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拉齐尼·巴依卡是南疆涌现出的新时代英雄,他对党无限忠诚,燃烧生命报效祖国,用短暂的一生为人民做出了不朽的功绩。拉齐尼·巴依卡的闪光事迹洋溢着催人奋进的英雄精神。将其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挺身而出的牺牲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改善教学效果、突出育人目的、增添思政课堂感染力和说服力、推进思政课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9-009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纷纷以饱满的热情探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遵循的规律,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的调整。新疆地区高校由于区域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学生构成等方面的复杂原因,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更为突出的作用和意义。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以外,新疆地区高校也应该从区域特色出发,探索和应用切合新疆实际的教学方法,挖掘和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打造反映实际需求、入心入脑的思政课程。在这方面,地处南疆的喀什大学具有特殊的优势。拉齐尼·巴依卡是南疆地区的一位英雄人物,他兢兢业业卫国戍边、勇担风险营救巡逻战士、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令无数人感动。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及其所承载的英雄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极佳素材。南疆地区高校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融入拉齐尼·巴依卡的闪光事迹和崇高精神,发挥其直指人心的强大力量,以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塑造学生道德品格[1]。
一、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所承载的英雄精神
中共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同志,2021年1月4日,勇敢地跳入冰湖抢救不慎落水的儿童,孩子幸运地得救了,英雄的生命却在冰冷的湖水中戛然而止。在辽阔的南疆,拉齐尼·巴依卡的事迹已经筑起一座英雄精神的丰碑,把他的英勇事迹和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非常合适且必要。总体来看,拉齐尼·巴依卡的闪光事迹中包含的英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与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人,前赴后继接力传承爱国拥军优良传统,义务担任边防部队的巡逻向导,引导巡逻队跨越河流和山岗在国境线上巡行。由于父亲年事已高无法继续从事这项工作,拉齐尼·巴依卡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父亲郑重传递的“接力棒”,像父辈那样承担起义务守边护边,为边防巡逻队伍担任向导的神圣职责,时间长达16年。
拉齐尼·巴依卡守护国境的行动和坚定的誓言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光芒。他同闪耀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英雄们一样,用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搭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当前,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关键的时代,这个紧要关头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需要我们舞动爱国主义旗帜,用爱国主义豪情为奋进中的中国人提供精神激励。南疆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好拉齐尼·巴依卡的光辉形象,用身边鲜活的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塑造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休戚与共的民族团结精神
作为一名塔吉克族基层干部和巡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对自己肩上所承载的维护民族团结重任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把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渗透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与乡亲们的朝夕相处中,贯穿在身为人大代表参与党和国家的各种会议和交流活动中。他义务护边16年,带领家乡各族人民脱贫致富以及勇敢跃入冰湖施救落水儿童,都是休戚与共的民族团结精神最深刻、最生动、最真实的体现。民族团结不仅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石,也是中国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复杂局面,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拉齐尼·巴依卡的光辉事迹是休戚与共的民族团结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推动各族人民克服一切阻力向着伟大目标团结奋进的精神激励。南疆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该深入挖掘拉齐尼·巴依卡的光辉事迹,将其作为滋养和涵育大学生民族团结精神的源泉。
(三)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
拉齐尼·巴依卡少年时代的事迹,已经体现出其不畏困难的性格。成长为边防战士的过程中,他的勇敢性格更是升华为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当他还是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在严寒的冬季和村干部一起每天晚上在村子里巡逻,防止农民的羊被狼群袭击,从来没有叫过苦叫过累。2002年,拉齐尼·巴依卡如愿当上了一名边防战士,连队的训练任务非常繁重,但是他从不退缩,困难面前总是迎头而上,高质量完成训练任务,并在比武大会上取得好成绩。边境巡逻的路途十分危险,暴风雪和滑坡时常发生,但是,危难面前他毫不畏惧,多次凭借宝贵的经验帮助巡逻队伍转危为安。新时代需要这种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人们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和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努力奋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南疆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一定要利用好体现拉齐尼·巴依卡奋斗精神的素材。
(四)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拉齐尼·巴依卡的一生洋溢着感人的奉献精神。2004年,是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担任边境巡逻队义务向导的一年,也是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年。自那以后,他对自身有了更高要求,决心尽其所能,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巡逻路线沟壑纵横,地势险峻,地质灾害频发,交通工具只有“高原之舟”牦牛。拉齐尼·巴依卡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冻死在巡逻路上,还有9头摔伤致残,部队提议给予赔偿,他总是婉言拒绝。在去喀什大学培训之前,拉齐尼·巴依卡家里又有4头小牦牛接受训练,他希望尽快将这些牦牛训练好,能有更多牦牛参加巡边任务。巡逻护边的路途遥远而漫长,有时一次巡逻需要3个月,自己的家事常常会被耽搁,但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拉齐尼·巴依卡坚信,肩上所承担的是最神圣的使命,能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是自己无上的光荣。南疆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一定要利用好体现拉齐尼·巴依卡奉献精神的素材,激励青年学生成长为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挥洒汗水、为国效力的人。
(五)挺身而出的牺牲精神
拉齐尼·巴依卡多年巡行的红其拉甫边防线,是一条洒满他的牺牲精神的道路。他无数次迎着寒风翻越雪山达坂,涉过冰冷刺骨的河水,无数次在巡边路上不顾安危,冲在巡逻队的最前面。他曾经钻进雪洞营救同行的战士,自己却被冻得昏迷;他也曾为探出一条能够通行的山路,被滑落的山石砸晕在悬崖边。拉齐尼·巴依卡挺身而出的牺牲精神永远定格在2021年1月4日,这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冬日。正在喀什大学接受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在前往食堂就餐的路上,听到不远处的人工湖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凄厉的呼救声,他循声飞奔而去,看到湖中央冰窟中孩子的挣扎身影,没有丝毫犹豫,勇敢地冲上冰面奔向孩子伸出救援之手。冰层突然破裂,拉齐尼·巴依卡跌入冰冷刺骨的湖水,他用强大的意志力托起孩子,孩子得救了,英雄却没能平安返回岸边,伟大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跳入冰湖勇救落水儿童的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牺牲精神的最好诠释。南疆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定要讲好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精神的故事,用这种伟大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斗志昂扬地走在新时代的路上。
二、弘扬英雄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举唯物主义旗帜,辩证地看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种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科学认识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也蕴含着重要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中既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我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克服重重障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坚持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今天,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精神的激发与推动作用,使正面和积极的精神成为我们事业的“推进剂”和“加油包”。
