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绍伟
根据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居于第三位。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种“人为”设置的“为人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换言之,对为什么12年的基础教育开设这么多课时,究竟期望学生获得什么发展与良性变化的价值追问是设计与实施课程的前提与基础。之所以强调将教育价值追问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因为只有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者具有共同价值追求或愿景的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才可能真正成为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
更具教育价值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体现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之中。两个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后,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体育与健康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具体包括:运动能力,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与条件,正确运用体能、运动认知与技战术,科学合理地完成体能锻炼、参与与组织体育展示与比赛等体育活动的关键能力;健康行为,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掌握与运用健康知识技能,调控情绪、适应环境、改善健康水平的价值取向与关键能力;体育品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勇于进取、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社会责任感等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与道德。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在教育价值追问基础上的价值重构。课程标准以此为引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课程目标、水平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要求,以及为了实现这一价值追求提出组织教学活动建议。概言之,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之中。
为学生创设更具教育价值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一是需要打破以体育运动项目战术传习为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體系,改变仅仅追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的训练课,改变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动作铸型课,改变忽视学生心理感受的强制课,改变简单模仿,“不讲道理”的不知其所以然的课,改变与真实体育运动和生活实际脱节的“无效”课;创设以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体系。二是为学生创设激发学习内在动机与热情的教学,即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平等、有尊严、且“我能行”的教学活动与情境,将成人化、竞技化的体育运动项目改造成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使之真正适应不同体能与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三是为学生创造将认识体育与健康的人文价值、科学道理、科学方法与体育运动实践能力、健康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的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面对与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核心素养。
这种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有活力、更为科学、更受学生欢迎的体育与健康课更具教育价值,如此,我们才能骄傲地说:“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实是最好的人格教育和人生成长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