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
由廖斌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司法部课题所形成的成果——《毒品犯罪的新发展及其防治研究》,已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于2022 年8 月出版。该著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对毒品问题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运用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以及社会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围绕毒品犯罪治理中存在的难题,从概念界定、制度完善、司法适用和防控体系综合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张和建议,研究内容重点突出、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对指导毒品犯罪防控实践和学术研究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全书32万字,共分6 个部分,即绪论、毒品与新精神活性物质概述、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制度、我国毒品犯罪的刑事立法、毒品犯罪的司法认定以及毒品违法防控体系的构建。细读该著作,我觉得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
该书在第一章创新性地提出并界定了“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涵义,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特征和类别,指出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毒品”概念的区别。作者认为,新精神活性物质除了对人体具有成瘾性、有毒有害性外,还具有对人的客观认知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以及未被列入国家管制药品等特点;指出新精神活性物质并非在毒品功能上有所创新,而只是为了规避管制而刻意制造的、在结构上与已管制物质迥异但功能相似或者更甚的物质,在满足吸毒者需求的同时,逃避法律的否定性评价及相应的惩戒。
该书第二章对我国现行的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进度在整体上基本保持了与国际同步——在对某些物质的管制上甚至超前于国际社会;认为我国目前采用列举式管制的策略,对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列举是在毒品列管之外单独列举,但是这一方式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成效并不显著,实践中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列管论证和风险评估都显得较为粗糙;而在新精神活性物质对应的刑罚问题上,我国当前的管制制度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并没有明确新列管的毒品与刑罚之间的罪刑搭配关系,故还需要司法机关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来明确定罪量刑标准。除此之外,作者还对域外毒品管制制度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这为我国管制制度完善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该书第三章分别对我国毒品犯罪的立法体系、立法现状、域外考察和立法模式思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从《刑法》对于毒品犯罪的罪名设置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实的论述,对我国毒品犯罪立法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罪名设置不足(例如非法持有毒品罪、运输毒品罪的立法规定不完善,未将情节严重的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未明确规定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的追诉及量刑标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毒品犯罪法定刑的完善提出了设想,包括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范围和标准、财产刑适用的范围和非刑罚处罚性措施的补充等,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该书第四章围绕毒品犯罪的司法认定重点,即对毒品犯罪的主观明知认定,犯罪既、未遂认定,量刑情节认定以及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作者对毒品犯罪的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知内容和认知程度所提出的判断标准,值得在实践中加以参考;对毒品犯罪既、未遂的认定,聚焦于控制下交付和诱惑侦查等特殊情景,对此所提出的认定标准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对于量刑情节的认定,提出在同一法定刑档次内,根据毒品数量的增长来统一基准刑的调节幅度是相对合理的;对于刑法所称的“其他毒品”的种类以及在毒品犯罪司法解释中增加的12 类新类型毒品,认为可以将这些毒品的数量与海洛因进行换算,根据换算成的海洛因的数量来统一调节基准刑,同时根据毒品的纯度不同进行一定量的折算也具有相对合理性。
该书第五章对构建毒品违法防控体系的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作者分别对“毒品违法犯罪防控体系”的内涵,对毒品违法犯罪的预测、控制以及对吸毒人员的矫正与治疗等问题表明了观点、提出了对策建议,并提出了完善毒品违法犯罪防控制度体系和相关预防措施,以及积极开展国际禁毒合作的思路;在司法部“四区五中心一延伸”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基础上,在强制隔离戒毒强力监管体系下,探讨了借助社会多元共治手段以开展社会化工作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为指导一线司法行政机关创新开展工作提供了有益思路;对毒品犯罪案件统计指标和社会治理间接指标等数据进行了再解释,在借鉴当前最小平方法、指数平滑法等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构建毒品违法犯罪预测的模型公式,这为执法机关科学有效进行毒品犯罪的预防和遏制、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书研究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当前惩治毒品犯罪的热点问题立论,研究覆盖面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注重对相关制度的细节问题挖掘,并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炼和高度概括总结,使读者能快速聚焦问题的实质。该书值得刑事司法实务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在工作中予以参考,也值得法学理论工作者研究阅读。
本书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在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了注释性研究、犯罪学研究、诉讼法研究、刑事一体化研究等多种研究范式,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相结合,对涉及毒品犯罪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详细论述。该书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毒品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概述,具体内容有:毒品问题概述;新精神活性物质含义;我国毒品与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概况;我国的禁毒政策。
第二章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制度,具体论述了:我国毒品管制制度;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制度。
第三章我国毒品犯罪的刑事立法,具体论述了:我国毒品犯罪的立法体系;我国毒品犯罪的立法现状;毒品犯罪立法的域外考察;毒品犯罪的立法模式思考。
第四章毒品犯罪的司法认定,具体论述了:主观明知的认定问题;犯罪既遂和未遂的认定问题;量刑情节的认定问题;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第五章禁毒防控体系的构建,具体论述了:禁毒防控体系的内涵;我国禁毒防控体系的模式;改进毒品管制制度;完善社区戒毒和强制戒毒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