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色调是画面整体的色彩氛围,比单一的颜色更有艺术性。在山水画作品中,基于颜色组合及深浅明暗变化建构的色调关系,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产生或温暖、开朗,或清冷、安静等感情反应。当代山水画创作已经突破了传统国画创作观念的桎梏,色彩运用丰富多样,极大提升了画家的色调意识。尤其是独特的色调关系能够体现绘画风格特色,提升画面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中国山水画的用色特点
中国山水画依托笔墨气韵创造了外象美和意境美,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使人受到画中情的陶冶。纵观中国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山水画是以传统哲学为根基,重色彩表现,强调意境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在中国山水画的色彩中,水墨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它能代替绿、红、黄、白、黑正五色的功用,以焦、浓、重、淡、清等展现画的神韵,升华山水画的艺术境界。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善于将自己的心境融入自然之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便使山水画作品蕴含了画家的内心情感与精神向往。通常来说,画家在认识各种自然形态的基础上,依托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色彩深浅明暗变化,增添画面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如中国山水画中有稀荒、歪扭的树林,有奇异、迷离的山石,有宁谧、静寂的天空,有清凉、湍急的流水等,虽然没有西方风景画清新明丽的色彩,但是通过墨色的渗透和对品位的把握,画家依然能将山水之间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要归功于画家对用色的纯度、明度的把握,以及对色调关系的深刻认识。
另外,不同的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使画家对色彩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与感受,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绘画风格。色调体现了画家的情感倾向,它既是画家突出画面氛围,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段,亦是让画家和观画者产生共情、共鸣的途径。当代中国山水画在“随类赋彩”“墨分五色”等重要理论基础上生成了许多创作思想,尤其是在西方艺术思想观念传入后,画家对色调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与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色彩观的意象性表达进行深入的思考,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必定能依托更多的色调变化来丰富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二、色调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色彩是人们最为敏感,且最易引起人们审美愉悦的要素,它也是画作构成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要素搭配组合包括色相、彩度、饱和度及明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画家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心灵感受,还体现了画家的创作思维等特点。每种色彩都能呈现独特的情感信息,特别是不同的色彩组合更能丰富情感信息,向人传递情感,或热情奔放、或宁谧安静。山水画是对以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绘画的统称,包括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没骨山水、浅绛山水等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的山水画,都以色彩为情感语言。这主要是因为色彩是一种能引发共情、共鸣的视觉语言,在视觉艺术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凸显画面氛围,突出情感表达效果
