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协同育人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3-10-21 00:44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系人才专业

杨 茉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一、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一)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随之进行全新调整,当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市场需求,高校人才培养供给关系严重不匹配,守旧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相关用人单位提高了吸纳人才的要求和条件,更看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应用能力等。2015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1]。

基于社会环境和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近年快速崛起,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发展趋势下,形成了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受到网络新媒体特点的影响,要求培养的是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既要掌握人文社科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还应具有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传播、信息网络相关专业知识,能够自如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运营等能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各大高校开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纷纷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进行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国内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高校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各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类专业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新闻类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年份、理念、课程不同,有的高校以新闻传播为核心、互联网技术为辅。有的高校偏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有的高校侧重培养学生以技术为核心,将互联网维护、数字媒体技术、媒体经营管理与技能相关内容作为培养的侧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高校则外聘业界资深人士到校授课,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等,建立中外联合办学机制、短期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促使学生能将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挂钩,培养了应用型技能型的复合型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尽管各所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但其培养的目标却有着一致性,正是让学生能够熟悉媒介发展趋势,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新媒体技能,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以此更好地进行人才输出。

纵观各大高校针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构建,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尽管专业名称与社会需求接轨有所不同,但人才培养却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师资的保障以及与传统新闻专业的区别都无法明确。仅仅是在专业的设置上符合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但人才培养的质量却无法达到标准,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依然存在与用人单位现实需求不符的情况,最后形成了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供需关系失衡的状况。

(二)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困境

高校紧跟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积极适应传媒行业的深度改革,跨学科融合等多种措施并举,以创新的形式进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建设,但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人才培养上的困境,主要体现于学科体系与时代发展的诉求、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践教学的定位、教学硬件与新技术新要求的满足、师资结构与教学体系的关系等方面。

1.学科体系与时代发展诉求之间的问题。学科体系单一化成为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伴随新文科背景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才培养实行并采取了跨学科建设的模式,将多种学科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推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学科体系的陈旧、单一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诉求,师生适应媒体发展以及媒体时代的产物较慢,其互联网思维的学科体系以及专业价值的构建较慢,无法快速地将学科体系与时代发展的诉求相匹配。

2.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定位之间的问题。课程单一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缺失,实践教学需要重新定位。多数的高校尽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但各所高校的侧重点不同,与相关企业的各类部门实际工作内容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践教学的革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依然缺乏。

3.教学硬件与新技术新要求之间的问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需要相关的技术、设备的支持和保障,新技术、新要求、新设备要能够与当下社会发展相符合,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的设备保障。目前,各所高校为此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融媒体实践中心、音频视频工作室,在构建实践中心和工作室的过程中,则需要购置先进的网络媒体设备,然而设备的更新换代较慢,学生无法将前沿的理论知识有时效性地进行实践和应用。

4.师资结构与教学体系之间的问题。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除了相关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是先进的、科学的、完善的,教师的师资结构、教学思维、互联网思维同样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因素。然而,高校尽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教师的互联网思维以及相关专业能力却有欠缺,无法提供有效的创新机制,创新创业的认知不足,有创新、会实践、懂新媒体的教师比例较少,仍需不断进行升级。

二、产学协同育人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新型媒体人才的重要出口,根本任务是要培育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能胜任融媒体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产学协同背景下,要求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应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更多应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能力的呈现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设置、培养定位的准确均应与社会需求一致。

人才培养体系的确定既要具有科学性,又要与其他专业形成差异性,既要符合互联网特性,又要围绕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使其具备新闻基本功、全媒体传播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策划创意等。同时,人才培养的定位包含了网络与新媒体内容传播、渠道拓展、创新技术以及互联网思维的形成。在产学协同育人背景下,明确专业定位尤为重要。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及媒体运营知识,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在新闻媒体、网络公司、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和新媒体运营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市场,创建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明确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这两种效应促进师生共同注重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各高校应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注重个性化的创建,注重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互联网领域的潜能。高校教育并非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应注入心血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

人才培养定位的清晰化、准确化既能体现高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又能构建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高校产学一体化至关重要。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舆情分析,新媒体账号运营,自媒体平台以及账号的营销、推广、运营等工作。这些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各高校应找到自身专业发展的优势,不能照搬套用,创新性地明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订出特色的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完善优化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快速融合,人才培养也从传统的单一化向复合型转变。在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后,完善优化课程体系更加重要。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一门全新的专业,完善优化课程体系则应符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定位和特色。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相辅相成,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与产学研要求相匹配。基于以上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对专业理论课的深度提升,包含相关概论性、史论性课程,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等内容。丰富专业理论内容,进行了专业课程的延伸,专业选修课程的设定则需要包含与网络与新媒体相关的经典案例分析和相关的实践鉴赏内容。

以大数据为方向,融入技术应用相关课程内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的属性,交叉学科的优势使得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融入网络技术和技术应用的学习与实践,这成为产学协同育人前提下关键性的一点。相关课程则应包含网页网站设计、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分析等内容。

以集中实践为形式,以互联网思维为基本路径,延伸思维思路,加大实践实习力度,充分将产学一体化落到实处。传统的新闻实务训练课程主要是为了扎实学生的新闻业务,其中包含了与新闻传播相关的传统内容,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等课程。而网络与新媒体的课程特色正是交叉学科的体系构建,这就需要融入新媒体课程内容,以填补传统课程中的缺失,使学生能掌握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所需的基本业务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相关媒体账号的运营、编辑、传播能力,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三)跨学科的人才培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众多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使其不得不去进行创新、转型和改革,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进行深度融合,跨专业、跨行业、跨学科成为热门话题。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而言,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是当下的必然选择。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身带有跨学科的属性,网络技术技能的掌握、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知识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从课程设置上,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科之间的融合,不断地让学生形成知识相互融合的意识,交叉思维模式的养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

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因其对国家和社会影响大,对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要求高,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只有不断提高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素质,才能促进媒体事业良好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努力提高网络与媒体人才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各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同时应将政治素质培养、道德素养培养等内容有效融入各门课程之中,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具备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努力成为全媒型、复合型、专家型人才,以满足我国媒体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体系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