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能力的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2023-10-19 04:00袁立新韩金妍刘娓楠刘洋
体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袁立新 韩金妍 刘娓楠 刘洋

摘  要:本文以2023~2025年北京教育学院第三期“协同创新学校计划”——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项目为例,从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国内外文献与实践综述、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内容与计划、培养师资和培养成果等方面,阐述指向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能力的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学校体育中的有效开展与深度融合。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能力;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9-0053-03

为增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快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教育学院启动了第三期“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以下简称“协同创新”)。“协同创新”项目从“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课堂的要求出发,聚焦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目标和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立足校本、专业设计、联合推动、务求实效”的原则,分“学校管理、教改实验和学科教学改进”三大类项目,共涉及39子项91所项目学校1218名教师学员。通过“三级联动探索校本研修有效路径,协同创新赋能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项目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内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助力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为首都教育发展谱写新篇章。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项目,在首都新时代高素质、专業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主要立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1]。开拓了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问题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如何认识和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科学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及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和活动?对于一线体育教师来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协和创新”项目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城关小学教育集团校(城关小学、城关二小、周口店中心小学和十渡小学)及窦店中心小学5所项目校31名学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96%的学员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程度与深度不够;约67%的学员从未参与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培训;75%的学校从未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和活动;46%的学员未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案例和活动课程等。因此,调研分析的结果充分说明在小学体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培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100%的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充满信心,跨学科主题学习对拓展体育教师专业领域、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具有现实意义,也充满期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跨学科”一词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伍德沃斯教授于1926年提出,指超越一个已知学科的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1981年英国科学家Humphreys又提出“跨学科学习”概念,定义为“学生广泛地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题相联系的不同科目知识”[2]。美国“STEM教育”、芬兰“现象式学习”和日本“综合学习”等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与发展方向。在当今教育变革和体育改革不断推进的21世纪,“跨学科主题学习”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3]。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17年,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体育与健康中定向越野是一种新兴运动项目,也是跨学科学习活动,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导航的运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奥林匹克运动最核心的功能是教育,奥林匹克教育同样是跨学科学习活动,不仅推广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也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体育及奥林匹克历史文化,这正是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之所在。

特别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一周年多以来,聚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充分说明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非常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的跟进与发力,成为“协同创新”项目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石与原动力。

三、培养目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旨在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学校体育中的有效开展与深度融合。

1.厘清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外延,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加深教师对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概念、原理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

2.设计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例和活动案例,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探索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提升教师设计与实施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能力。

3.探索“课内外一体,家校社协同”跨学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实践育人模式,形成“一校一品”“区域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

四、培养方法与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将研修建在课堂的大方向,充分发挥项目校一线教师的主体作用,采用聚焦项目主题的合作式课例研究与自主行动导向的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帮—扶—放”模式开展研修,坚持“小步子多循环”。

具体方法与措施如下。

(一)培养方法

强调“研训教”一体化,把研究、学习、实践相结合,学研结合、学用互促,学以致用。充分调动项目校和教师的积极性,自主设计、合作开发与协作创新,提升教师设计与实施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能力;强化校本研修,资源分享,课堂实践,在线指导等。通过观摩研究课、阶段展示汇报和跨区域协同,促进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

1.专题式讲座

立足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跨学科与“五育”并举及体教融合等前沿理论方面,拓展学员视野和专业知识,知行合一,提高专业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和实践创新能力。

2.参与式学习

从实际实践实战出发,调动学员参与积极性和能动性,“学中做”“做中学”,学研结合,学用互促,学以致用。

3.任务式驱动

“以终为始,以行为知。”结合学员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规划,强化問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明确任务、带着问题、激发思考、付诸行动、获得体验。

4.研讨式观摩

“走出去、请进来”,向先进榜样学习。头脑风暴,追问与释疑,解决研发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5.成果式分享

通过同课异构、同行竞技、主题活动与阶段展示等资源共享与成果分享。

6.信息化共融

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腾讯会议”、“北京教师学习网”、微信、邮件、美篇等网络平台和App。组建班级微信群,在线学习与交流,编辑培训简报,加强宣传和培训资源管理,扩大影响力。

(二)培养措施

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精心组织、精细管理、精准培训,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做到五“每”:每周有活动,每月有指导,每学期有汇报,每学年有辐射,每校有特色。

1.每周四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讲座,夯实理论基础,开阔视野。

2.每月下校指导师生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及实践,配合学校完成相关活动。

3.每学期开展阶段汇报展示与总结交流。

4.每学年有目的有意识地“走出去、请进来”,京津冀协作,区域联动,城乡一体化。

5.每所项目校有特色,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24节气)、节假日活动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等,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学校传统体育活动有机相结合。

五、培养内容与计划

在培养内容上,强调目标导向、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精准培训和高质量培训,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积极吸纳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融入到项目的学习中。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钢铁战士、劳动最光荣、身心共成长、破解运动的‘密码’、人与自然和谐美”五个学习主题的基础上,创新与拓展,填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空白”与“缺失”。

“协同创新”项目计划2.5年为周期,共计360课时的行动学习与研究,将教育现场放在学校,回归课堂,使项目成果落地生花,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培训者的发展,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表1)。

六、项目团队师资

项目整合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优秀的师资团队,涵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师教育、教育心理、思政、国防、劳动教育、信息科技和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等方面专家、教授、教研员和优秀体育教师。四方协同,示范引领、实践指导、创编点拨,行动研究、研修培训和教学相长一体化。

七、项目成果

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例、活动课程,完成相关培训总结和论文等,并在课堂教学和学校主题活动中有效开展,形成“一校一品”“区域多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孟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何为与可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2(11).

[3]于素梅,等: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维特征、设计逻辑与实践指引[J].体育学刊,2022(06).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