山水画中的色调关系具有渲染画中情感与基调的效果,可以形成特定的情境氛围,是画家对绘画对象产生的深刻认识与内心感受。中国山水画中的色调运用提炼于多种颜色搭配组合与颜色深浅明暗变化,是画家审美意识、绘画思维、联想与想象、情感体验、艺术知觉等多种心理活动的集合。色调作为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一种富有情感内涵的艺术符号,犹如音乐作品中的调性旋律,舞蹈作品中的动作节奏,在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使受众产生无尽的遐想并收获深刻的内心感受。一幅山水画作品是否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取决于画中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达与传递。而不同色调关系展现出来的情趣、构建的空间秩序等又决定了意境和情感的表達效果。也就是说,如果画者未能选用合适的色调关系,必定使画面缺乏情感表现力,缺失境界与神韵,使整个作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因此,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往往格外重视利用色调来凸显氛围,传递情感,以达到深化作品内涵和提高作品境界的目的。
(二)烘托画面空间,增强画面层次感
色调是依托颜色组合而提炼出的具有和谐性的颜色倾向。无论哪种类型的画作,都可以有多种颜色搭配,但只能有一种色调倾向。色调倾向的强弱变化对画面起烘托作用,能够增强画面空间的层次感,激发受众的感知兴趣。根据功能效果的不同,色调可以分为冷暖、明暗、纯灰等不同类型,每种色调的运用都对提升山水画创作深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画家须立足整体视角对色调表现进行合理的把控,通过赋予画面色彩深浅明暗变化的层次,增强整幅画的立体感和纵深感。就如何提升山水画创作深度而言,画者除了可以运用笔墨、干湿、疏密与透视等技法来调整画面的空间效果外,还能运用不同的色彩变化来突出画面空间的层次感,从而达到营造意境之美,丰富作品艺术内涵的目的。在创作山水画的过程中,画家需要考量墨色明度、纯度的运用效果,确保画面本身的和谐性。比如,在深墨色底上面施加明亮的色彩来突出整个画面的明亮程度,借由明亮变化调解画面的空间感,通过减弱墨色之间的对比特性,达到增强透明度的效果,赋予画面丰富的意蕴。再如在描绘大面积山林的山水画中,可以利用墨色的层次变化凸显山林的远近效果,使之产生空间感。既能营造真实的山林景象画面,又能使画面变得生动、有意蕴,给受众带来丰富的感受。
(三)提高视觉效果,突出作品独特性
在传统的山水画创作中,“水墨至上”理念根深蒂固,但是在运用色调表现画面氛围时,画家常将色调看成与造型、线条同等重要的创作手法。基于对所画之物的形象的深刻认识,依托色彩变化关系达到增进视觉表达的效果。在山水画中色调不仅仅是起点,更是提升作品表现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画家通过运用色调展现自己独特的创意思想,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如在山水画作品的创作中,画家运用浅绿色描绘青山绿水,配合或明或暗的色调来抒发或喜或悲的情感,进一步表达画面内容的气韵神采和情感内涵。整个过程中,画家注重结合色调关系与形体结构,用以营造有深意的意境,提高整体情感表达效果。基于水墨的浓、淡、干、湿、清五色,遵循和谐、主次、均衡、对比变化等原则,将山水画中所用的勾线技法向变换节奏丰富色块的方向转换,以充分发挥笔墨效应,展现自然山水的透彻性、空灵性。当前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色彩成为独立于造型的艺术语言。色彩除了有装饰造型的功能外,还能起到抒发情怀的作用。如在创作山水画作品的过程中,画家利用墨笔加重色彩,使墨色之间产生渗透效果。这样既能丰富作品的色彩,又能赋予作品情趣与韵味。
(四)深化作品内涵,强化精神传递
伴随时代向前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国内山水绘画艺术的发展迈向了新的高峰,市面上各种山水画作品层出不穷。通过分析这些山水画作品的艺术性,不难看出画家们在创作上越来越注重绘画创作的共性,注重整合利用本土化艺术元素来突出自身创作的个性。包括山水画在内的艺术,其创作过程是画家对艺术的感知与体验过程。画家基于对物象形态的认识延伸情感内容,达到提炼创作观念与升华创作情感的目的。特别是为了突破现实山水场景的束缚,画家立足对大自然的探索、感知与体会,加强对山水画要素的设计,赋予整幅作品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精神意义。这一点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色调运用上尤为明显。画家为了打破传统的程式化色彩理念,站在画面精神传达的角度,就如何利用色调提高视觉冲击力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充分运用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搭配色彩,基于色调建构的基本原则,借助多样化的色彩运用技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色调的作用,达到了传达山水画作品的内在精神的效果,可以使受众通过观画体会到“画外之音”。
