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护理员队伍的薪资现状及建议
——基于对上海市从业者的调查

2023-10-18 12:38张元颖
中国医疗保险 2023年9期
关键词:长护险护理员上海市

张元颖 杨 澜

(1上海申健长期护理研究促进中心 上海 200051;2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233)

1 前言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1]。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将突破3亿,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从老年人的生命历程来看,由基本独立生活过渡到失能问题加剧阶段,他们面对的主要健康风险为听力、视力等功能下降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问题。202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指出,在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已超过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约4000万[3]。然而,截至2020年10月,全国65岁及以上失能老人有2127万人,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名[4],按照护理员和老人1:4的失能照护比,至少存在500万的护理员缺口。

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长护险的体系建设,而且依托于长护险护理员的行业规范。因此,本研究对上海市长护险护理员进行抽样调查,通过了解目前上海市长护险护理员队伍的基本人员构成和薪酬现状,更好地推进长护险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引导长护险照护服务行业良性发展。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在上海16个区进行随机抽样,选取上海市长护险养老机构、护理站等50家机构的长护险居家护理员共计5805名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展开调研。

根据上海市医保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上海市注册的居家护理员人数为40733人。本次调研的护理员占全市所有在册护理员的14.25%,分析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上海市长护险护理员的薪酬现状,为今后长护险的护理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从长护险护理员的待遇角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变量 (年龄、性别、职业类别、文化程度、籍贯、开展服务所在地)和工作变量(在职状态、护理工作年限、每月工作时长、社保缴纳情况、每月薪资水平、任职机构)。问卷问题能够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长护险护理员的真实工作状况。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对调查对象所在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由他们向护理员说明调查内容并监督问卷填写情况,护理员填写后线上提交问卷。问卷的回收率为100%,问卷完整率100%。调查问卷利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中,女性占比超90%,男性占比极低。护理员整体呈现高龄化趋势,年龄主要在51岁—60岁。教育水平明显偏低,初中学历的占70%以上,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较稀缺,之前多从事护工和家政行业,来自农村的再就业人员比重大。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普遍在3年以上,且全职占比高。外来人口居多,来源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上海、江苏、安徽和河南,成为上海市护理员队伍的“主力军”。城区中非上海籍贯的护理员较多,如徐汇区。而郊区,尤其是远郊,比如金山区、崇明区和奉贤区等多为上海本地籍贯的护理员(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5805)

3.2 调查对象的社会保障情况

由表2可知,当前的护理员队伍主要是由退休年长女性组成,退休后从事护理行业、无需缴纳社保的护理员占64.3%。城区在户籍地缴纳社保的护理员占比明显高于郊区,说明上海市城区的护理员中外来人口居多。外地护理员有缴纳社保的意识,但不在上海缴纳,一是由于上海缴纳社保个人承担部分较其户籍地高,二是未来这部分护理员回户籍地养老的居多,可能会离开上海护理员队伍。而郊区护理员在上海缴纳社保的情况明显多于城区,护理员多为本地农村女性,因此在上海缴纳社保,寻求未来的养老生活保障。

表2 上海市护理员缴纳社保的分布情况

3.3 调查对象的薪酬情况

3.3.1 时薪情况。问卷数据显示,上海市长护险护理员的平均时薪约为35.7元,其中城区为42.7元,郊区为31.8元。可以看出,城区和郊区护理员的时薪差异较大,原因是市区人工成本高,行业门槛高,优质人才相对较多。

3.3.2 月薪情况。人员平均月薪为5297元,其中城区为6774元,郊区为4471元。根据上海市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建立养老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的指导意见》,薪酬等级根据技能水平和工作年限确定,基本工资标准为1级到23级逐级递增,最低为2600元,最高为7800元,工资中位数在4810元。按照这个标准,被调查的长护险护理员平均月薪在中位数上下。由于对长护险护理员要求掌握的技能大多围绕生活照护和医疗护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调研的城郊护理员每月平均薪酬符合长护险照护行业对护理员的整体薪酬定位。

