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弘
(天水市秦安县王尹镇中心小学 甘肃 天水 741600)
农村乡镇学区一体化管理,即实现人事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科研以及教学评价等一体化。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共享利用,能让农村乡镇区域的孩子们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
学区要给所属学校一定责任,压实担子,对所属学校一体化管理做好定期不定期的督导、指导以及检查,要让一体化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落地,从而给农村乡镇的薄弱学校、寄宿学校以及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注入生机与活力。
1.1 学区成立统一的工作委员会,并确定学区校长。建立学区校长对全学区所属学校负责的这一集体领导机制,对组成成员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通过定期召开学区会议,对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具体安排。围绕相关的学区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与完善,针对学区管理过程中发生一些重大的事宜及时沟通与处理,集思广益制定最适宜的解决方案。在每年年初制定整个学区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这一年度学区整体工作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所要面对的具体任务以及对各项内容进行细化,责任到人。根据学区统一的工作要点,各所属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科学制定,使其具有可行性,并且对照工作计划如期开展各项活动。学区层面上,则是就各个所属学校在开展具体制定的工作计划上做出一定的指导,提出适切的意见与建议。并做好定期的检查以及对所开展的具体工作给予评定,其中就包括建立健全学区工作委员会制度,对各级学校的考核管理细则进行制定,包括教师的考核、结对帮扶、教学研讨、公开课以及课题合作研究、学校资源、教育资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交流等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
1.2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区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站在学区整体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高度上制定完善制度与机制,对所属学校的管理行为与教师的具体从教行为等给予科学的引导与指导,使其不断迈向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针对一些乡镇寄宿制小学或者是中心学校,结合其实际情况,就其已经规范且运行成熟的管理制度在全学区进行推广。各乡镇区域内的教师之间加强业务学习交流沟通,加强所属学校之间的交流,切实促进所属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实现互促共进的最终目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使得学区中每一捆绑的学校不断实现互促共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通过每学期两次阶段性评价,真正对一些投入踏实、竭尽所能履行职责的走教教师以及被捆绑学校凸显的教学效果以及某校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提高等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优先考虑其职称评聘以及评优选先等方面。
结合具体的市级与区级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提出的要求,通过学区对辖区内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开展一体化管理。对所在辖区内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及时进行更新与添补,加强统一管理。通过科学的使用,不断实现学区内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备的有效使用,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补充与调配相关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从而使学区所属学校对此的需要求得以满足。比如,在教学仪器方面,进行科学安排与有效利用,图书达到标准册数,各校体育器材逐一达到标准,建立标准合格的功能教室,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建设,所属各校园开通网络,实现校校通、班班通。通过一体化管理,对所需的设备与器材做到统筹的安排与利用,在配备上做到位,在管理上做到位。还要在利用上做到位,最大化实现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以及发展。
3.1 科学调配师资,创设良好条件。根据相关部门所下发的教师编制,深入了解农村乡镇学校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各个所属学校教师的需求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通过对师资的统一调配,做到老中青相结合,进行资源优势的互补共促,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同时又能够保持独立的教师团队。通过校长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对所属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加以均衡,对学校教师的具体的课程安排进行科学而统一的协调,从而确保整个学校工作能够有序而正常的运行。建立完善人事档案,对所属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建立成长档案,切实培养各校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与教学能手,使其充分发挥导向与引领作用,让学区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得以提升,同时还能形成教师的成长梯队。学区为所属各校教师搭建适合其成长的平台以及机会,创设良好的条件与环境,使教师能不断超越自我。
3.2 完善培训制度,人人获得机会。为了能够切实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还要能够立足长远,对相关的培训制度加以完善,对激励机制进行不断的修正,切实解决一些小规模学校、寄宿式学校以及薄弱学校由于资金方面的困窘而无力承担本校教师的培训费用,以及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投身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站在学区层面上,对培训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以及重点培养。所属学区的每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有学习以及不断锻炼自身、提高能力的机会。同时,要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师的专业优势,通过围绕专业进行集中的培训,树立榜样,采取示范引领的作用,加强学区内教师的交流沟通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帮助学科教师转型顺利。比如,定期举办音体美教学的专题培训,提高这部分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专业化能力。或者是各学校定期选派本校的音体美教师或者是幼儿教师到其他所属学校沟通联系,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倾听来自其他学校所属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开展情况的指导以及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功能优势,开设QQ 群、微信群,搭建一个即时、及时、无阻隔的交流平台。教师们在这一平台中可以积极交流自己的成果与经验,或者是切磋教学技能,提出困惑或问题寻求破破解,相互学习借鉴。同时也对帮扶帮教档案进行不断的建立与完善,对专业帮扶教师开展的专业测试或者课堂教学在年终时进行评定,由此作为对这部分教师年终考核的一个有力的依据,让一些教师通过来自专业教师的帮扶之后,走向专业化。
3.3 加强教师流动,均衡配置资源。通过学区一体化管理,加强各乡村教师的交流。优化教师资源,开展教师定期的轮岗交流以及支教,与县内等教师进行捆绑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合理、科学的流动,实现辖区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及共享。不断优化所属学校教师的年龄、学历以及学科结构,面对一些偏远的学校、薄弱学校以及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对其无论是编制还是待遇方面都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落实好教师津贴,建立所属学校教师之间交流的长效机制。通过教师管理的一体化,将教师的长效交流与教师的评先选优、职称晋升以及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队伍不断得以稳定,且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区管理一体化下,要及时对薄弱学校以及薄弱学科的教师进行配足配齐,或者是实现教师之间的流动来弥补薄弱学科教师力量缺乏的现状。将农村乡镇的专业课教师按其所学专业代课,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走教。尤其是音乐教师或者美术教师,在一些薄弱学校中其较为的短缺。通过走教形式,使学区内的专业课教师资源得以共享,师资得以覆盖。教师管理的一体化,做到统一的配置、管理、考核与评价,这是发挥出各个专业教师的学科优势与功能,也能够保证一些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等开足、开全、开好课程。通过充分利用以及共享学区的教师资源,可促进乡镇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