英雄精神是英雄人物的素养、品质、追求的一种稳定而典型的反映,是英雄人物高尚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境界的集中呈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的身上,闪耀着忠诚、执着、朴实、坚定、果敢等优秀品质,散发着爱国、奋斗、奉献、团结等中华民族最为珍视的优秀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尤其要重视发挥精神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把知识传授与用积极向上、奋发昂扬的精神感染、鼓舞和激励学生结合起来。发挥英雄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作用对于通达学生心灵、改善教学效果尤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3]习近平总书记对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的积极作用的揭示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启示,提醒我们要对英雄精神的感召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传授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双管齐下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學中充分发挥英雄精神强大的渲染力与感召力,发挥榜样的激励、感染与引导作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会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迷茫、精神空虚、道德冷漠等状态形成有效抑制。英雄精神走进思政课堂,能够强化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利用好英雄素材,引导大学生聆听英雄故事,传承英雄精神,把来自英雄精神的激励转化为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和提升个人道德境界的动力,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系列课程的第一门课,也是引导学生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和培养学生优秀品格的奠基性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偏重于对学生优良品格和道德操守的塑造,而榜样往往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动人而走心的力量,常常比理性的陈述和教导更具效果。因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尤其重视把英雄精神和英雄事迹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通过简捷的感性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三、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全过程
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精神是涵育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素材和载体。南疆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深入挖掘拉齐尼·巴依卡的感人故事,将其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融入教学内容。笔者从南疆地区高校的具体实际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特点和要求出发,对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精神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紧密衔接的路径作如下思考:
(一)用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精神引领学生的人生观塑造
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拉齐尼·巴依卡的光辉事迹和英雄精神是其人生观的反映,显示了他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深刻认识,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具有突出作用。他的英雄故事和英雄精神既会凭借其强大的感染力成为引导学生的感性材料,也会引发学生对人生观的深刻思考,使学生在理性层面正确认识人生观的内涵,并把理性认识转化为正确的人生路径。
(二)用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精神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价值选择,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弘扬英雄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对英雄精神的弘扬在根本上有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4]。英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两者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和价值诉求。英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英雄以实际的行动不断佐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词语和生硬的教条,而是融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可感知、可遵循的观念。英雄精神弘扬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内化到外化逐步推演的过程。将拉齐尼·巴依卡身上体现的英雄精神与其爱国、敬业、忠诚、执着、朴实等高尚品格融入教学,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添生动素材。
(三)用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精神引领学生民族团结精神的培养
拉齐尼·巴依卡是落实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典范,他的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对于巩固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5]南疆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示,用体现拉齐尼·巴依卡民族团结精神的突出事迹教育学生,增强民族观、国家观和民族团结观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联度,加强其当代性和现实性。
(四)用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精神引领学生理想信念塑造,提升道德境界
拉齐尼·巴依卡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的英雄精神也是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写照。他之所以能十几年如一日义务守边护边,无私付出,不怕牺牲,捍卫祖国每寸土地,靠的是胸中炽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精神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他身上忠诚、执着、朴实的人格以及具体化为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及团结精神的道德品格,对于青年人有巨大的感召力。南疆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精神的强大楷模效应,将其合理运用在引领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过程之中[6]。
拉齐尼·巴依卡卫国戍边的长期坚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充分彰显了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鲜明体现了新时代英雄人物不畏牺牲、忠诚奉献的伟大情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精神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参考文献:
〔1〕〔4〕唐勇.英雄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9(16):44-46.
〔2〕〔3〕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30(02).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1-08-25(01).
〔6〕吴艳华,兰玉.中学“道德与法治”课讲好新时代英雄精神略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05):54-58. (责任编辑 曹彩霞)
On Lazini Bayika's Heroic Spirit and the Way to Integrate It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
Nurguli Yusufu
(School of Marxism, Kashgar University, Kashgar 844008, China)
Abstract: Razini Bayika is a new era hero emerging from southern Xinjiang. He is infinitely loyal to the CPC, burns his life to serve the motherland, and has made immortal achievements for the people with his short life. The shining deeds of Lazini Bayika are imbued with an inspiring spirit of heroism. Integrating their unwavering patriotism, fearless struggle, selflessness, and sacrificial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rule of law cour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ighlight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creasing the appeal and persuas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 and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words: Lazini Bayika; Heroic Spiri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Rule of Law Course
收稿日期:2023-05-22
作者簡介:努尔古丽·玉苏甫(1974-),女,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喀什大学教研教改课题“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KJDY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