ,故善治有关神识诸病,如惊痫、癫风、神不归本等证,故名本神”[14]。其位于前额,可影响大脑额叶的功能活动,具有疏通和调节元神气机、清脑安神的作用。所以选取手智针、智三针为主要穴位,以达养心安神定志之效,再依据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以加减配穴,提高疗效。中医辨证治疗失眠,可分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等证型,其配穴加减如下。

2.1 心脾两虚者患者多表现为心悸不安、头晕乏力、难以入睡,多梦易惊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多伴有神疲肢倦,面色苍白,口淡无味,食纳欠佳,食后腹胀不适,时有大便稀溏,多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此证多因劳倦思虑、久病、失血、或年老体衰等引起气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而导致失眠,部分患者则是因为食伤脾胃,以致胃气不和、食纳欠佳,脾胃运化不足,气血化生失源,难以养心而致心脾两虚,治以补益心脾、益气养血,配穴可选取心俞、脾俞、三阴交等穴。

2.2 心胆气虚者患者多表现为心慌心悸、心神不安而难以入眠,入睡后易被惊醒,或有口苦咽干、或遇事恐惧;或者表现出夜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或伴有遇事善忘易惊、做事犹豫不决,或神疲乏力、气短自汗,时有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此证多因受惊后导致心虚胆怯、心神不安,治以养心壮胆、安神定志,配以心俞、胆俞、丘墟等穴。

2.3 心肾不交者患者多表现为心烦气躁而难以入眠,或伴有五心烦热、情绪焦躁易怒、两颧潮红,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有盗汗、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此证多因思虑过度、房事不节,使肾阴受损、肾阴不足、肾水亏虚,以致心肾失衡、心肾不交,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配穴可选取心俞、肾俞、太溪、复溜等穴。

2.4 肝郁化火者患者多表现为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而难以入眠,入睡后梦多容易惊醒,或伴有口苦目赤、口渴喜饮,食欲欠佳,时有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此证多因怒气伤肝,肝失条达,肝气郁久,化火扰心而致。治以平肝降火、解郁安神,配以行间、太冲、风池等穴。

2.5 痰热扰心者患者多表现为痰多胸闷、心烦口苦而难以入眠,或伴有头重、嗳气吞酸、口中黏腻、口气臭秽,苔腻而黄,脉滑数。此证多因长期过量烟酒以及饮食肥腻辛辣,导致在肠胃湿热、凝结成痰、痰热扰心,或是由于长期性情急亢,以致气火上炎,炼液成痰,痰堵心窍而致心神不宁。治以理气化痰、清热安神,配以丰隆、内庭、中脘等穴。

3 医案

患者,女,32岁。首次就诊日期:2021年3月16日。主诉:“夜间眠差、疲倦乏力半年余”。病史:患者自诉约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心悸不安、难以入眠,入睡后梦多易醒,醒来后难以再入睡,未予以重视及治疗,症状逐步加重,且易疲劳、健忘,时有头昏、乏力,口淡无味,不欲饮食,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先后予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等口服药物治疗,服药初期疗效尚可,停药后症状反复,后期服药疗效差,且服药后觉精神状态欠佳,现患者拒绝服药,为了进一步针刺治疗,遂来就诊。刻下症:夜间心悸不安、难以入眠,入睡后梦多易醒,醒来后再难以入睡,伴自觉乏力,易于疲劳,时有头昏、健忘,口淡无味,食欲欠佳,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西医诊断:失眠(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分型:心脾两虚证。治则:补益心脾、益气养心安神。针刺处方,主要穴位:智三针(神庭、双侧本神)、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配穴:脾俞、心俞、三阴交、足三里、安眠。针刺治疗方法:选用0.3 mm×40 mm(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先取背俞穴,得气后留针10~15 min。针刺神庭、本神(双侧)时,执针迅速刺入到达帽状腱膜下,调整针身使针体与头皮形成15°,向脑后平刺0.8~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以得气,患者局部有酸胀或压迫感。劳宫、神门直刺,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均直刺,并行提插补法,患者有酸胀感,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嘱患者闭目静心。每天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在2个疗程期间休息2 d。经过4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后,患者睡眠状态有所改善,仍时有夜间难以入眠,仍偶有做梦、疲倦感,食纳较前有所改善;调整治疗方案,每2 d针灸治疗1次,6 d为1个疗程,在2个疗程期间休息1 d。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夜间仍偶有入睡困难,且梦醒次数明显减少,未见明显头昏、倦怠感,食纳可,二便调。患者继续坚持2个疗程的治疗,失眠症状基本消失,舌脉调和,随访 6个月未复发。

4 小结

失眠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15],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失眠效果不佳,且不良作用大,针灸治疗失眠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提高生活质量。针刺治疗时以“靳三针”中手智针、智三针为主穴,结合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以加减配穴,疗效更佳,为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应在临床中得到更多的宣传和应用。

猜你喜欢
神庭劳宫配穴
《针灸大成》歌赋之对穴配伍规律研究❋
手梳前额 缓解失眠
劳宫穴的妙用
手梳前额可缓解失眠
手梳前额缓解失眠
掌中珍宝
——劳宫穴
劳宫穴断心火
按摩劳宫穴手脚不再凉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