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

2021-02-28 02:04卢丽丽宋善华
老区建设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七一思政教学融入

卢丽丽 宋善华

[提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被称为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进行系统总结的经典政治文献,又是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教学体系,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政课教师不可推卸的政治任务。文章系统论述了如何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

[关键词]“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教学

[作者简介]卢丽丽,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宋善华,南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1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全长7130字的讲话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讲话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谋划了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的道路。这篇讲话既是对过去百年历程系统总结的经典政治文献,又是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讲话被称为是国际共运史、中共建党史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讲话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当前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学习好、贯彻好“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全面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是在2021年7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七一”重要讲话后,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专家学者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进行了修订,目的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主导者、引领者、传播者,教师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掌握领悟程度、贯彻落实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讲话精神的熟悉程度,进而决定了时代新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觉性,决定了能否把全党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和不竭动力。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有机地、恰当地、有效地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体系,需要学习研究揣摩,更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变革教学手段。本文从融入点、内容设计、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如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阐释。

一、融入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全党全国上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大背景下,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最高效、最扎实、也是覆盖面最广泛的学习教育方式。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目的。

首先,有利于思政课教师用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堂教学的引领着、主导者、传播者,教师对讲话精神的学习领悟程度,关系到讲话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贯彻落实程度,一定程度关系到青年学生能否自觉担当复兴大任、成为时代新人的历史自觉。教师要立足文本深度解读,同时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立足实践变革教学方法,更要在建党百年辉煌之时,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号角已经吹响的大时代背景下回应学生困惑,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到教材的各个章节。教材体系的更新,有利于教师对讲话精神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梳理,进而能用最新理论武装头脑。

其次,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虽然只有七千余字,但这篇七千余字的讲话所包含的内容高度凝炼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奋斗成就,既有对过去百年的全面回顾,又有对未来新征程的谋划,讲话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远远超越了七千余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全面、系统、高屋建瓴。如何把七千余字的内容让学生学深悟透,必须把讲话的丰富内涵与课堂教学的丰富内容有机融入,让学生明白,这篇讲话贯穿在课程学习的始终,在每一个章节中都有体现,从而从知识性、学理性、政治性等不同层面对讲话内涵有系统全面的了解。

二、融入的实践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已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观点编入到教材中。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相比,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融入了哪些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本文将按照章节逐一论述。《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融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不仅包括“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还包括十九大以来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本文就专门针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如何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学中展开论述。

1.绪论部分。“七一”重要讲话开篇就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庄严宣告,点明了我们处在一个什么历史方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代,这与教材中“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内容相对应,可以通过数据、视频等方式,让同学们深刻领会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在“七一”重要讲话的结尾,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总书记用一个“己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三个“气”——志气、骨气、底气,三个“不负”——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向新时代的青年发出时代最强音的号召。既告知了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又告知了如何去担负起时代责任。教材以《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为绪论部分的章节名称,用总书记的讲话点名主题,让青年在开篇就明白自己的时代使命。绪论又是整本教材的总论,具有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绪论部分,结合“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宣告和寄语给学生们阐述清楚,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认识,对自己肩负时代使命的认识,促使大学生自觉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进而转化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在《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这一章中,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融入第二章第一节“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的教学中。把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部分内容融入到教材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中的“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2字的伟大建党精神,并提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苦难求索而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在教学中把“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紧密结合“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能够拓展这一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深刻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理想信念走到今天,更要靠着理想信念开辟新的未来,增强同学们自觉把自身理想与社会理想、国家理想统一起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全新表述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教学中拓展对马克思主义真理作用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与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紧密结合,深化大学生全面、科学、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进而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觀指导自己的人生观,增强用实际行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自觉性。

3.在《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这一章节中,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关于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这一章节的相应知识点中。“七一”重要讲话的全篇,都贯穿着一种爱国、团结、自信、友善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具有独特的中国元素。中国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体表现为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四”个创造,“一”个胜利,“三”个伟大成就,充分了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和伟大的团结精神;“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体现了伟大的斗争精神;“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这充分体现了伟大的团结精神;在讲话的结尾,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并且高呼“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体现了伟大的梦想精神。可以说,中国精神之伟大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贯穿于“七一”重要讲话的全文,让人信心满怀,备受鼓舞。把这些内容有机融入到弘扬中国精神这一章节中,会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尊严感、荣耀感和自信心。让大学生自觉成为中国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4.在《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一章中,把“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人民的相关论述融入到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之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的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核心价值观的属性决定了他具有人民性的显著特征。“七一”重要讲话中,“人民”是高频词,先后被提到86次,从始至终,以人民为主基调,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话中在宣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谈到:“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接着“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立更生、发愤图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在讲话中把关于“人民”的论述摘抄提炼出来,让同学们去感受和体会,从而深刻理解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通读讲话原文,领会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不言而喻。

5.在《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一章中,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与“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人民的相关论述相结合。(在前面有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展开)“七一”重要讲话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教材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相融合。“七一”重要讲话中的伟大建党精神与教材中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成为指导中国实践的指导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然合一的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正是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來的革命道德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成为了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革命道德也是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中的支撑下产生的一种道德,这个理想信念就是伟大建党精神中所概括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6.在《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一章中,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中,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与“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人民的相关论述融合起来。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法律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这一融合让同学们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三、融入的意义

通过以上融入实践,可见“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已经写进教材,贯穿其始终,需要思政课教师进行研读、领悟、阐释,需要思政课教师及时更新教学体系、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行为,按照教材的逻辑思路,扎扎实实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融入式教学是一次教学相长的学习过程,既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领悟学习讲话精神,通过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悟,深刻感悟思想伟力,进一步凝聚前行力量。汇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潘珗斐,李永杰.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7-09.

[4]王跃.马克思整体性历史观及其现实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15.

猜你喜欢
七一思政教学融入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