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研究

2023-10-21 00:44欧阳永长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立德育人

陈 萍 欧阳永长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1436)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高等教育领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是“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达成的关键。本文针对专业课教师如何更好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从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开展探讨,以期为肩负课程思政使命的专业课教师提供实践依据,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从而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专业课是教师自觉和主动践行课程思政的基础

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学理是践行课程思政的前提,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厘清课程思政的历史背景、本质内涵以及价值,才能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一)课程思政的历史背景

进入新时期,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建设被逐步提上高等教育的日程。2014 年教育部再次强调德育在教育架构中的首要地位,并提出“立德树人”的重要性[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明确回答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功能定位。2017 年12 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并就完善高校课程育人质量体系,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等做出明确要求。

中央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课程思政建设俨然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关键,而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应当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本质

对课程思政内涵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意义。在国家各项“课程思政”文件政策的引导下,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述和解读,主要包括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论、教育体系论、教育实践论、教育责任论五个角度[2]。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深层次、多方面是其基本要求,而潜移默化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方法[3],基本构成主要包括思政课程、专业教育课、综合素养课、第二课堂四部分。

坚持高等教育中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高校所有课程纳入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政元素的方式融入现有课程体系的内容及各教学环节和过程中,从而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4]。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和学界对课程思政的深入研究,将高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课程思政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的重要举措。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高校,在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上与我国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其使命和责任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5]。

课程思政是有效应对新时代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意识形态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国际贸易、金融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各种壁垒、体制机制障碍等不确定因素增多、复杂而难以判断[6]。加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迫切性及重大意义,是提升大学生判断力、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的现实要求。

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成为可能替代部分教师作用的“知识搬运工”,同时,当代大学生身处价值分化加速、社会变化急剧、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的大变局时代,受到各种非主流思想冲击,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容易迷茫而无助,促使其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发生变化,对教师在心理和思想诉求上的指导远远超过对专业知识传授的需求[7]。

作为专业课教师要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背景、内涵及其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导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与国家理想高度一致的个人思想,掌握社会建设发展所必需的本领和能力,具备与历史进步同频共振的个人担当的社会主义的大学生。

二、增强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是专业课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

专业课教师应在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基础上,明确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发展方向,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和思想素养,保障课程思政顺利实施。

(一)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水平

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和敏锐辩证思维能力,应积极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自觉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从内心产生实施课程思政的紧迫意识。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相关的专业课程联系起来,并应用到课程思政育人之中。

(二)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和准确理解,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8],自觉承担课程思政育人使命。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想教育,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应用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培养过程中。

(三)加强对党中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思政相关政策文件内容的理解

加强对国家各级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文件的学习和理解,切实提高课程思政意识,深刻理解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有机融合。落实课程思政的文件政策指引,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前瞻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不断增强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自觉[8]。坚持课程思政的目标导向,不仅要求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更要对青年一代的大学生进行引导和塑造,达到立德树人的成效。

三、专业课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的核心条件和根本依托

在意识自觉的基础上,课程思政的建设离不开作为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和能力,包括了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对社会现实和学生个体的关注、了解能力,课程内容的拓展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一)增强专业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

专业化发展能力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这不仅仅要求广大专业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学习,同时应该透彻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历史、文化、思维方法以及学科专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高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使教师具备增加专业课程的人文性、知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等能力,从而在专业课教授过程中不仅仅传授学科知识,更能上升到文化、思想的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应当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可见,除了专业知识素养外,人格魅力作为教师重要的育人能力,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高度所必需的,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可以通过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更强的感染力和引导力,具备更强的能力组织好课程思政建设。而人格魅力的塑造须具有良好的品德,教师本人必须能够以身作则展示好的品德素养。

(二)增加对社会现实与学生个体的关注

专业课教师需要做到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正确理性地对待社会热点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将正确的观念融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理性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应该通过担任导师、科研竞赛的指导教师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需求和心理变化等,从而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切实问题,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思政。

(三)全面提升教学方法和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构建覆盖全面、层次递进、形式多样、相互支撑的课程教学体系,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提升,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备课、课堂内外教学等环节,从而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引领、理论传播和价值引导。教学内容方面,应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融合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撰写教案、备课等将专业知识能力教育与教学内容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观等有机结合,紧扣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应用于课程中。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升对课堂的驾驭掌控能力,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的先导作用特别重要,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增强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迫切和必要。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应不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做到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促使自身全面发展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人民教师。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非常有必要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深刻认识剖析其意义,提高课程思政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作为专业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切实提高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达到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为未来的国家建设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严以修身”先立德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