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理甫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因此,要着力把新媒体打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2]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关于思政课教学的论述为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生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依据,同时这也说明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新趋势。
虚拟仿真技术(以下简称“VR 技术”),又称为“灵境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电脑来模拟各种环境,然后通过特定的显示设备(目前主要是通过VR 眼镜等设备来实现)与这种模拟环境相连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设备,做出符合所处场景的动作并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从而真正实现人机交互[3]。在VR 的虚拟场景中,可以获得一切人类所拥有的感知体验,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目前VR 技术已经作为新的媒体形态广泛运用于视频、电影、娱乐、旅游、广告等行业。基于VR 技术的实现原理,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VR 技术使用的素材不能和其他传播媒介通用,必须经过专业化制作或者转换才能发挥效用。因此,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成,不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VR 设备播放出来,而是必须根据VR技术的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当代信息传播规律来精心设计,才能够发挥作用,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相对较为零散,导致利用率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经过VR 技术的专业制作或者转换后,应当进行整理和分类。例如可以根据内容分为传记类、事件类、事迹类、遗迹实景类等,分类的标准可以多样化,目的是让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快速、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利用效率。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有讲不完的英雄故事、革命事迹,也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这些都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更是涌现出一批“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相应地要得到丰富和更新,在生成VR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应当历史性和时代性并重,既要牢记历史,又要把握时代背景;既要讲好革命故事,也要夸好时代英雄。并且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新内容,这样既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又能够与VR 技术的优势特征紧密结合。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活跃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各种新媒体、新平台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变化。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成,应当符合当前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当进行“碎片化”处理,这里的“碎片化”处理并不是简单地将素材进行分割,然后逐一地通过VR 设备展示出来,而是将素材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中心思想或者精彩片段展现出来,而不能生搬硬套。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接收渠道多样化,各个年龄段、各个群体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传播和接收信息,因此,在生成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应注意“分众化”,避免“一刀切”。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必须统筹推进,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阶梯式地生成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启蒙性、体验性、常识性、理论性、研究性的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民生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利国惠民政策(例如: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天眼工程、抗击疫情等)都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分布比较零散,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和整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率较低,并且利用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不足。因此,我们应当借助VR 技术的优势与特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路径,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将VR 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是简单地使用VR 设备进行教学,必须有策略地借助VR 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成和供给,同时在应用时还应注意技巧和方法。
VR 技术具有沉浸性。使用者通过VR 技术,可以在视觉、听觉,甚至是味觉、嗅觉和触觉上获得感知,并且随着虚拟场景的变化,还能够获得与场景相适应、相匹配的运动感知,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完全沉浸在系统制造的虚拟场景中。情境再现是VR 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VR 技术创造趋于真实的情景,并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其中,进而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通过VR 情境再现,学生可以模拟参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社会场景或政治决策过程中,切身体验当时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知。
VR 技术以其较强的交互性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学习创造了条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设计多形式的游戏化教学内容。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角色来完成任务、解决难题或参与竞赛,在虚拟环境中与教师和小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并在对应的实际应用情境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游戏化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奖励机制、关卡挑战和实时反馈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VR 技术的逼真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环境的逼真性,所设置的场景是对真实环境的完全模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二是环境反馈的逼真性,当人们对虚拟环境实施相应的行为和影响时,环境所反馈回来的信息符合客观世界中的运行规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通过仿真情境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即通过VR 技术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反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案。通过采集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的行为数据和学习表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制定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来调整学习内容、难度和节奏,如此能够为学生带来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和成果。
在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应用上应统筹规划,做好前期准备,根据VR 技术的特点有技巧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设立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根据文件精神和实用性原则,应当设立“VR 思想政治教育”专用场所,而不能与其他教室、会议室等场所混用。具体原因如下:第一,VR 设备的放置需要占用一定空间。就目前市场上的VR 设备而言,除了VR 眼镜之外,还包含一些大型设备。例如:头盔、万向跑步机、控制手柄、保护围栏等,这些设备体积比较庞大,需要安排专门场所进行放置。第二,设立专门的“VR 思想政治教育”场所有利于充分展现VR 技术的沉浸性优势特征。前文提到,VR 技术具有沉浸性特征,让人们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强化VR技术的沉浸性特点,避免外界干扰,保证学生的专注力,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第三,设立专门的“VR思想政治教育”场所有利于保证学生安全。VR 技术具备互动性特征,体验者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来进行人机互动。学生在和虚拟场景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会频繁地使用肢体语言,动作幅度可能比较大,设立专门的场所,能够保证足够的互动空间,避免磕碰,从而保证安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迎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极大拓展,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程化”和“同步化”[4]。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当借助互联网和“全媒体”的强大传播功能,实现互联网共享。通过互联网共享,能够把零散的“VR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资源库,不仅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而且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此外,还可以依托互联网,实现全国各地的师生“同上一节VR 思政课”,促进全国各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VR 技术也凭借其互动性、沉浸性、虚拟性、逼真性等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在守正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挖掘更多的平台、载体和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唱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合唱”,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