3.3.3 薪酬结算情况。上海市长护险护理员是按照生活照护类40元、医疗照护类65元和护士服务类80元的标准结算时薪。从上海市2022年6月至11月的医保结算数据可知,整体上,上海市提供生活照护类服务的人次占比为1.22%,结算金额占比为0.75%;提供医疗照护类服务的人次占比为98.66%,结算金额占比为99.09%;提供护士上门服务的人次占比为0.13%,结算金额占比为0.16%。

以2022年6月至11月上海市居家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结算情况为例,从提供专业服务人次和结算的角度,护理站和非护理站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未来需要加强护理站的医疗护理服务,强化非护理站的生活照护规范标准管理,提供更差异化、专业化和优质的服务。

表3 2022年6月至11月上海市居家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结算情况

3.3.4 有序logit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根据有序logit回归可以分析长护险护理员月薪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以上各调查指标可知,文化程度、籍贯、任职机构、护理工作年限、月工作时长和行业转换对薪酬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长护险护理员的薪酬体系建设,推动护理员队伍的高质量建设。

表4 每月薪酬的有序logit回归结果

4 讨论

4.1 文化程度对护理员薪酬的影响

由表4、表5可知,文化程度对应的OR值为1.241,大于1且p值显著,说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护理员获取高薪酬的可能性也提高。边际效应结果显示,护理员的文化程度每提升一个等级,每月薪酬为3000元以下的概率将降低2%,每月薪酬为3000元—8000元、8000元以上的概率将分别增加0.4%、1.5%。

表5 每月薪酬的边际效应结果

因此,尽管长护险照护行业重视实际操作的护理经验,学历仍然对于护理员获取高薪酬是一大优势。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5],在护理和康养等一批人才紧缺的行业中,积极参与行业建设的高学历人才同样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

4.2 护理工作年限对护理员薪酬的影响

护理员的工作年限既反映了当前长护险照护行业是否留得住人,又体现了护理员队伍的稳定性情况。根据表4、表5可知,护理工作年限对应的OR值为1.265,大于1且p值显著,说明随着护理员工作年限的增加,护理员更有可能获取更高的薪酬。边际效应结果显示,护理员的工作年限每延长一年,每月薪酬为3000元以下的概率将减少2.1%,每月薪酬为3000元—8000元、8000元以上的概率将分别增加0.46%、1.62%。因此,对于护理员而言,只要愿意深耕长护险照护服务行业,基本上可以获得与工作经验匹配的收入。

4.3 月工作时长对护理员薪酬的影响

问卷显示,被调查的所有护理员每月平均工作时长为154小时,每月工作140小时以下的护理员占比最高,为30.6%。同时,郊区护理员平均每月工作146.9小时,城区护理员平均每月工作166.6小时,相差约20个小时。从对部分地区医保管理部门人员的访谈中可知,城区护理员比较紧缺,郊区人员相对充足。城区的一些金牌护理员的需求排单会排满,所以工作时间相对郊区护理员长。此外,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护理员中,每月工作140小时以下的人员占比较高(87.9%);月收入9000元以上的护理员每月工作时长基本上都在220小时以上。

结合表4、表5来看,月工作时长对应的OR值为3.541,大于1且p值显著,说明随着护理员工作时长的增加,护理员获取高薪的情况更容易发生。边际效应结果显示,护理员的月工作时长每延长一个层级,每月薪酬为3000元以下的概率将减少11.2%,每月薪酬为3000元—8000元、8000元以上的概率将分别增加2.48%、8.72%。可以看出,高薪酬与较长的工作小时相匹配,护理员想要拿到较高的薪水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体现出长护险护理行业的薪资特点。

4.4 行业转换对护理员薪酬的影响

问卷显示,之前务农的护理员的薪酬大多是4000元以下。而之前从事护工职业的护理员中,目前每月的薪酬基本在4001元—7000元间。家政出身的护理员中,月薪3000元以下的占比最多。这也和家政行业的特性有关,这些护理员多分布在郊区(60.1%),多为退休后再就业,从事基础的护理工作,技能等级偏低。

由表4可知,行业转换对应的OR值为0.956<1,且p值显著,说明相对于之前从事护工职业的护理员,来自餐饮、务农和其他行业的护理员的所获薪酬较低。边际效应结果显示,与来源于家政、餐饮、务农等行业的护理员相比,之前从事护工职业的护理员每月获取3000元以下薪酬的概率将减少,而获取更高薪酬的概率将增加。因此,要加强护理员培训,降低其转业成本,提高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薪酬水平。

