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研究

2021-11-07 19:12杨茜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职院校

摘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青年大学生培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把党史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对人才培养、资源整合、课堂建设都要着重要意义,坚持古今中外、阶级立场、问题探究教学原则找到课程融入的具体方法,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大学生找到科学的人生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史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建党百年之际,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党全社会全面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大学生的入门思政课,做到党史与该课程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对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学子进行调研,基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找到党史教育与课程融入的教学思路,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更多思路。

一、价值取向:课程融入之意义

1.从人才培育来看,以史鉴今,增强青年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一百多年前,先辈们在苦难中探索救亡图存之道,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探索出一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有今天的成就与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经验是分不开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个国家的根,不能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都面对百年之未有大变局,“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1]而值得深思的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1]广大青年们出身在一个物质相对富裕发展十分迅速的年代,一方面能够有“今生无悔入华夏”的自豪感,但另一方面却对人生与未来感到迷茫。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有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能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而把党史教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相融合,更加有利于总结经验、增加勇气、砥砺品格、坚定理想,这是青年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增强“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

2.从资源整合来看,引史为例,使基础课更为生动

通过对思政教师的调查研究,大多数表示高校思政课中“基础课”的难度最大,其原因在于内容抽象。近几年,为了推动思政课的质量,教师们也作出了许多调整与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推动“基础课”的有效性较差。在进一步的调研中,教师们具体讲出了一些原因,包括了学情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经分析总结,问题主要源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研究上,所用教学材料渠道的权威性、对社会新闻问题指向的判断程度等,与知识点把握紧密,课程显得空洞,很难触及人心。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革命先辈毅然决定另立政党选择革命,不畏艰辛,一切只为人民;在错误面前,党中央有不破不立的勇气和决心,重新出发,创造新的辉煌;在取得成功的时候,共产党人切实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奋斗目标,继续前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党史案例打破对知识抽象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展现出人的精神面貌对社会改造的现实意义,明确行动指南。

3.从课程建设来看,知史懂史,推动思政课全面性

通过对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学生调研,发现高职类学生学习习惯与诉求导致党史知识掌握程度低。他们大多数通过政治、历史课接受到了党史教育,少部分近几年通过青年大学习、自媒体、电视剧、新闻等渠道主动对党史进行学习,还有7.78%的学生认为自己从未接受过党史教育,表现出了对党史知识学习的冷漠性,因此,在对“掌握党史知识的满意程度”中达到满意及以上的仅47.78%,远未达到党史教育的目标。

这种情况下同样也不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调查者通過在校学习已经完成了对“基础课”、“概论课”的学习,调研中专设一题检验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您认为党史的开端在什么时候?”,其中回答正确的仅占总人数的24.07%,即使是在文科生中也只有33.80%回答正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反思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理论来源于现实,在党史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学生在上以“概论课”为核心的理论课的课时会出现难理解的现象。因此,从另一方面讲,在党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也会推进“概论课”的教学实际。

二、核心问题:课程融入之原则

把党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在教学就是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去回答社会难点、热点、焦点的话题,坚持古今中外、阶级立场、问题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提高课程质量。

1.在方法上,坚持古今中外的原则

毛泽东在关于如何进行党史研究问题上提出了“古今中外法”。为了更好把党史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进行融会贯通,此方法同样适用。

古今就是昨天与今天的对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有着许多鲜活案例素材,有助于把百年前的苦难与百年后的成就充分展现在眼前。“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1]中外就是把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有助于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人民、民族、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例,把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探索民主新式道路、国外普世价值观渐渐被人揭开真实面貌与今日中国所展现出来的新兴面容和高速发展进行对比,即可阐明“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核心意义。在此,还需要不能夸大历史、夸大现实,为了博取眼球把党史讲成野史,导致思政课堂娱乐化、庸俗化的行为要坚决杜绝。

2.在方向上,坚持阶级立场的原则

目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正发生深刻的变革,我国社会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潮复杂多变。中小学的思政课中对党史的针对性教育比较少,而党史与每一位国民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是根,党史是精神脊梁,作为中国青年应该像毛泽东所讲的“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面对一系列的历史虚无主义,课程要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坚持正本溯源,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看待问题,即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去让大学生领悟社会主义的真善美,在高度融合下使“思想道德与法治”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

3.在过程中,坚持问题探究的原则

把党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融合即拿过去的历史来说现在,因此课程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问题探究式的教学过程必不可少。这种模式打破传统思政课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弊端,将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大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首先,问题的设计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在呈现时要把握时机,展现出问题的情景,为下一步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创造条件。其次,在分析问题的环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合理利用情景再现、小组辩论、头脑风暴等方式让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范围提供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批判性评价。最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思考后的学习反馈,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要保证问题的讨论不偏题。面对学生有疑惑的问题或者对问题持有不同观点的情况,教师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并且采用师生共同摸索的思路,即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解惑同步进行,使学生能够彻底摸清并找到问题的实质,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切记不能使用灌输式。

三、教学设计:课程融入之路径

在教学融入过程中应注意处理三大关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以该课程第二章为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1.加入党史材料,重构教学体系

教材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但全国高校教材一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强地突出教材中的思想性,要结合不同类别学校各自学生的认知特点、专业特点、时政热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再组织、设计、整合,突出重难点,形成特色鲜明且符合特定学生认知的教学体系。

调整后的第一个专题从理想信念的概念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这都是与我们的革命先辈密不可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至今已百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证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第二个专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展开,使用在革命期间国共两党对于国内外战争与人民的态度案例来证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再以脱贫成果来对比百年前后农民日子进一步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个专题则落实到践行之上。此部分可梳理前两部分内容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曾经落后就要挨打的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尤其是在世界共同对抗新冠疫情时所展现出的成果趋势瞩目,让同学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合理利用教法,深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与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00后的大学生,他们更多追求的是自由开放领悟的自主式课堂。近一年,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法、问题解析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基本逻辑都是问题呈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根据以上教学体系的构建,要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除了常规的案例教学法之外还需要落实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中情景教学法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课前学习小组完成以“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为主题情景短剧,要求有正反方角色设定,围绕主题讨论为背景,按照古今中外的原则编排。此活动对应第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中呈现,让他们所认为的枯燥知识活起来,引导学生在情景剧中自主探究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做到以情感人,吸引学生、引发共鸣。作为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在课前给予编排节目的指导,二是要注重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总结,不让课堂纯粹娱乐化,而是达到以表演促进知识内化的效果。

3.开展实践教学,强化思想感受

习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3]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拓展,是促成思想向行为转化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专业、贴近现实的原则,在内容设计上和理论教学相互融合,在环节安排上相互贯通。

一是可结合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启迪人心。例如内江的范长江纪念馆,展现出了革命期间的新闻人坚定信仰,在新闻战线树立了标杆。同学们一方面从历史中感悟信仰力量,另一方面也要从思索新时代青年人的追求信仰之路。二是可结合当下脱贫攻坚的成果躬身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去往学院对口帮扶村去考察农村在脱贫攻坚下的具体变化,再结合医学专业实际为村民带来送健康系列的活动,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深化对职业的信仰。当然,这些活动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很难做到全员覆盖,因此需要与各系合作共同完成;二是限制于教学安排,因此还需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群众,在社会服务中加强学生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心,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21.7.1.

[3]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杨茜(1992-10),女,汉,四川省达州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单位: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高职院校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