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路径

2023-10-17 09:00:40刘永霞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正方体整体教学活动

刘永霞

(白银市景泰县第八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从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数学中的定理与知识概念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很少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是独立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极其适合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与思维逻辑体系的小学生来说,以单元整体的知识体系和核心概念作为参考和依据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积累上的不足。实际上,小学数学课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表现形式,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解构与整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与启发,逐步完善和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解决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和学习效果差的根本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1]。

1.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本质上来说,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对教材中单元知识的重构,是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为了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的优化与创新,对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站在整体的视角上来看待小学的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小学生的具象思维习惯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小学生学习数学难和数学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如何能够克服这种由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带来的学习困难,使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们首先需要对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意义和特征进行深度的研究,再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与知识结构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以便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数学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1.1 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与内涵

简单来说,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将一个学科内有关联性的知识点看作一个整体并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特征的知识框架,再以此框架作为基础整合这一单元内的其他零散的知识点,以便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一步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此背景下,教师在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先对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实际知识基础来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与学习效率提升的根本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小学数学的教学难度,将一些容易被遗漏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1.2 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特征

1.2.1 整体性特征

整体性特征是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从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与此同时,整体性也是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教师必须站在整体的视角下对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与设计,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基础前提下引导学生明确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便能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得更加全面[3]。

1.2.2 规划性特征

规划性特征是指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明确单一知识点的内涵与概念,也需要明确这一知识点在整体的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和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以便能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单元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与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4]。

1.2.3 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特征是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最大的特征,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教学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一个知识点内部存在的隐晦关系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保障知识之间与课时之间的关联性与结构性;其次,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不仅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的知识积累,还需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2.基于单元整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路径

实际上,由于小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们首先需要基于教材的内容对整体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与整合,从中提炼出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概念,将单元知识的核心作为参考和依据,确立明确的学习主题与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相对应的学习任务,为学生个人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体系的发展提供动力。

2.1 确立明确的学习主题,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就是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整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之前,先确立一个最为核心的学习主题,再围绕这个学习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设计,明确小学各学段对同一个数学研究对象的学习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与思维认知水平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逐步提升数学学习的深度与高度。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依据实际的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与数学理解。

以基础的计算为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已经在接触基本的运算规律,从加法和减法再到乘法和除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到了小学三年级,在完成对基础乘法口诀的学习与记忆之后,大部分学生就已经能够很轻松地通过口算或者心算快速计算出个位数相乘的结果,那么在进一步的深化学习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购买水果的时候,一斤草莓30 块钱,妈妈总共买了3 斤草莓,那么一共要给老板多少钱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承担起这类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计算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2 搭建递进的教学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教师在搭建教学框架时可以依照认识、观察、触摸、想象、解构、探究、分析、总结的递进式步骤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发散,并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完成对同一数学研究对象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以前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那么教师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学生空间观念与空间意识的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概念的转变。首先是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找到很多可以体现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特征的物品,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元素来帮助学生完成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认识,借由实际的观察和触碰来分析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其次是解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纸盒来进行辅助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为学生提供用于观察和探究的纸盒,先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理解来判断长方体与正方体中棱和棱以及棱和顶点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对用于实验的纸盒进行拆分,再根据实际的观察来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在完成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认识和学习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自行搭建具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立体图形,助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逻辑能力的提升。在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知识,也完成了对图形认知的深化,这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经在各个教学阶段以及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学科,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系统和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在促进小学生思维体系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一层面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们更需要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站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正方体整体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拼正方体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