三、色调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色调在山水画创作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整幅山水画的艺术效果影响较大。如黄、红、橙等暖色调,能给人带来温暖、活泼的感觉,蓝、绿、紫等冷色调能给人带来清新、宁静的感觉。画家通过合理搭配使用这些色调,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和表达丰富的情感情绪。如画家通过对比颜色的方式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效果;画家将互补色放置在一起,在丰富画面色彩的同时使画面产生动态与张力;画家可以利用饱和度高的色彩,增强画面的表现力,突出鲜艳性、明亮性和生动性;画家还可以利用低饱和度的色彩,使画面整体获得柔和、淡雅的调性。总之,依托不同饱和度的色调能够给受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再如画家通过加强调色,将作品的色彩和谐地搭配在一起,以突出作品的整体感和平衡感。这些只是说明色彩选择对山水画效果的部分影响,实际上,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山水画的整体效果,如构图、线条运用、水墨技法等。
画家通过不同的色彩运用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作品。色调作为色彩的调子,是画家的一种情感倾向,其表现效果既是山水画作品展现其作品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画家统一画面整体色彩的惯用手段。基于这种功能和特性,决定了色调在绘畫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一个画者善于创作山水画,但其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多采用同一种色调,那么从色彩组织能力的角度来看,该画者的山水画创作无疑是失败的。要提升山水画创作的深度,画家须充分运用色调的表现效果。就实际效果来说,色调具有无限的创造空间,世界上有多少种颜色就能表现出多少种色调的画面。因此,画家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需要通过观察来抓住所画对象的特点,根据美感表达和情感抒发的需求来明确色调。这便要求画家掌握构成色调的基本规律,通过选择色彩关系展示有色调的画面,赋予画面内容更大的表现空间。而如何利用明晰的色调准确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成为山水画创作的重点。按照色彩学理论可知,画面色调的主要成因是画面中色块的面积所引起的色彩视觉影响力决定的。因此,要使山水画富有色彩调性,画家需要明确各个色块在整体中的位置及主次关系,达到突出画中的某一主要色块的效果。当一个色块的面积超过画面面积的3/4时,色调效果就会变得非常明显。由此可见,明晰的色调是由画面中的主要色块决定的。在山水画的色调处理上,画家最怕水墨五色的面积相差无几,缺失主次关系,导致整个画面缺少秩序性,难以突出情感氛围。通常来说,一幅山水画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瞬间突出画面内容的特点,这种局限性决定了山水画不能包罗目之所及的所有景物。因此,画家需要根据这个主题来确定特殊的色调。画家要在画前作出合理的选择,加强对以成色成调的对象的处理。如果画家在作画前没有急着动手,必定是在考量影响画面的各个因素,以找到灵感,提炼最佳的办法。
色调的选择是画家基于对色彩变化关系的认识,是一种色彩艺术直觉。在实际的山水画创作中,并不是说画者掌握了基础的绘画技巧,就能准确地把握色调,画出令人称赞的山水画作品。如果画者只是模仿物象的局部颜色,陷入“色彩局部适应”,那么他将失去色调变化直觉。因此,画者在创作山水画之前,特别是在取景、构图时应感知各个位置的色调关系。在确定山水主题时选出构成画面的主色块及色调倾向,保证色调表现与主题含义相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画者在取景时,依托取景框前、后、左、右推移的方法,选择与推敲出画面中的主色块,让主色块面积在整个画面面积中占据绝对地位,以此把握色调。如果取景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看不出主色块为中心的色彩联系,势必使画面色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这不仅不利于突出画面色彩的韵律,画者也很难将自身情感有机融入色调之中。例如主色块选择黑(深色),其他色彩成分就是色调中的辅助色,若主色块选择的是灰色,灰色以外的色彩成分就是辅助色。这些辅助色彩成分与主色块同时都是不可或缺的画因,一幅有视觉震撼感的山水画,这些因素的处理都比较到位。如果画者只是片面地照搬照抄原物,没有加强色调的处理,势必让画面色彩变得枯燥乏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色调是山水画作品的灵魂,在山水画创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色调的表现过程实际上是统一画面光色关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画家通过正确认识色调关系,合理搭配使用色彩,对色调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达到凸显画面氛围,突出情感表达;烘托画面空间,增强画面层次感;提高视觉效果,突出作品独特性;深化作品内涵,强化精神传递的艺术效果。画家通过对象的色彩从色相、明度、纯度及面积大小分布等方面入手,加强组织、加工、调整的加工,能够提升山水画作品的深度,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任陶,男,武威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