4.5 持证类别对护理员薪酬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市护理员的持证情况较好。持有医疗照护证的长护险护理员总计5721人(98.55%),其中,同时持有养老护理员四级(中级)证的为1263人(21.76%),同时持有养老护理员五级(初级)证的为1107人(19.07%),同时持有养老护理员三级(高级)证的为10人(0.17%)。此外,持有健康照护员证的总计61人(1.05%),持有护士证的长护险护理员总计5人(0.09%)。可以看出,长护险照护行业的职业规范正不断提升,上岗的护理员基本通过了专业技能测试,服务质量有保证,无证缺证的情况很少。

由表4、表5可知,持证类别对应的OR值为1.072,大于1且p值显著,说明相较于仅持有医疗照护证的护理员,持有多证的护理员的薪酬状况更好。边际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护理员持有证书的等级越高,每月薪酬为3000元以下的概率将降低0.4%,每月薪酬为3000元—8000元、8000元以上的概率将分别增加0.1%、0.5%。

5.对策建议

5.1 建设高学历高质量护理员队伍

服务行业的核心是人,但长护险照护服务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政和护工等职业,需要护理员掌握基础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随着智能化健康系统逐步被引入护理站和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员也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和监测技能。此外,由于一些失能老人长期卧床而产生的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也需要贴身照顾的护理员及时发现疏导,这就对护理员的心理关怀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当前的护理员行业面临着人才缺口大、招工难的困境。从当前的队伍建设角度出发,一是要增加培训机会,加强队伍素质建设,鼓励校企合作,加强老年护理人才的输送力度;二是要发展年轻的护理员队伍,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打通上升渠道,减少人员流失;三是对长期护理人员进行分级分类专业培养,对提供基础性护理服务的直接照护人员与评估师、心理干预员等专业性人才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6]。这既有利于长护险行业的长远发展,又能够改善护理员的薪酬待遇。

5.2 完善护理员社会保障

长护险照护行业体现了护理员职业连贯性和灵活用工的特点,护理员来源结构复杂,而且地域分布广泛。由于护理站多设在城区的小区附近,辐射周围的居民,提供服务的类别更丰富,所以护理员以外来的优质护理员为主。而非护理站,比如乡村的居家养老服务社或为老服务中心,考虑到老人都是附近讲本地话的村民,所以护理员主要组成是本地人。

整体来看,上海市已经打造出一支优质的护理员队伍,社保缴纳合规,社会保障方面也优于其他灵活用工职业。外地护理员(未达到退休年龄)就地缴纳社保的情况可以反映他们未来是否会继续留在上海从事长护险照护行业。从队伍的稳定性考虑,打通籍贯限制所导致的护理员获取社会保障的渠道限制,配套出台与职称、工作年限相应的休假制度或弹性工作制度[7],尤其是对上门照护的女性护理员要做好相应的职业保护,避免安全风险[8],既有利于护理员的留存,又能够提高行业的管理效率。

5.3 放宽持证要求

上海市护理员队伍呈现老龄化特征,50岁以下的护理员获取养老护理员四级(中级)证的占比在30%左右,50岁以上的护理员获取中级证的占比在10%左右。根据上海市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0岁,而职称等级的证书考试设置年龄门槛,造成不同护理员所持有证书的情况不同,从而薪酬存在差异。目前上海市已经推广培训医疗照护员,以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随着职称证书的获取和等级的提高,护理员每月获取高薪酬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放宽已达到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的老龄护理员的考证门槛有助于护理员队伍良性发展。一方面,放宽护理员的上岗门槛,以其他培训证代替上岗证,缓和了由于护理员到达退休年龄而无法参与职称考试的问题,增加队伍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提高护理员技能水平对于改善长护险照护行业的薪酬现状,以及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现实意义。这不仅是一项政府工作,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行业建设,以实现长护险照护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和智能化。

猜你喜欢
长护险护理员上海市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综述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孝文化对长护险推广的影响因素探析
上海市长护险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长护险亟待激发创新活力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