4.1 调研指导教学,提高教研水平。学区对所属的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在教学工作上做到统一安排,在教学教研上做到深入总结,相互联动。积极进行过程性指导、督导,即,在中段、期末、年终通过考核、评价进行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实施,切实将教学教研常规工作落地落实。注重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调研与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加以调整与完善。同时也对一些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进行发掘以及提炼,总结后形成一定的成果,适时在整个学期内加以推广,科学、规范、有效开展教学教研常规工作。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打造符合学生所需、时代所需的现代课堂学习模式,与当前的新课改的目标与方向相同步。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而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专业教师的帮扶、专家的指导、校内校外培训、师带徒、课堂展示、技能大练兵等多项措施,让教师汲取新观念,践行新思想,落实新方法,不断创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如各学校的校本教研或者学习所属学校之间的联合体的教研、线上线下教研,每年课题研究,在多个渠道中使教师的教研水平得以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与成长,切实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农村乡镇学区切实结合各校的实际,组建小学片区以及中心校的三级教研组。各个学校主要以校本教研为主,而片区的学校则是以专题教研为主。中心学校则是通过组织一些体育、艺术类的学科教研组,开展具有深度的多层次研学活动,使教师就教学实践所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得以破解。
4.2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在学区教研一体化提升之中,首先是通过借助学区化的这一管理平台,加强学区内教师的教学教研,紧紧围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这一着力点,在学期内定期开展一些教研活动,比如,研究探索薄弱学科不断向优质学科迈进的路径,使整个学区教研能够得以有效而长足的开展。同时学区中心要组建教研组与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的定期与不定期开展,体现教研与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通过构建“123”教研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1”,即一种思路。以常态教学为立足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以及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对学区所属各校的课堂教学进行规范。与此同时,对所属学区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进行强化与提高,再次通过所属学校之间实现联盟联动,加强交流,促进校际之间教师的互助、互帮、互促,加强交流,加强探讨,加强分享,从而提升不同学区内教师的专业化能力与水平,也能够整体提升整个学区教师队伍的教研水平。“2”,即站在两个层面进行督导,及时解决教师们所遇到的问题。学区将督导分为督学责任以及学科研究中心。督学督导包括对各所属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的改善以及常规化的管理等情况加以督导。而学科研究中心组对所属学校的督导着重放在各教师承担的学科教学任务及完成情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以及组织与实施课堂研究。通过督学督导与学科研究中心组的集中督导,大力提倡结合各个学科的教研课题的研究以及对教师骨干的培训等进行个体调研。在任何学区所属学校进行随机的听课、观摩,及时就所属学校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发现、督导、解决,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学科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或者问题。不断帮助教师改进完善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而提供助力。“3”,即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教学与研究活动保持同频共振。学区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所属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通过定期设置主题教育活动,让学校根据这一主题同步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教研活动,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加强反思与总结,不断提炼形成值得推广的成果。通过由学期所组织的专题研讨活动的开展,让所属学校的教师积极畅谈教育教学的成效以及在常态化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或者问题,让这一研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得以拓展,也使这一研讨活动更具有信度与效度,同时也能扩大其影响力,使学区内各学所属学校教师的教研能力得以提高,也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种途径是教师联校进行研修。处于顶层的学区组织所属学校进行学科组联校结盟、各学科教师的联校结对帮扶,以及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校际间的听课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师资源力量的结合、整合与运用,让骨干教师业务能力能手、学科带头人以及名师工作室等与青年教师积极携起手来,就校本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专业引领不足、典型经验不够突出等问题加以切实解决。借助学区名师的引领作用,对学区内薄弱校、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中的一些青年教师以及骨干教师进行帮带,形成联校教研团队或者是教研研究小组。借助师徒结对的方式来不断提高教研能力、教学水平。第三种途径是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建立互动教研。学区所属学校通过成立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等中心教研组,并且借助信息网络教育空间的技术支持,构建有助于校际间多学科教师学校的互动教研平台,使学区所属学校的各个学科教师都能在这一平台中积极的互动交流,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不断获得资源的共享、经验的推广与借鉴,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通过专题研讨,使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综合评价管理一体化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学区所属学校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而快乐的成长。通过学区的顶层设计,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对所辖的所属学校师生进行综合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与细则,定时、适时开展每学期的整体评估,对学校进行全面考核,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整个学校工作考核采取的是定性与定量、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估形式。内容上包括常规的、重点的以及富有特色的工作作为考核的具体内容,由中心学校负责评价学校的常规工作。开展学校管理现场推进会,对学校的重点工作与特色工作进行考核。以一校一特色展示会、各类档案资料与成果展评、各校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来评定重点工作与特色工作的开展情况。学区牵头,由各个所属学校校长共同参与到评价之中,使学校的整体工作得以推进。通过德、能、勤、绩这几个方面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评价。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测试、德育、动手操作以及体育特长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拥有快乐健康的童年。
总之,通过农村乡镇学区一体化管理,不断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建、共同利用,创新一体化管理的新途径与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研究科研能力。同时,让学生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断促进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