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

2016-04-20 22:21余亮开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教育

余亮开

[摘 要]在当代的高校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高校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积极影响,养成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青年学生健全人生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方法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高职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育;大学生;思政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累积了相当丰厚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凝聚了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探索实践经验的大成之作。高等院校不仅要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更要担起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通过融合这些优秀文化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达到更好的道德教学效果。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彼此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融合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1.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文化是历史的本质反映,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如果按照思政领域的双主体理论来讲,融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对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客体都意义重大。一方面,从受教育者来讲,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不仅仅包括人们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完善,更包括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人文素质的改善以及对个人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另一方面,从教育内容来讲,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高校思政课课堂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和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所以能够很好的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

2.有利于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一方面,扩宽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受众面。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是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新青年,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因此,以学生为载体,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明智之举。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性。高校的思政课是一门培养政治素养过硬、道德品德高尚、理论知识扎实的优秀人才的必修课程,如果将高校思政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就会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载体和依据,同时,通过实践的参与,循序渐进的养成践行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理念和思想的习惯模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想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结合,是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现阶段高职思政教学质量及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可谓是一举两得。笔者将从高职思政教育的特点出发,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的结合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1.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培养学生爱国信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引导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精神潮流和支柱,将爱国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高职思政课程,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免疫力,在洪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故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对预习环节进行有效利用,做好准备,避免让学生接受起来感觉唐突。在利用预习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将要开展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且最好是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要想更为立体地呈现和展示出来,故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明白一些优秀品质或是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及价值。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因感觉新颖而兴致勃勃,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渗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比如,在讲高教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文化这一节时,可以结合本校的所继承的外贸文化来渗透,通过介绍近代对新中国外贸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辈诸如,周恩来、雷任民、卢绪章、陈家康等人在当时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方国家对华“封锁禁运”的严峻形势下,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的对外贸易事业,突破“封锁禁运”,打开新中国的外交关系的先进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信仰。以故事为基础来凸显一些品质的价值,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些优良品质的重要性并接受,付诸实践,这样的思想教育才有效。

2.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学制和专业特色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如三年制的高职教育与四年制的普通本科教育就存在着培养目标、学制、教学模式等不同,两种不同类型的学制要求教育者结合各自的情况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有各自的特色。其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地域特色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地域特色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强家乡的宏愿,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授课效果,提升课程质量。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程,决不能寄希望于一两节课或一两个学期的课堂讲授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通过长期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设计少而精的课程内容,打破不同文化和领域的壁垒,融入英语、中文、哲学、历史等课程,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课程融合,条件具备的学校还课与国内外友好学校进行深度交流、互动游学,相互学习,满足学生的现代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4.提高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高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而且现在许多高校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都渗透在思政教育中,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成效,所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师的职前培训、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的教育、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完善高校教师的培养质量,建立思政教师的学习培训制度,完善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完善教师的表彰奖励制度;同时还要健全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提高思政教师的地位待遇,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结语

我国流传千年而不衰的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经验,更是挖掘学习资源的丰富宝藏。将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和进一步发扬是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伟大使命责任,高校和学生都应为此而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开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想和新途径,是德育工作领域一次成功有效的创新实践。结合优秀文化展开教育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更是全面培养人才的一个途径,值得赞扬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崔丽娜.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平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传承探究[D].天津大学,2013.

[2]那晓丹、于春梅.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

[3]张运萍.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创新研究[J].传承,2014(10).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教育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